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任河南省项城市人武部政委厉巍在这片新闻报道的“土地”上耕耘了二十多个春秋,还培育出了大批“桃李”,收获了累累“硕果”。1976年入伍的他,当过团报道员,军师宣传干事,军分区宣传科长。但无论干什么,新闻报道总是与其工作形影相随。他善于从工作中去发现挖掘新闻素材,用新闻报道促进工作的开展。1996年4月,一纸调令把他从军分区宣传科长的位子上调到了项城市人武部任政委。角色的转换,并没有使他手忙脚乱,而更使他如鱼得水。他利用手中的笔,大力宣场人武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讴歌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时代风采…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可某分部宣传科科长金立诚却相信另一句俗话:“隔行不隔理”。在有些人看来宣传就是新闻,新闻也叫宣传,其实并不全是一回事儿。金科长从当干事开始,在宣传科一干就是八九年,搞文字材料是机关当之无愧的“高手”,但写新闻知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一直没弄明白材料和新闻倒底有啥区别。直到当了科长,在层层“加压”下,才憋足劲往新闻门里挤,脾气犟的他认准了一条“死理儿”,隔行没有啥好怕,困难难不倒有心人。使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短短的两年内,还真叫他搞出了名堂,成了一名搞新闻的行家里手。口说…  相似文献   

3.
田廷方是济南军区第148医院药械科的一位助理工程师,知情人都说,他长着“第三只眼睛”。在写作的这块园地卫,他硬是凭着比别人多长了一只的“新闻眼睛”,先后采写了《嫁给当兵的不吃亏》、《为了三十六年的心愿》等十余篇稿件在地方省级和军区报刊获奖。作为一名业余新闻爱好者,他勤奋求索,笔耕不辍,人们不难看出他在新闻写作成才道路上执著追求的足迹。“爬格子”的生活的确很苦,田廷方怎么也没想到在1988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居然使他这位修理技师也“玩”起了笔杆子。而这笔杆子虽轻,“活儿”匈那么沉,那样艰苦,对他又有那么大…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十分强调做宣传工作的同志要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多作调查。他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我们无论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么?做宣传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报纸天天出版,广播电视天天播放节目,每日每时都在对亿万受众做宣传,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怎么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呢!凡是有头脑,有强烈事业心的广播电视工作者,无不重视受众工作,积极…  相似文献   

5.
胖干事其人     
“年纪轻轻笔却健,大腹便便皆新闻”。信口拈上一句,道出一个人来:河南新乡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翟耀。为文者,原本该谁怀如竹。可·他不,25岁便150余斤,乖乖不得了。问他,答曰:“喝水也长肉”。瘦人并非皆勤奋,胖子亦非惰性强。;他正是如此,敢肯定,400余篇见报稿绝非吃出来的。宣传科俩人,科长和他;宣传科事多,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国防教育、新闻报道,等等,一大堆,再加上下属的问个县市人武部和两个干休所的宣传工作,俩人真够受。可他这个干事,也真能干事,在不瘦一斤的情况下,各项工作有板有民特别是报道工作,更…  相似文献   

6.
旅长祝祖一:挖才借“宝”有高招熟悉旅长祝祖一的人都知道,尽管他是一位多年从事研究“枪杆子”的军事干部,但玩“笔杆子”也是响当当的一把好手。他认为,新闻报道工作不只是政工领导份内事,也是军事领导抓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使报道工作上新台阶,没有一支思想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新闻队伍是不行的。战士小李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新闻系,入伍前,还有一段任《平度日报》见习记者的经历,写出了不少反映齐鲁“葡萄之乡”经济建设和市民精神风貌的好文童,在驻地也小有名气。机旅长闻讯后,如获至“宝”,新兵下连前一天,便派人把他安排到…  相似文献   

7.
安冬 《青年记者》2006,(23):35-36
李漠脸上刻着沧桑,完全不像一个摇笔杆子的人。实际上,自1998年起,李漠就走出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关于拍照,李漠有自己的原则,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拍即将逝去的历史。有人说,李漠拍“土匪”、伪“满洲国”警察、日本特务之类,是纯粹的猎奇,作为记者这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  相似文献   

8.
见过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和深邃的目光所带来的震撼;熟悉他的人,都能够被他那幽默风趣的话语和犹如阳光船的笑声铺满心田。他,就是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宣传科长袁建群中校。屈指算来,咱已跟着袁科长在宣传战线上‘讲杀”了近三个春秋。我早就想在科长面前“表现”一下,给他写点文字,但却一直未能如愿。原因不是本人手做,而是科长始终不肯点头,几次“纠缠不休”要采访他,他都以“有费神写我的功夫,不如多读点书”为理由,硬是拒不接受采访,结果害得我拖到今日。今年38岁的宣传科长袁建群,清秀儒雅,…  相似文献   

9.
“记者”也者,按《辞海》的解释,是为新闻事业机关中从事采访工作的专业人员。顾名思义,记者的工作,一要采,二要访,然后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组织整理成新闻报道。然而,也有这么一种“记者”,对于他所报道的对象压根儿不曾见面,更无一言半语交谈,却写出了洋洋洒洒的“报道”。我手头有一封江汉油田的读者来信,说是某报报道他们油田一个宣传科长的事迹,署名记者并未到他们油田采访,更未访问过这位科长和他的同事。原来,那篇报道是从油田现成的材料和报道中摘抄编成的。呜呼,“记者”竟成了“抄者”!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抓好典型的宣传作为办好报纸的一篇重头文章的话,那么它的“下篇文章”便是推广典型的宣传。不要小看了这个“下篇文章”,这篇文章做好了,我们所宣传的典型就会产生酵母的作用,一带十,干带百,使典型迅速在全军上下推而广之。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榜样的力量”往往体现在“下篇文章”之中,即体现在典型得以推广之后所产生的效应之中。总部领导同志在谈到抓典型的工作时,既充分肯定了今年典型宣传的成绩,又明确指出,抓典型要重质不重量,特别是要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如果宣传得很热闹,而在部队建设中并没有…  相似文献   

11.
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俗话说:“久病成医。”说的是经常生病吃药多了,积累了经验自己也会看病了。写稿投稿也是这样。两位通讯员同时起步,有一个很快成熟起来,稿件经常见报,成了优秀通讯员;有一个则一个劲地写,始终没有见报,探其“奥秘”在于:在一次成功或失败面前善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这方面,我有切身体会。刚搞报道时,我劲头特别大,白天采访,晚上写稿,一连写了80多篇还没见报,我也不气馁,希望自己的毅力和恒心能感动“上帝”。我的宣传科长是一位“老新闻”,有一天,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搞报道单有热情还不够,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如果自已的稿子见报了,你想一想,编辑为什么百里挑一  相似文献   

12.
有人叫他老姚,他答应。因为在市广播电视局里,他的工龄最长,资格最老。即使是在全省的广播电视系统中,他也是属于最老的那一批广播电视工作者了。1990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向全国广播电视战线连续工作三十年以上的人员颁发荣誉证书,萍乡仅有老姚获此殊荣。有人叫他姚科长,他答应。因为他长时间在局里事业技术科当科长。即使以前局里还没有这个科时,他就开始干这个活,当时叫农管组。有人叫他姚台长,他也答应。因为1992年萍乡有线电视刚建网不久他就从事业技术科抽调出来,负责筹建工作一直到现在。凭着二十万元贷款起步,短短几…  相似文献   

13.
看到家装设计师陆路的私奔体微博“各位亲友,我放弃一切,和流浪私奔了……”知道这个“二”人肯定是玩真的。在他的过往生活中,曾经放弃过妻儿和狗狗私奔,放弃过工作和摄影私奔。他已经在QQ群里找人收养他的狗,也曾在博客上透露过自己要流浪的“远方”,也许是非洲,也许是西藏。我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地奔他家去劝阻。  相似文献   

14.
论新闻宣传     
(一)宣传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宣”即公开表达,“传”即加以传播。人们向别人公开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其行为、活动就都有了宣传的意味。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宣传和宣传工作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相当的普遍性。对于国家、政党和机关、单位来说,做好宣传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碰壁之后求精品写稿就要写出精品来,这是袁丹君经过痛苦的碰壁之后反思总结出来的。1991年7月,他由一名连队排长到团政治处宣传股当了一名兼职新闻干事。当时团里的新闻报道工作处于师里最落后的地位,为了尽快扭转这种落后的局面,几乎每天都要写一篇稿子寄往报社,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寄出去的绝大部分稿件如泥牛入海。压力、痛苦接踵而至,在徘徊中他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干新闻这块料。当时的师宣传科长韩强毛曾是一名老新闻干事,在看了他的底稿之后,对他说:“你的稿子之所以很难见报,就是缺乏精品意识”。对于他来说,科长中肯的批评…  相似文献   

16.
“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出名堂来。”这是武警南昌市支队报道员谢正侠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一信条,他在新闻路上绝处逢生、开花结果。1996年,谢正侠带着对绿色的憧憬圆了孩提时的橄榄梦。新兵生活的苦与乐、酸与甜激起了他强烈的写作欲望。于是,他悄悄拿起笔,将警营多姿多彩的生活“编织”起来,投向报社。一篇、二篇、几十篇……泥牛入海、杳无音讯。面对“屡投屡败”,他开始心灰意冷,感觉自己理想比天高,命却比纸薄,感觉笔杆子比枪杆子“沉”。苦闷、烦恼、忧郁中,政委王金根得知谢正侠因不能发表稿件而情绪低落时,特意为他送来《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齐河县人武部政工科长李业河自1990年以来,默默笔耕了8个春秋,以年均在各级报刊、电台刊播新闻稿件60多篇的突出成绩,被人们誉为人武战线上的“拼命三郎”。1990年3月,从来没玩过笔杆子的李业河被调到人武部政工科当上了宣传干事,并分管全县人武系统的新闻报道工作。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和全新的工作环境,他横下一条心:即使掉上几斤肉,也要干出成果来!打那以后,他时常有书掂在手里,有本子揣在兜里。不管是出差途中,还是采访写稿之余,他都坚持挤出时间学习。他购买了一大批各种业务书籍,自费报名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18.
屈指算来,我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已经30个春秋了。 30年来。在宣传思想战线上我当过报道员、宣传干事、宣传科长、部长、政治部主任等职。回顾总结从事宣传工作实践,我感受最深的是:坚持“四心”。 一、要有热心。最初做宣传工作时,我也是从朴素的个人兴趣爱好开始的。1965年,仅有初中文化的我,一步入军队这所大学校,就同“宣传”结下了不  相似文献   

19.
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思想 “从领导来看,办报是大家办报,从新闻工作者自己来看,办报也是大家办报。”(《邓选》一,150页。)邓小平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他的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思想。应该说,他的这一思想是直接继承毛泽东“全党办报”“全民办报”思想而来的,但又有了新的发展。 就全党办报,他一再要求领导者自己要拿起笔来,参与新闻宣传。他说,“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拿笔杆子中,作用最广泛的是写文章登在报纸上和出小册子,再就是写好稿子拿到广播电台去广播。”(《邓选》一,145页。)…  相似文献   

20.
刘永成的名字读者并不陌生,刘荔的名字也很响亮,不知道的人以为前者是男子,后者是女郎。其实就是一支“笔杆子”,只不过一个是写新闻的真名,另一个是写文学作品用的笔名。刘永成不是新闻干事,然而看了他发表的作品会让人大吃一惊,五六个大档案袋里装的全是他心血的结晶,要是拿出来张贴展览,肯定要从他家里贴到走廊上去。他发表的新闻作品从国内报刊到海外报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经常能听到他的录音专访。刘永成在机关分管群联工作,平时可谓是个大忙人,领导没有赋予他写稿任务,而他结合工作发奋写稿。他见诸于报端和电台的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