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伊始,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就连续推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等重头文章,振聋发聩,令人敬佩! 从《2001年十大假新闻》一文可以发现,国际假新闻和涉外假新闻就高达50%,除“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外,其它4篇都是新闻翻译作品。对四篇新闻翻译再进行分析,“上海将建300层的摩天大楼”和“汤加出现反华风潮”分别译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新西兰先驱报》,其新闻来源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媒体上各种版本的年度十大新闻纷纷登台亮相,其中一个评选最有意思,那就是年度“十大假新闻”。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主办的新闻打假历时7年,他们的神经虽然多多少少已经有些麻木,但面对又一个年度里如此众多的假新闻,作为传媒人,仍然痛并羞愧着:这样的“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何时是尽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日趋激烈,虚假新闻也屡屡不止。虽然这些假新闻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却并非毫无规律可循。研究其规律,对打假大有好处。一、假新闻的特点 (一)规避风险,大胆造假 近三年的“十大假新闻”,就内容方面来看,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是假新闻的重灾区。2001年的“十大假新闻”中这类  相似文献   

4.
2003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两年前,一个寒冷的深夜,一次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催生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原本只是游戏之作,偶尔为之,谁知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本刊又相继评出“世界杯十大假新闻”、“2002年十大假新闻”,简直成了打假专业户。原以为假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如同打开了 “潘多拉魔盒”,假新闻如雨后春笋、越打越多。于是,心灰意冷,退意萌生。转眼,又近年底,新闻界的不少朋友希望我们继续评选“2003年十大假新闻”,认为这项工作虽然艰苦,却很有意义。既然社会需要,同行欢迎,读者爱看,我们也就义无反顾,只有将新闻打假进行到底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媒介造假事件时有发生,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开始连续两年评出“十大假新闻”之后,去年又刊出《十大假新闻》,编者按中有段话发人深思:“……原本只是游戏之作.偶尔为之,谁知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本刊又相继评出‘世界十大假新闻’、‘2002年十大假新闻’.简直成了打假专业户。原以为假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假新闻如雨后春笋.越打越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2001年10大假新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年 ,可谓是中国假新闻的“丰收年” ,从年头到年尾 ,传媒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五花八门、令人瞠目结舌的假新闻。为了全面“检阅”2001年假新闻的“重大成果” ,以提请新闻界同仁自重 ,本刊特评选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 ,并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今后 ,本刊拟每年评选当年的十大假新闻。不过 ,但愿我们的“阳谋”会落空 :这次评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7.
每到年尾,都会有“年度十大假新闻”之类的评选.2011年也不例外,“年终奖计税方法调整”最终高居2011年度十大假新闻榜首.毫无疑问,假新闻极大地削弱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损害了新闻从业者在公众心目中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8.
本刊启事     
《新闻记者》2007,(2):64-64
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之后,如前五年一样,在新闻界和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近日,收到华商报社来函,表示“十大假新闻”之一“法国导演起诉《吉祥三宝》抄袭”并非《华商报》原创首发,希望本刊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抵制假新闻这个新闻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前,有必要回顾进入21世纪后的五年,在我国出现的典型的50条假新闻。这50条假新闻每年都公布在上海的《新闻记》杂志上,前四年揭露假新闻并予以排名,还仅仅是这家杂志一家,而在“评选”2005年的十大假新闻时,就有人民网传媒频道、《新闻记》杂志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三家参与。  相似文献   

10.
“假新闻”是一个怪现象。《新闻记者》杂志连续多年推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给人提供一个反面教材,有关比尔·盖茨遇刺、“小”百万富翁抱得美人归、施拉格是中国姑爷、“中国印”设计专利被抢注、“武汉大学女生卖淫成风”等等假消息都曾风靡一时。有趣的是,该杂志将“假新闻特别奖”授予搞“非典”不实报道的某大报,每年还为当选的“假新闻“提供丰厚奖金,但至今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厚颜无耻地去领奖。  相似文献   

11.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1993年一完,立即有人统计出,过去的一年,我们的一些报纸发了十大假新闻,紧接着就是公布、曝光。于是有不少人看后对新闻界有意见。当然意见过后也就完事。不过照理说,我们的新闻界在吃了“堑”之后,似乎应该更加谨慎,这起码也是对新闻受众负责。再说,中国的公民对报上只要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胡吹乱捧的东西,一般说来,认为大多数新闻的可信度还是有的。然而也就从公布十大假新闻的那一会开始,报纸上的假新闻还是出。从今年的《中国报纸月报》中得知,1994年和1995年又出了七大假新闻。最好玩的是,就在报上公布那“十天假新闻”的1994年年初,有几家大报又发了两条假新闻,真是让人觉得想笑又笑不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上海出版的《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底开始评选当年的十大假新闻,截至2008年底,已经坚持了八年,前后共有八十条假新闻上榜。虽然未能达到评选主持者当初预订的绝杀假新闻的目的.但这项延续八年的工程.时时刻刻警示着那些忙碌的新闻人:“准确比速度更重要”.同时也让我们可以观察到新世纪以来假新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网络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工具,网络新闻也成了深受人们欢迎的新闻形式。在人们充分享受网络新闻方便、快捷、信息海量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网上防不胜防的虚假新闻。在《新闻记者》杂志评选出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中,竟有六条假新闻的始作俑者是网络媒体,而十大假新闻都无一例外地在网上广为传播。网络媒体的可信度和公信力因此而受到极大的伤害。为何虚假新闻在网上“长盛不衰”呢?究其主要原因有四:  相似文献   

14.
读 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 ,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 ,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 ,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北京青年报》曾接连三次发表“换头术”的假新闻我想以《2001年十大假新闻》中一条假新闻为例 ,来谈谈假新闻不断出现的惯性和顽固性。如果不了解情况 ,人们或许以为《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22日发表的“美国医生怀特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的消息 ,只不过…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去年本刊评选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迅即为国内外无数媒体所转载。但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们毫无兴奋可言,却感到自责和愧疚,因为在我们的理念中,新闻和造假本是水火不容。原打算“十大假新闻”的评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但是,2002年的传媒依然生产了为数不少的假新闻,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初衷,再作冯妇。比较而言,今年的假新闻有几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几乎涉及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因此,今年我们的“评假”活动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即在每个新闻类别中评选出一条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二是完全造假的少,更多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让人莫辨真假;三是假新闻的背景复杂,有些假新闻甚至是由一些利益集团直接参与编造。就在本刊付印之际传来消息,一些媒体炒得火热的所谓“三亚有望成为公开品尝虎肉的城市”,纯属无稽之谈,有关主管部门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条“经过策划的假新闻”,可见新闻打假之难,更可见对新闻打假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四是上当受骗的多,如转载国外“造假专业户”制造的假新闻。当然,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传媒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公开向读者致歉。如《家庭》《北京晚报》《扬子晚报》《华商报》等。同时,对造假者开始动真格,如《家庭》杂志解聘编辑,《华商报》开除记者……为了让新闻造假者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16.
公信力--传媒的立身之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闻记者》杂志已经连续4年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了。揭露、鞭挞假新闻,就是为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维护新闻传媒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王新 《新闻前哨》2007,(2):14-16
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日报》、《人民日报》上刊登出自吉林省某局一名业余作者之手的假新闻——《钱被风刮跑以后》,当年还被评为全国好新闻,90年代被认定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假新闻。2003年12月,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闻采访写作——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中,曾将其作为优秀新闻作品范文收入。2004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教材竟然选它作课文。2005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7月6日,造假者“顶风作案”,出现了虚假新闻《山西左权县将建“新闻烈士陵园”》。《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起每年评选中国十大假新闻,泼杂志2006年中国十大假新闻新鲜出炉,包括小孩被肢解加上生姜等调料煮熟等等荒诞假闻榜上有名,过去的一年又是一个假新闻的“丰收年”。假新闻满天飞,令人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受众就会上当受骗。由此可见:虚假新闻谬传之远。贻害之烈,人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德国世界杯,人们享受了比赛的精彩。但世界杯报道中的假新闻仍频频出现,似乎难以根绝,它严重损害了体育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以往的体育新闻报道亦然频报假新闻,比如,2004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中体育报道竟然占了三条(《“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金钱激出张国政奥运冠军》《,女排姑娘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而2005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中也有一条是体育新闻(《越洋电话采访郎平》)。在日常报道中,类似的大大小小的假新闻就更是数不胜数。我们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应尽量做到“真实”、“准确”,重建体育新闻在读者…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伊始,上海《新闻记者》杂志连续推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假新闻:腐朽文化的产物》等重头文章,振聋发聩。 从《2001年十大假新闻》一文可以发现,国际假新闻和涉外假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大假新闻”从候选的数十件篇目中票决产生.排名不分先后,按造假时间顺序排列。根据专家评选,“180万买辆宝马砸着玩”荣膺“2004年最假新闻奖”,、同时,我们还很遗憾地发现,年未岁尾,还不时有假新闻冒头,比如,《新京报》发表“神州电视台”挑战央视,广电总局立即对此予以否认、我们真诚地期盼着来年,在我们的传媒上假新闻无立锥之地.至少也能收敛一些.让我们在年终评选“十大假新闻”时犯难,以致每年这项痛苦的评选活动收摊打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