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创新,这一内容被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女性的“全面发展”实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一过程。但由于女性的特殊历史地位,又使二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互为前提的辩证关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女性解放与发展的程度比男性要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女性解放才成为了衡量人的解放的“天然尺度”。所以,只有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得到“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存美学"的主体性不断完善和发展着自身的理论体系,但由于生存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历史的局限性,生存美学在指导人们自由合理的生活问题上仍需要继续推进.生存美学中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生活态度,为人们的自由生存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价值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存在价值是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实践观揭示了人的存在价值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5.
<雷雨>是一部超越"命运"与"性格"悲剧的新的悲剧的形式:生存的悲剧.<雷雨>历来为人们归为命运悲剧一类,但其实作品中所指的命运只是一种托词,是对于悲剧命运无法解释而又无法摆脱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呼喊.<雷雨>并非宿命,是人性在苦苦挣扎中迫于生存而走向了毁灭,这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即人性深处的冲突在周朴园与侍萍等人中得以演绎.  相似文献   

6.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 ,必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走向自由》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展示了教育制度内在的发展进程,揭示了教育制度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内在关联。该书以冷静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制度本真,引导教育制度的实践:将人融于教育制度,将教育制度融于教育生活,将教育制度与人的发展,人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相勾连,使教育制度成为人的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也谈“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多次谈到的一个重要理论。从马克思的论述来看,人的全面发展讲的不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是处于第二大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不是指消灭造成个人片面发展的旧式分工或资本主义的分工,而是指消灭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9.
民族素质 ,取决于国民对本民族语言的掌握。语文教育是“人的精神教育” ,是安身立命的教育 ,能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利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旭 《江苏高教》2020,(1):102-106
当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审视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既是人类面对自身发展客观审视的需要,也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1.
惩戒是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惩戒标准的缺失、程序的不规范以及救济措施的欠缺,在实践中存在着观望、随意和滥用惩戒的现象.教育惩戒争议的焦点主要涉及惩戒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惩戒的顾虑三个方面.因此,为了消除顾虑,确保教育惩戒的切实可行,需要采取健全法规、规范程序、转变惩戒观念、完善救济途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古代知识分子常常会遇到仕和隐的矛盾,吴敬梓也不例外。从个人性情来说,他是比较倾向于隐逸;但由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又无法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以个人行为影响周围的人,从而间接地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的“教化”,是他在这一矛盾面前找到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防守》是纳博科夫以时间为线索,谱写了痴迷象棋的卢仁的一生。它涵盖着作者所贯彻的两重对立性观点:在现实与彼岸世界中塑造自我概念;讲究主体意识在时间上的作用,从而衍生出生存还是死亡的哲学性思考。很明显,针对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作者并未给出标准性的答案。然而,他却在小说中留下这样一个伏笔:在变化的时间内,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5.
沈晓平 《海外英语》2011,(5):234-235
Both the two short novels 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v by Hemingway and Barn Burning by Faulkner are well-known.Macomber and Sartoris are protagonists in these two novels respectively.Both of them were betrayers to some one and to themselves;both of them had the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in their life and grew mature.This article is mak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two no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te of passage to explore their common theme:To Be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Not To Be,a life with self-determination and self-respect is much more significant than a life without self-judgment and dominated.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6,(3):54-62
存在抑或虚无,不只是一个哲学问题,在《1Q84》中,它还变成了一个文学问题。《空气蛹》与《1Q84》之间的联系,展现的不只是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它还标明了存在与虚无之间的界限。在小说中,村上春树通过对"爱"的宣扬,揭示了解决现实矛盾的途径;通过虚构,揭示了与现实的行为世界不同的另一个隐秘的内省世界,使得现实的行为世界与隐秘的内省世界交织在一起,从而把日常性含义与内在性含义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作品《活着》将视野转向了民间,写出了最底层的人们活着的本真状态。本文正是从余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政治背景淡化、人物对苦难的忍受三方面来阐释余华的《活着》中的民间话语。  相似文献   

18.
《驯焊记》中彼特鲁乔对凯瑟琳娜的驯服并不是以爱情为基础,《驯焊记》展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残酷的迫害。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人的出仕与归隐情怀在古代自传中得到了真实、细致的写照。在古代自传中,能在仕与隐中做出十分坚定的选择的传主可谓寥寥无几。在大多数传主身上,仕与隐的冲突是始终存在的,只是有的传主隐藏得较为成功,而有的传主则敞开心扉直抒胸臆。但正是这冲突的存在,使得古代自传具有浓烈而独特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知识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其主旨是探讨与解答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性、根本性问题,为教育理论建构提供理论基础。这决定了教育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阐释与揭示研究教育问题的思想方式,以便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前提性反思。而常识中认定“批判”是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把教育哲学的性质论定是反思教育历史、批判教育现状(教育问题)的理论,这就需要辨析“批判”可否成为教育哲学研究的旨趣,理清批判对于教育哲学研究的意义,以切实把握教育哲学的研究旨趣和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