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参与方式(一)受众参与新闻节目创作,实现对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在现有新闻节目中,受众主要通过在新闻现场接受记者采访的方式参与到节目中。在这种参与方式中,受众虽然有一定的能动性,但从本质看,还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记者必须赋予受众接受采访的权利,受众才有发表观点的机会,而且被采访者的话在后期剪辑中有被剪掉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陈丰 《视听纵横》2008,(4):83-84
在日常新闻节目中,电话连线新闻采访报道是一种常见的新闻节目形式。电话采访报道的优势在于便捷快速,有利于新闻的快速有效传播。这种报道方式一般是在记者无法直接采访到新闻当事人、专家学者或者记者在异地采访受限于地域空间和新闻播出时效等情况下而采用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新闻选择贯穿于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和受众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的整个传播过程中,它应由采访中的新闻选择、写作中的新闻选择、编辑中的新闻选择和新闻受众的新闻选择四个层面构成,并在各个层面上承担着不同任务。据此,笔者在此作一简要的分析,以就教于同仁。 一、采访中的新闻选择——获取新闻事实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手段获得新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媒体这个行业当中,要想让所播出的新闻节目受到关注并且真实可靠,这一切大部分都取决于记者,因此为了提高新闻节目的效果以及宣传力度,记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档新闻节目中,记者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发现新闻节目的点滴线索,并对节目的当事人进行采访,及时了解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新闻,并且能获得第一手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要想让记者能够发挥作用,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节目效果,必须要保证记者提供的新闻事件的真实可靠,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务实的精神,对每一次采访秉持务实的思想,脚踏实地的一步步的获得最终的新闻线索。本文主要针对记者在采访工作中如何秉持务实的思想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即兴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今电视新闻报道准确化、快速化的进程中,即兴采访也越来越受广大电视新闻记者的喜爱,而这一临场应变、现场发挥的采访方式,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向观众展现着鲜活的新闻节目。即兴采访也被称之为即席采访,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电视报道方式,即是记者对眼前人物、景物等诸多事物有所感触,突发奇想,临时发生兴致而进行的采访。在某种程度上,即兴采访是对记者洞察力、判断力、反应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检验。  相似文献   

6.
<正>电视新闻采访与其他新闻媒体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现场性。使观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还可以"目睹",一篇现场报道能否成功,能否吸引受众观看,主要取决于记者或支持人以何种方式进入现场,所提出的问话是否科学,如果能够问到点子上,被采访人物的回答就会有针对性,不会出现言之无物的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采访技巧。现场报道同一般电视新闻的重要区别,在于记者的出现和大量的同期声问答。信息接受者的选择性与他们在接受电视新闻时的心理参与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观众对某个新闻事件或新闻表现方式感兴趣的时候,他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蔡迎东 《新闻窗》2011,(3):30-30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与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用记者亲身经历而非普通的采访方式,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被不少媒体应用,也颇受受众欢迎。近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去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新颖的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试论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怡  姜岩 《新闻界》2009,(1):76-78
手机改变了新闻摄影与摄像,将大批受众纳入到新闻图片、影像采集者的行列中.手机给记者采访带来巨大的方便,对新闻制作提出新的要求.手机为受众带来新的媒介体验,使用户同传者的身份界限变得模糊,成为用户与新闻节目互动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周娜 《青年记者》2014,(2):52-53
随机采访是一种在新闻中经常采用的报道方式,采访对象包括街头路人、新闻事件相关的人员、普通群众等。这些人选既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限制也不代表特定的利益,完全由记者随机选取,时常出现在各类新闻节目中,表达他们的观点或讲述他们的故事。近年来,这种报道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新闻节目之中。  相似文献   

10.
邹正 《记者摇篮》2015,(1):12-13
记者是采访对象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更好地将采访对象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说受众更期待、更想了解的真相展现出来,这就得看记者自身的业务功底,记者们除了要在采访初期提前做足功课外,更需要在采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临场发挥,而最后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受众对节目呈现的效果有多少认可,这些大多都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和采访对象融洽沟通有直接的关系。我把记者采访过程中的沟通分为语言类沟通和非语言类沟通两类。一、语言类沟通语言类沟通,顾名思义,就是记者与被采访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1.
王睿 《记者摇篮》2009,(7):48-48
无论是电视台记者还是报纸记者,部需要通过采访调查,才能获得客观事实的真相,向受众进行有效的新闻传播。但是,由于电视与报纸传播方式不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系统的基础,新闻节目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节目系统能否健康运行.受众是传播主体之一,是传播活动两极中的重要一极,对于受众来说,听看新闻并不只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看还是不看的主动权都掌握在受众手里.其积极主动性不仅表现在他们对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还表现在接受新闻报道后的议论或评价过程中.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受众心理及其心理规律和电视新闻节目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研究受众的心理,对受众心理进行分析,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这里所说的新闻主播不是单纯的播音员,而是有能力参与新闻节目策划、采访及播音的新闻人,是新闻栏目的形象代言人。而观众缘的培育,最关键的就是新闻主播心里要装着老百姓,要在政府和百姓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将关注民生民意的新闻用最平实贴切的播报方式传达给观众。也就是说,新闻节目要想获得观众缘,除了新闻节目本身要有可视性外,新闻主播的播音一定要朴实、真诚、亲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新闻主播只有和受众有了贴近性,老百姓才会喜欢看你的节目。新闻主播要做到贴近性,既要用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迅速发展的步伐,资讯传播的方式更加广泛。在当代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出现了许多新型新媒体平台,导致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平和内容质量,确保节目收视率和受众群体的稳定性,就必须强化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的整体素质水平,使其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对其采访艺术进行升华。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客观分析了电视新闻记者提升采访艺术水平的重要性,并针对提升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记者通过个别交谈、开调查会等形式来搜集报道所需要的材料,这种方式叫谈话采访,或者叫访问。谈话采访是记者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采访方式。在谈话采访时,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如何使采访对象乐于接受采访,乐于向记者反映情况?二是如何使采访对  相似文献   

16.
在融媒体视域下,新闻记者的工作环境、自身角色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新闻记者应不断创新自身的新闻采编理念,以更好顺应社会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从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素养创新采访机制入手开展分析阐述,以期提升新闻记者的综合采访能力,为受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新闻节目,在提升受众欣赏水平的同时,确保有效提高新闻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7.
打造记者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声屏世界》2007,(1):46-46
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深化,一大批记者型主持人应运而生,这些记者型主持人与他们所主持的新闻节目以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喜爱和追捧。然而,同为媒体,广播新闻节目中,叫得响的记者型主持人和栏目却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广播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的采访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有记者出镜,出镜记者现场的表现和提问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节目的成败。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新闻现场要有判断能力;摆正自己与被采访者间的关系;能够引导和倾听、实现采访双方的互动;能够很好把握自身的情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使提问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新闻采访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刘蕾 《新闻前哨》2008,(4):55-56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日趋多样性以及受众新闻需求的日益丰富,那种传统的以一对众、面无表情宣读方式的播音员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人们渴求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会交流。于是有了新闻节目主持人节目的兴起,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自身主导类型的多样化也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记者参与工作,继而围绕某一领域或主题进行连续报道,是现场采访活动的基本表现形态,而现场采访有“显性采访”和“隐性采访”之分。显性采访是公开记者身份和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是记者暂不公开身份,或者公开身份而不表明采访内容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记者以“当事人”的身份对某一领域、某一问题进行“暗访”,这种采访活动带有一定的主观策划色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选择性和参与性。记者参与的报道可产生较强的舆论力量。因此,新闻媒体也应大力提倡记者到现场采访,并追求记者参与效果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