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独两孩"政策是我国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有关人口政策变动的重大调整,这一改革势必会对学前教育规模与资源配置产生影响。由于政策的复杂性,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在学龄前儿童数量、学前教育方式以及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上面临不同的挑战。因此,在学前教育的政策上,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要未雨绸缪、科学规划,积极应对因"单独两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三十多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一些研究认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是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学术界对生育政策放宽如何影响出生性别比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但这些观点缺乏实证研究的检验。本文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中部四个省的生育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政策调整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方向是升高,但影响程度十分有限。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单独二孩性别比在多数地区高于全部出生人口性别比,但单独二孩出生数占全部出生数的比重很小。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对控制出生性别比偏高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单独二孩"政策一公布即引发多方关注。在对"单独二孩"政策的原因分析基础上,交代政策的意义和主要的受益人群,提出一种具体测算"单独二孩"政策影响下多出生人口数量的方法。另外,提出关于"单独二孩"政策几点思考,包括政策指标的错位现实、政策导致的"婴儿潮"等。  相似文献   

4.
当下“单独二孩”政策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实现就业公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难题,关乎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特别是2014年推进了"单独二孩"政策,女大学生就业成为更加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并逐渐进入政府的公共政策视野。通过探究"单独二孩"政策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探索性地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2005年1%人口抽样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在对不同夫妇的婚配概率和堆积释放生育估计的基础上,从全国、城镇、农村三个维度,对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五个阶段的受教育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在"单独二孩"政策下,我国受教育人口的规模有所增长,但长期总趋势是在波动中下降;学龄前儿童在2017年达到峰值,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龄人口经过不同的波动轨迹在2020—2036年间逐类达到高峰后转为下降;城镇在波动中增长,农村则单边下降;全国受教育人口的变动态势,主要受城镇受教育人口变动的影响;要特别关注城乡学龄人口的不同发展态势,为应对未来各级学龄人口变动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十三五"时期城镇学龄前儿童的快速增长,是制定"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国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于2014年正式实施,但近一年现实表明,二孩申请远低于预期。本文认为,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存在"东亚现象"可以作为这一现象的理论解释。同时,决策前期的生育意愿调查受政策的逆反效应、舆论的助推效应和"搭班车"的社会心理效应的影响使得二孩生育意愿调查结果偏高。本文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在北京市东城区进行的三次生育意愿调查中双独家庭的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适用群体的生育行为进行了预估,并对生育政策进一步调整方向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生育政策是影响人们生育观念、优化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人口的稳定、合理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杭州市“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80后的生育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80后的生育意愿增强,对孩子性别偏好不明显,生育二孩的间隔大约为3—4年。基于此,杭州市政府应通过提供优质的生育服务;加大基础教育资源的供给;根据不同年龄段及生育间隔,及时做好应对生育高峰的准备;加强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监测力度;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制度以及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等措施来正确应对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面二孩"政策是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对有关人口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这种人口变动趋势会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对学前教育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学龄前儿童数量、幼儿园资源配置、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论述"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监控人口变动趋势及做好应对措施,优化幼儿园资源配置及树立科学教养观念,让"大孩""二孩"共同成长等一系列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对"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人口政策进入一个新阶段。文章通过收集了近几年中国人口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口现状,认为"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我国人口结构矛盾的问题。此外,借鉴于其他国家实行的鼓励生育措施,我国也应尽快建立相关社会福利政策来鼓励生育,提高人民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搜集宿迁市相关人口数据,建立了Leslie人口增长模型,分析了全面两孩政策下,宿迁市"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政策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为了缓解社会压力,2013年底国家出台"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的人口增长目标。为了切实解决社会由于人口问题所面临的挑战,2015年底国家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在社会上同样表现出低认同度。文章就影响二孩政策的社会认同度的因素提出以下解决方式:(1)提高政府对二孩家庭的经济扶持力度;(2)政府帮助合理安排精力分配;(3)健全相关体系;(4)加大宣传力度;(5)加强家庭内部沟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的,这一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然后随着社会发展,政策的消极面逐渐凸显出来,逐渐放开的“二胎”生育政策开始进入国家政策视野。政策的变动关键要深刻把握变动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文章在理论框架下演绎分析我国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对教育进步,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影响,从而判定我国在目前实施逐步放开的生育政策是顺应发展需求的,其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家长》2014,(Z1)
正继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二胎的政策在中国实现全覆盖后,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被简称为"‘单独’生二孩"的政策一经公布,立即在社会各层面引起强烈震动。———摘自《中国妇女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源流理论及其修正的视角,对“三孩”政策议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问题源流的踪迹是“二孩”政策效应减弱,人口结构历史性变化,人口趋势预测凸显风险等;政策源流则包括人大代表的议案和政策专家的政策建议等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政治源流中政府的执政理念、人民的情绪和意向等酝酿了政策出台的环境。政策之窗的打开和三条源流的汇聚,成为“三孩”政策出台背后的动因。“三孩”政策的三条源流之间并非相互独立,关键事件第七次人口普查是推动政策出台的主要力量。为助力“三孩”政策顺利实施,政府应全面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社会应营造积极的政策实施环境,媒体要传播政策利好价值观,家庭要主动建设友爱和睦之家。  相似文献   

15.
16.
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二孩家庭数量增加,随之出现的一些家庭教育误区不容忽视。文章从孩子和家长两个角度分析二孩家庭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当前二孩家庭主要存在的忽视长子女、偏爱偏宠、直接复制长子女的经验抚养次子女和由老人代行长子女抚养权、忽视优生优育原则等家庭教育误区,为走出"全面二孩"情况下的家庭教育误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女职工生育权的实现。但生育二孩会使女职工降低人力资本积累,迟延职业发展;增大入职难度,增加职业中止的可能性;减少收入,增加支出;劳动保护不足,增大相关风险和困难。应建立产后职业培训制度,维持和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加大法律责任规定,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防止因生育二孩而调低工资和中止职业;健全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减税制度,保障和提高生育二孩的生育保险待遇,降低生育和抚育二孩的成本;进一步完善产假制度,多解决生育二孩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女职工生育权。  相似文献   

19.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到极低生育率时期。在此背景之下,高校青年女教师陷入职业发展与生育规划的矛盾之中。研究得出:高校青年女教师生育三胎意愿并不强烈,但对生育二胎接受度尚可;生育规划所带来的压力影响职业发展,生育后返岗压力和平衡家庭与事业变成了挑战。为此,从国家与社会、高校、家庭和自身的角度去给出建议:继续出台全方位的支持政策为育龄女性生育提供保障,对于孕期和哺乳期青年女教师实施灵活管理的方法,家庭应为孕期和哺乳期青年女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照顾,自身要制定生育计划同时做好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父母正筹划着孕育第二个孩子,可第一个孩子抗拒父母生二孩的新闻却层出不穷。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老大"的心理问题进行密切关注与深度思考具有必要性,"老大"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敏感多疑、焦虑不安、委屈埋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相信父母的爱永远存在;让孩子学会悦纳自己;平衡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的内心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