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数字变革正交织成教育改革最动听的合奏。发展数字教育,关键在应用,潜力在共享,生命力在创新,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开展数字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该文基于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主要观点,探讨了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路径。从“3C”到“GAI3”,围绕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数字教育治理、数字教育评价与数字教育新生态等主题共话未来数字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2.
梦工厂动画公司首部以数字3-D立体电影技术制作并直接供3-D立体影院放映的影片《怪兽大战外星人》.(Monsters vs.Aliens)将于2009年3月27日上映。对于梦工厂动画公司来说,此片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这将是他们全面进军数字3-D立体电影市场“打头阵”的影片,从这部影片开始,梦工厂今后推出的所有动画片都将专门制作供数字立体影院播放的“数字3-D立体版”,而且该片将是2009年好莱坞第一部立体电影大片,相信一定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的,一起期待着它的上映吧。  相似文献   

3.
陈纾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05-108
2009年三雏立体电影成为电影的主流,成为其发祥以来的第四次立体电影的热潮.立体电影找到了新的发展途径,即通过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立体电影突破了传统技术制作手段和成本的限制,成功地实现了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同时,随着新技术尤其是新的立体媒介的出现,立体影像将不再只局限于电影银幕,而将扩展为新的多媒体形式.  相似文献   

4.
3D电影,即立体电影,通过三维空间让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正是因为这种立体的、身临其境般的感受,3D电影才令众多影迷追捧。笔者认为,真正有意义的语文教学应该像时下流行的3D电影,成为学生无限向往的乐园,那一定能实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教学目标。当然,语文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海淀区教育发展现状,通过对海淀区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发展的探析,提出了“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理念,探讨了相关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并探索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的技术路径.“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理念的得出为海淀区智慧教育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发展带来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数感"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感”是对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的意识,以及运用这种意识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形成“数感”有赖于对数字知识和数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悉,对运算知识和运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练,并体现在把数字、运算的知识及其简便性应用到需要用数字进行推理的问题解决当中.培育和发展学生“数感”的关键是,在熟悉“相互独立的”标准的计算程序过程中辨别数字模式和数字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恰当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2020年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大大加快了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随着“十四五”建设的开局,教育部发文推动“教育新基建”建设,高教司则启动了“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为了厘清“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的概念内涵,明确其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数字新基建对知识生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历史上的教育“基础设施”与教材形态的变革、数字媒介环境下教材形态变革的典型案例分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是推动人类文明跃迁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历史上教育“新基建”的变革,使教材形式发生了从吟诵史诗、手工抄本到印刷教科书的变革。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工智能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创建一套知识生产的“数字‘新工具’”,知识图谱就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种知识表达和处理工具。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从内容表征、知识组织方式、教学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的描述性定义。文章最后指出,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是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视野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新型人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8.
3D电影近年来迅猛发展,其在题材选择、内容叙事、表现手法、镜头语言等方面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突破了对3D电影现象和特征的一般性描述,旨在用技术美学、文艺美学、经济美学等原理深层次地从美学追求、美学特征以及美学意义的角度分析3D电影的技术叙事所带来的有别于传统电影的语言范式和思维变革,并对3D电影表现出的意义肤浅、叙事弱化、投资盲目等问题提出了美学反思。  相似文献   

9.
电影美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从二维平面电影到立体电影、全景电影的过程。它以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为媒介,集叙事、达意、娱情的艺术,综合性很强,涉及的范围很广。本文作者仅从美学角度审视电影给大众带来的美感,并谈及几点对电影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高职测绘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量学”最原始的定义是“测量”和“绘图”。从二十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以“3S”技术犤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技术(简称RS)犦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和手段,使得传统的“测量学”正发生“质”的变革:测绘手段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应用范围从陆地扩展到了海洋及外星空间,从测量的传统模式(即测量、计算、绘图),发展到了地球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存储、显示、应用的全信息化流程模式;作为主要产品之一的地图也由平面地图到立体地图到可“进入”地图到为“数字中国”、“数字区域…  相似文献   

11.
元宇宙作为一种整合多种智能技术而产生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新空间,其沉浸性、交互性、融合性和共创性特征将赋能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态变革。元宇宙将会重构创新创业教育的时空场域、形塑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样态、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心理。元宇宙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场景从“技术在场”到“具身体验”;学习过程从“算法推荐”到“个性学习”;学习资源从“虚拟数字”到“数智技术”;学习评价从“知识掌握”到“成长认证”。元宇宙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应规避数字成瘾、技术至上和数据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2.
史云波 《师道》2011,(11):52-53
2009年,卡梅隆执导的电影《阿凡达》以其令人炫目的3D技术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一路飙升至27亿美元的票房昭示着这部产自美国本土的科幻电影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的价值认同,这远远不只是电影技术领域飞跃式发展造就的辉煌,电影故事蕴含的思想性在当下更具有普遍意义。“阿凡达”一词源自梵文,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数字化是应对全球教育危机、引领世界教育变革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方向。2023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文章系统概括了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新进展,阐述了大会聚焦的四大核心议题: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治理、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和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并从顶层设计、协同发展、互联共享三个层面探讨了未来世界数字教育发展的行动倡议。文章最后建议:第一,加强建设各级别大数据中心,促进教育平台互联互通;第二,建设数字教育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推进国家与国际标准研制;第三,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泛在联通,夯实教育“数字”基座;第四,提升教育大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教育业务流程再造;第五,实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助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第六,坚持教育技术学科兼容创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七,共享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成果,构筑全球数字教育生态。本研究能为我国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发展危机加重、全球数字鸿沟日益加剧以及各国数字学习治理能力不一推动了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第四场焦点会议提出了公共数字学习的主张。峰会指出,要更加关注公平、多元及包容,建构“3C”数字学习框架,保障全民公共数字学习质量,强化公共数字学习赋能教育变革。“公共数字学习”的提出含有凸显“为了全球共同利益”理念、形成通往教育公平的新路径以及追求生态化的数字学习治理意愿三重意蕴。然而,知识文化性的消解、治理权力的中心性以及技术的可能异化,引发了推开公共数字学习之门背后的隐忧。优化公共数字学习顶层设计,进行文化适宜性的知识生产、改革公共数字学习体制机制,追求生态化的数字治理、复归教育本原规约技术伦理,促进人性与生活世界的和谐共生是这些隐忧可能的超越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数字电影摄影技术实践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开始应用到电影制作中,但是真正意义的数字电影是近几年才产生的,被称为是电影发明一百年来最彻底的一次技术革命.而同时,摄影技术也随着电影的发展而发展,本文将通过对数字电影摄影技术的手段和创作方面来探讨数字电影摄影技术的应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职业院校教师素养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转变,预示着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能力有了新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数字化革命发展的应然选择、教育教学新生态的实然选择、教师核心素养嬗变的必然选择。基于数字认知、成熟程度、知识边界、资源供给维度发现,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从“驱动”到“交互”、从“抵制”到“颠覆”、从“清晰”到“模糊”、从“旧基建”到“新基建”等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现实挑战,影响到教师数字素养的生成。基于此,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路径应包括:重塑教师数字素养新理念,实现“道—术”相融相生;描绘教师数字素养新画像,实现“质—量”同向同行;重构教师数字素养新内容,实现“人—技”共生共长;筑牢教师数字素养新基建,实现“软—硬”统筹发力。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22年12月上海杉达学院举办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到2023年3月协办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再到同年11月校长陈以一应邀在世界慕课大会上作题为“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治理——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的报告。杉达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积累的经验越来越多。学校相信,在数字化浪潮下,主动谋求变革,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方能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同频、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增量匹配。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到数字化转型的洪流之中,而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领域,因而有必要进行历史回溯,并从中探寻未来之路。首先,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依据数字变革“3D”模式建构中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脉络架构。其次,根据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划分,对技术、规划、设施、应用、人员这五个元素进行回溯分析。最后,根据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发展规律,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技术深度赋能、规划系统全面、设施创新建设、应用个性智能和人员协同治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虽然一路高歌,但在数据安全、数字鸿沟、科技伦理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也是未来研究生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借鉴TOE架构,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分析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征为研究生教育组织从“有边界”走向“无边界”、研究生课程教学从统一标准走向个性定制、学科建设从跟跑产业走向领跑产业、研究生教育治理从“垂直化”走向“网格化”。在数字技术赋能下,要通过凝聚数字化共识、培养数字化人才、聚焦数字化治理、创新数字化评价,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赋魂“”强基”“固本”“健体”。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中国大片在电影产业低潮中崛起,从单一到丰富,已经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从2002年《英雄》肇始的古装武侠大片,到2009年《建国大业》引领的主旋律大片,经2017年《战狼2》等“外向型”新主流大片到“我和我的”系列等“内向型”主流大片,直至以《长津湖》为代表的战争大片的崛起,持续发挥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成为中国电影整体艺术、产业、文化格局中最重要的现象。大片打造了21世纪中国电影的辉煌,打造了中国电影大片的初步类型形态和格局,确立了“电影工业”“电影工业美学”“重工业电影”等观念,熔铸了家国民族和谐的“文化共同体”,其发展有着许多需要总结的经验、启示和遗憾、教训,反思不可避免,“电影工业美学”视域的反思尤有必要。中国电影产业应继续保持大片的“领头羊”优势,同时探索大片类型与电影生态的多元格局态势,探寻电影大片下一个20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