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刘徽 《现代教学》2015,(5):77-79
PISA是由OECD主管的一项测量15周岁的学生在语言、数学和科学等方面素养的能力测试。PISA的测试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测试范围涉及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在PISA成绩单上,美国阅读成绩500分,低于排名第一的上海56分,科学成绩与上海相差73分,而数学成绩则更惨不忍睹,与上海拉开有113分,甚至低于OECD的平均分。于是,美国破天荒地开始关心那些在PISA测验中表现卓越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传统和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全球化时代,地方化因素对于一个国家是否成为教育改革的参考标准依然重要。澳大利亚和韩国两国媒体对亚洲国家和地区PISA成功的描述与话语讨论因国情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的特点,进而影响着政策借鉴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发生。基于对澳大利亚与韩国媒体对PISA结果报道的比较后发现,对亚洲教育的刻板印象、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潜在参考国家和地区在PISA排名表中相对排名的变化等三大因素影响着一个国家对这些国家或地区"最优教育系统"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帆 《辽宁教育》2012,(12):31-34
从"虎妈"到"绿领巾",从PISA大获全胜到北京的小学足球队以0:15惨败给俄罗斯的小学……《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的一年里,教育面临着种种冲突和坚守——相信"人"的价值,因此我们才会强烈批评对部分学生的歧视性对待。相信主体的崇高,因此我们才会反对"虎妈"那种忽视主体感受的教育方法。相信全面发展的神圣,因此我们才会热议中国小学生为何在足球赛中一败千里。相信改革的必要和创新的价值,因此我们才会对PISA抱着检视的态度,而不容忍任何改革的混沌以及创新的停步。这一切的背后,都肩负着我们对于教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PISA和优质教育,以及我们如何展开工作。2006年,我们在纽布伦斯威克大学开展了一些研究。PISA是目前世界上非常好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们并不完全依赖PISA模式,但是可以借鉴。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什么是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优质教育的确是所有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让其他人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人重视这一点,例如政客。大部分国家都是通过选票选出自己理想的政治家,希望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为国家服务。政客希望在  相似文献   

5.
PISA2009上海项目,开启了用PISA监测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的先河。继而有关学者主张,借鉴PISA建构我国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以提供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间可比较的教育质量指标,从而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然而,当我们将PISA移植于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并将其结果在国际上进行比较的时候,不可无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生存质量问题;二是教育效率问题。前者关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幸福感如何、承受的压力有多强、失去了多少原本不该失去的东西;后者关注:某一PISA成绩的取得,消耗了多少劳动,花费了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向来是一个儒家文化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而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修身"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身正,其谁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种格言警语无不提示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养气修身呢?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研究》2016,(2):68-74
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是由自然科学发展至2002年正式成为国家综合科学课程,因而选择了自2002年以来的13年科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中考"),以PISA2015科学评估框架中的分类指标进行定量计分与定性分析。尽管PISA理念在各地市的试题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历年试题分析在PISA2015"科学知识、科学情境、科学能力"三个维度的表现:科学试题对科学情境关注欠缺,知识维度中"程序性知识"的重视不足,科学能力中的"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与"科学解释数据与证据"不重视。论文进而立足于教育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意见与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提出:基于科学核心素养,建立明确的学业考试评价标准;加强科学工程实践,关注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扩大国际交流与学习,以研究引领科学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近十多年,儒家文化圈、华人世界在TIMSS、PISA等大型国际教育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正在成为一种"显学"越来越引起各国政要、学术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本世纪初开始的中国大陆数学课程改革,无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系列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华人世界的数学教育有什么独特之处与优势,我们能为世界数学教育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未来中国的数学课程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9.
《世界教育信息》2014,(3):75-75
正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4年1月3日报道,英国教育大臣伊丽莎白·特鲁斯近日表示,英国中小学应该采取中国式课堂的做法,如晚自习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而英国教师则应该向"亚洲四小龙"的教师们学习,以确保英国学生能够赶超这些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表现优异国家和地区的同龄人。她说:"学校应该采取课后辅导班等措施来提高学生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上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探讨上海PISA夺冠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课程改革之外,文化传统的影响同样是上海PISA夺冠的原因,PISA夺冠是课程改革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还发现,上海PISA夺冠并非意味着课程改革已取得成功,课程改革仍面临诸多严峻的问题。因此,PISA测试作为一种学生学习测试工具,不应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大家问我,为什么对这样一个已经世界顶级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在我看来,因为世界一直在变化。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重新思考有关学校的一切事物,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社会和工作中需要的能力已经发生了改变。"—Irmeli Halinen(芬兰教育委员会课程发展中心主任)由于芬兰学生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国际学生能力测评)中的卓越表现,芬兰教育得到全世界的瞩目,成为中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2016年8月,芬兰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2.
徐丽遐:看了刚才的片子《PISA2012测试结果公布,中国上海学生再度问鼎第一》,我们可以说很自豪,同时也让我们很好奇,这个国际性的综合测试到底是测什么的?张民选:PISA是一个国际性的为了教育改进而设立的教育评价检验研究。这个测试是跨国的,六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测试的维度很多,我知道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教育家都每与了这项工作。倪闽景:PISA测试实际上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末端全球15岁的孩子的一个测试。这次上海有六千多名孩子参加,代  相似文献   

13.
PISA对参加国或地区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教育实践改进有重要影响。英国自2000年参加第一轮PISA测评以来,学生测评的结果呈下降趋势,迫使英国放弃"保守"政策,开始"向最优者学习",由此而启动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该项目对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动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决定在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方面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这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正确理解PISA测评的政策意蕴、理性看待"中英数学教师交流"意义,厘清参与国际教育测评和交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究精神既是一种人文精神,又是一种教育精神。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摧毁了人的精神自由,剥夺了人探究、创造的权利。因此教育重建的基本方向是让学生在学校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基本途径是"重建课堂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重建学校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研究型课程)的常态化""重建学校文化:创造‘研究型学校文化’"。而这一切均需建立在新的教育信念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PISA认为,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是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素养,而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识别科学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运用科学证据"三种基本能力。PISA 2006界定了科学能力的主要特征,并给出了科学能力的等级水平标准,对学生的科学能力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在科学能力的表现上存在着地区差异,同时,在科学能力的不同维度上,也存在着性别差异。PISA 2006对科学能力的界定、评价及评价的结果,为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改革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际评估成为近些年国际组织涉足教育领域的主要方式.由OECD发起的PISA项目成为近些年国际学生水平测试的先锋,参与成员从起始年份2000年的43个增长到2015年的72个.与此同时,PISA的覆盖范围已不仅局限于国家,地方参与的热情随之高涨,成为PISA参与的新趋势.由于PISA主要通过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以衡量国家教育体系的质量,所以它成为各国制定教育政策与方针的"知识库".这也标志着OECD对国家教育体系质量评估话语体系的建立.为了使其教育影响深刻而持续,OECD通过多种途径建构自身在全球教育治理过程的行动框架并逐步使其合法化,主要包括:建构教育危机,以经济增长为改革方向;建立高效能参照系统,为改革建立标准;批判其对立观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芬兰基础教育获得了奇迹般的发展。2000年、2003年和2006年PISA成绩名列榜首,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另外,芬兰学生的成绩还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其PISA成绩最高和最低的差距,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以及不同语言群体的成绩差距在PISA成员国和地区中是最小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明显小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些事实清楚地展现了芬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高度平等性。而芬兰学生的每周学习时间却明显低于OECD成员国和地区的平均水平,其教育资金投入仅为OECD成员国和地区的平均水平。笔者认为,这种“奇迹教育”的“秘方”主要归因于以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科书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典文化体系,对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为"仁礼",礼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德"。教育具有继承性,几千年之前的儒家文化就提倡要注重道德教育,直至现今社会,德育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这里谈及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立德树人"的经典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语文教科书首当其冲地扮演着这一角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语文教科书更加注重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主要表现在文章编排和内容选择上,在七年级上下册部编版语文教科48篇课文中,有12篇谈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基于此,主要针对语文教科书的文化传承功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一直以来深深地影响着当前幼教课程改革的思潮,他从"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有关课程内容的全新思考。《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这样的语言表述也正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体现。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一方面注重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即课程内容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更注重生活课程化,即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  相似文献   

20.
张玲 《教师博览》2014,(5):10-11
<正>2012年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试,上海又一次夺冠。(按:2013年12月3日,国际经合组织(OECD)在法国公布了由该组织进行的2012年PISA测试结果,上海学生以数学613分、阅读570分和科学580分的成绩,在所有65个国家(地区)中位居第一。这是上海在2009年首度参加PISA测试夺魁之后,又一次获得冠军。)"喜大普奔"之余,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为什么我们考分这么好,但教育现状却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