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课文,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和掌握;不注重语文实践应用等问题,忽视了语文实践,割裂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关系。我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整合教材,调整课时安排,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努力构建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统编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语文要素,彻底扭转了传统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点杂乱无序、模糊不清的尴尬。基于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教师应悉心研读教材,把握编者意图,在解读要素中明确单元教学方向,在梳理联系中确立单元教学基础,在精准解读中构建单元教学板块,在整体规划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吉林老师探索情境教学时,针对教材单元编排忽视整体结构,以及篇与篇之间的教学缺少联系等弊端,从优化教材结构入手,自编补充材料,重组教材内容,探索小学语文"四结合大单元教学",并发展成为江苏省南通师范二附小语文教学的常态化举措,走出了一条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改革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十二册书本来落实的,而每一册语文书的教学目标是由一个个单元训练重点来落实的,因此,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是确定单元目标的基础。单元训练  相似文献   

5.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这一课只钻研这一课而忽视对一组教材分析研究、通盘考虑的孤立教学的现象。认真钻研一组教材,有计划地组织好一组课文的教学,是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所不可忽视的。现分析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材如下: 一、对本组教材的浅析 (一)本组各篇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组教材是  相似文献   

6.
杨艳清 《教师》2021,(17):39-40
语文要素明确了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然而有的课堂中语文要素痕迹过重,出现缺乏过程性指导、忽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等问题.文章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为例,探索分解要素、活动引领、双线并进等促进语文要素落地课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语文单元教学艺术新探杨伯勤综观新中国建立以来语文教材发展的历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探求教材体系及共科学化和系统化。其中在教材中有明确体现、在教学中有切实效益、为广大教师所普遍接受并运用的,就是单元组合和单元教学。所以许多学者把新中国建立作为历史分界线。...  相似文献   

8.
经调查发现,低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字词轻写话”这一现象,教师急于夯实生字词基础,而忽视了说写训练。甚至有些低年级语文教师认为“习作是中高年级的事。”另外,写话教材内容简单老套。翻开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你会发现教材本身对写话训练所提不多。一本教材八个单元,只有第四,六,八三个单元要求写话。如果仅仅是利用教材进行写话训练,是不可能有效培养学生写话兴趣,提高写话水平的。而写话是习作的起始,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高效写话教学。  相似文献   

9.
对于新时期语文教学来说,"单元类结构"教学的推进十分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知识体系单元"教学模式已经被"主题单元"所取代,采用这种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可以有效地将语文教材中零散的内容整合起来,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本文做了深入的分析,针对小学语文单元类结构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要素的编排与设置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语文要素的解读不到位,在语文要素落实方面存在着直接告知、过分渲染、草率落实、忽视过程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主要针对语文要素落实过程中的“忌”与“宜”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忌套用目标,直接告知,宜勾连已知,无痕落实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导语页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这是编者处于对教材编排体系的考量。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李杰 《现代教学》2014,(4):59-60
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多、知识面广、信息容量大,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单元设置的意图,对各单元之间知识能力结构的渐进性和梯度缺少认识与梳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着眼于篇的教学,没有对教材进行整体的规划,忽略了篇与篇的联系,忽视了单元训练的重点。我们尝试通过单元整体设计探索单元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为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这为单元统整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要有大格局,依据教材特点,先明确每个单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再以单元为单位,围绕单元主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统整教学。这样教学,以学生为本,能有效发挥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真正习得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正主题单元是部编版教材的一个编排特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从语文课程高度,对主题单元进行整体研发设计,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教师要立足于单元视角,运用整体、系统的观点解读教材。语文主题单元设计,不仅包括语文教材中"篇"的设计、研发,更有基于单元、基于"类"的主题凸现、彰显。  相似文献   

14.
袁有鹏 《江苏教育》2008,(10):17-17
苏教版小语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组织课文,每个单元由三到四篇课文、习作训练和练习组成,体现了训练的过程,形成了完整的训练体系。单元树立了整体教学的观念,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利的凭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教材以单元编写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只着眼于篇章教学,忽略了篇与篇的联系,忽视了单元训练的重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增强单元教学意识,弄清楚本单元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在三至六年级教材中编排了习作单元,现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对习作单元教学的粗浅思考。一、聚焦要素,串珠成链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指出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某一项关键的习作能力。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导语部分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明示,"了解作者是怎样  相似文献   

16.
张新强 《湖南教育》2005,(19):30-31
将课文划分成单元以便于教学,是经过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而作出的明智选择。所以,无论语文教材怎样改革,将课文划分为一个个单元(或专题)的做法,仍然被保存了下来。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划分单元的标准大体不外乎两种:依据文章体裁或语体将课文划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诗歌等;依据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如人文专题)划分为反映家庭生活的、反映学生生活的和反映社会生活的等类型。根据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效地实施单元教学,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名曰单元教学的课,已经变了味、走了…  相似文献   

17.
正从统编教材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仍停留在用教材教语文要素的阶段,忽视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忽略传统文化蕴含的育人智慧,丢却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聚焦《竹石》这首古诗的教学价值,探索《竹石》教学设计的策略,以期探寻赋予文本生命力的有效路径。2019年秋,全国统一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新教材采取双线组元编排单元,每个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众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结合学情,从一篇文本中提取出相关的教学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受到重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编写了口语交际的内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重视口语的训练,却忽视了语言的生活实践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9.
黄红英 《新教师》2021,(3):37-37,51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自三年级起每个单元便多了单元导语页,每个单元导语既揭示了整个单元内容所表达的一个宽泛的主题,又明确了该单元的语文要素,点明了该单元的阅读训练点和写作能力训练点,让教师更加明晰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要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怎样学。要想真正读懂单元导语,就不能脱离教材体系孤立地泛泛而读,而应当要先厘清教材编排体系,研读每个学段、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都是单篇教学,即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一课一课地往下进行。近年来随着统编修订后教材的使用,人们对单元教学问题引起了普遍重视。从教材编排上有明显特点的教学单元到教学改革后的单元教学,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在语文教学中,本人通过具体实践也逐步认识到: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教学单位的教学结构形式、它采用多种教学法,选用多种课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讲与练、教与学、学习语文知识与培养语文能力紧密结合,通过一个单元的综合学习和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现行教材的教学单元的特点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