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写青春     
凡知老妻准备要与人聊天了,我必提醒她:千万别跟人家谈小孩子。女人都喜欢念“妈妈经”,讲起来兴高采烈,逸兴遄飞。可是没小孩的人根本听不懂你在说啥;有小孩的,你说你的小  相似文献   

2.
与陶杰兄聊天我喜欢跟人聊天,特别是跟有共同兴趣的文化界朋友聊天,在咖啡馆、红茶坊或没有震耳欲聋音乐的酒吧聊天。即使给研究生上课,也喜欢采取漫谈式的,交流式的,一杯浓茶在手,无拘无束的聊上二三个小时,胜似正儿八经的照本宣科。这样的聊天,往往会更容易碰撞、进发思想的火花,我的许多写作和编选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聊天中不期而至的。记  相似文献   

3.
跟主持人聊天是件轻松的事,不用你费尽心思,他就会很善解人意地讲出你想要问的内容。任鲁豫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愉快的采访对象,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我父亲是语老师,他从小就培养我的表达和朗诵能力。”  相似文献   

4.
初到南德小城H时,我的德语口语不太好,就去一家美国人开的饭店打工,工作是做冷饮。和我一起工作的是一个叫马可的高个子男生,有二十八九岁。他负责烤牛排、炸洋葱圈之类的工作。客人少时,我们就在一起聊天,他的英语非常纯正,但却坚持用德语跟我说话,他说:“你要多锻炼德语。”我说得很慢,他总是能耐心地听完,并不时纠正我的读音。  相似文献   

5.
初到南德小城H时,我的德语口语不太好,就去一家美国人开的饭店打工,工作是做冷饮。和我一起工作的是一个叫马可的高个子男生,有二十八九岁。他负责烤牛排、炸洋葱圈之类的工作。客人少时,我们就在一起聊天,他的英语非常纯正,但却坚持用德语跟我说话,他说:“你要多锻炼德语。”我说得很慢,他总是能耐心地听完,并不时纠正我的读音。  相似文献   

6.
认名人作父     
我老家那旮旯,乡民们在跟外人聊天时,都喜欢加上一句:“某某就是我们这里的人,论起班辈来,他还是我的堂叔父……”某某是现代史上的一位名人,曾官居极品。 坊间有一句名言:“有个好父亲,少20年打拼;娶个好老婆,少10年忙活。”  相似文献   

7.
林伟贤 《出版参考》2007,(14):33-34
美国人面对外国客户谈判的时候,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美国人的沟通比较直接,他直接问你公司赚多少钱,多少钱卖给他,沟通方式非常直接;第二个,他沟通的方式虽然直接,可是他不一定在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底价全部都拿出来;第三个,美国人喜欢单独跟外国人谈,他们谈生意的时候,不一定是一个团队,他可能单枪匹马来跟你谈;第四个,因为他太注重事情的结果,比较忽略跟人的接触,所以美国人不可能跟你掏心掏肺,不可能在人际关系方面,跟你建立太多联系;第五个,美国人希望很快就有结果,比较注重短期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娱记"王锋     
胖人招人喜欢,因为胖人总给人一个错觉:以为他瓜瓜的,跟他交往不费脑子,省心,比如胖嘟嘟的王锋。人一胖,其造型就产生幽默效果,老远见了就忍不住乐,比如王锋来了。一次参加文学活动,王锋与我同宿一室,睡前问我:“你打鼾么?”我说不打。他从洗手间出来,甩着胖手上的水珠,再核实:  相似文献   

9.
用身体验才能用心体会中央电视台一名记者在"新春走基层"中,曾坐火车再转长途汽车跟拍一个小姑娘从北京回河南老家,她陪小姑娘聊了一路.第二天,那个小姑娘给她发短信说,"谢谢你陪了我一天,让旅途不那么孤单.我以为记者只会问问题不会聊天,原来你们也会聊天呀."这个例子挺让人感慨.记者会跟家里人、朋友、同事聊天,可为什么一拿起话筒就不会了呢?关键在于关注点放在哪儿?关心的是片子,还是采访对象?是把采访对象当作关心的主体,还是只当成报道中的论据?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采访,你若直接问村干部:“村里有啥新闻?”他们个个摇头;你若掏出笔记本采访农民,他们说上几句就卡壳;可你随随便便,东拉西扯地跟他们聊天,他们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说不定哪句话便成了新闻。我曾去黑林台村一农民家采访。这位农民购进几台草织机,组织10多名小青年加工草帘子,销往东陵区各砖场,经济效益很好。可我问他一句,他答  相似文献   

11.
他亦是他     
你刚认识他,会觉得他超正,可过后不久,会觉得他超邪,但最终,你意识到他超牛。你想不出创意,他会问要不要咖啡,你想出了创意,他会问要不要奶茶。你跟他谈文案,他跟你谈鲁迅,你给他看Visual Layout,他给你看Andy Warhol。你跟他说个点子,他回你一个段子,你跟他说个段子,他说这不就是个点子?客户挑剔你的创意,他会站在你这边,客户喜欢你的创意,他会站在客户那边。你加班,他半夜穿着拖鞋送来蛋挞,你休假,他大笔一挥让多休两天顾家。公司旅游,他会说走远一点吧,  相似文献   

12.
采访之前,很多人跟我说,"飞儿"的音乐很好听。采访之后,我跟很多人说,"飞儿"很有希望。因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对音乐的执着,也看到台湾当红艺人的敬业。交谈中,感觉到他们不是通常概念里的那种偶像明星,而只是一帮单纯喜欢音乐的人。虽然灵魂人物陈建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看泰森打拳.光看模样,你就知道他天生就是为拳坛而生的.这厮长得跟老式罐头瓶似的,脖腔特短,且粗壮,硕大的脑袋几乎直接端放在锁骨上.根本找不见脑壳与锁骨间的那个过渡带--脖子.  相似文献   

14.
记得刚参加新闻工作时,我跟一位同事讲:"我爸爸很喜欢你的文章,说你写得不错。"他的眼中马上有了亮光,问:"你爸爸干什么的?"我回答:"做点小生意,初中读了一年。"他眼中的亮光马上黯淡了一些。当时我就想,如果我父亲是位老师,是知识分子,或许这位同事会更高兴一些。但我的想法与这位  相似文献   

15.
一次在网上和朋友聊天。我说,比起DV来,我更喜欢照相机。他问我,难道喜欢把瞬间的记忆凝固起来?我愣了半天。喜欢影片和照片,仅仅是一个习惯,而不是什么凝固不凝固的问题。 另一次,一个小孩子问我见没见过安妮宝贝,我说见过。他立刻对我崇拜得要死。我说,安妮宝贝只是个写文章的人而已。然后,他说我根本不懂得文学。  相似文献   

16.
你要经常让下属知道你是多么赏识他们,这是我对你的建议。我还没见过不喜欢被赞美的人,如果你也如此认为,那你就应该经常表达你对他们的欣赏。甚至只是称赞准时上班,对方就知道你重视守时。“我认为那真是太好了,杰克,你每次都能在8点钟准时上班。我真敬佩能够守时的人。”对你的下属说这些话,你会发现他以后迟到的次数就更少了。或许,你喜欢某个人的礼节或绅士风度,每个人总有某些可赞赏之处——就让他知道,不要藏在心里!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广播事业的时间较短,从业经验比较少,不过还好,我身边的同事和领导都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电台主持人的经验。其实就像做节目那样,我希望你跟我一样,读下面的文字,觉得我们是在聊天,而不是在看一篇很枯燥的文章,希望你和我一样,在听到广播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面对外国客户谈判的时候.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美国人的沟通比较直接,他直接问你公司赚多少钱。多少钱卖给他,沟通方式非常直接;第二个,他沟通的方式虽然直接.可是他不一定在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底价全部都拿出来;第三个.美国人喜欢单独跟外国人谈,他们谈生意的时候,不一定是一个团队.他可能单枪匹马来跟你谈;  相似文献   

19.
跟徐总聊天是很有意思的事,他懂得管理,知晓军事,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分享他的所知所想,因为他也喜欢问"为什么"。不断的追问,探寻,然后找到答案,他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熟。同样,敏锐的思维也帮助徐金山带领他的群峰团队不断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中国人     
在露天咖啡座里,有好的阳光,有好的咖啡,有好的歌.邻座的德国人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又问,你是台湾人吗?我说不是,我是中国大陆人.那人点头致意,说很少能够看见大陆人在休闲.我问那么中国大陆人在做什么?他说在中国餐馆里打工.他说中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钱?我说我在中国时,常听到人说德国光头党的事,是不是德国人都是光头党,全民都在复兴纳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