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斌 《视听界》2002,(2):28-28
频道制是指频道总监对频道内的栏目设置和节目日常管理、人力资源使用、报酬分配等实施管理,这是独立频道的频道制。广电集团体制下的频道制还有所不同,它遵循局(集团)的集约化管理,实行相对独立运作的原则。集约化管理:频道定位由  相似文献   

2.
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考验着中华民族,也考验了中国新闻媒体。为此,本刊特邀部分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对SARS时期的传播现象、传媒表现,从理论上进行反思和评价。痛定思痛,希望SARS之灾带给中国新闻界更多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报纸版面,是一种视觉化的新闻语言。在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渠道越来越多,而平面媒体有效传播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报纸版面如何创新,以吸引日渐挑剔的读者的目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说,版面创新,是一个渐变突变交替进行、永无止境的过程,而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版面创新的空间往往更大。  相似文献   

4.
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电视业进入整合阶段,出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频道专业化趋势.随着这种专业化的不断深入,"大报管导向,小报管市场",这一流传于报界的错误倾向正在逐步传染到电视行业.许多专业频道放弃了舆论引导阵地,对当下发生的国家大事和人民关注的热点不闻不问,在娱乐化风潮中盲目跟风克隆,虽然赢得了短期的市场效应,但丢失了频道持续发展所需的个性和品格.1994年12月开播的江西教育电视台(以下简称"江西教育台")在追求专业化的过程中,也曾一度困惑而迷失方向,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那就是立足于自身媒体定位,发挥独特教育资源优势,主动参与重大事件报道,并试图通过重大事件报道树立权威形象,创新工作思路,体现媒体品格.  相似文献   

5.
周洋 《报刊之友》2010,(12):159-160
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较高频率的发生,给人民生活、社会环境造成较大程度的社会影响。突发事件由"非常态"转变为"常态",客观上要求新闻媒体提高应急报道能力,遵循新闻报道原则,注重新闻报道技巧,建立相关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朋进 《视听界》2008,(4):40-42
当突发事件报道成为媒体经常性的任务时,怎样才能保证高效.有力、负责任地完成任务,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在对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媒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策略作分析之后,提出了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应急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写.编》2010,(4):51-51
一年当中非程序性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并不多见,这正是主流媒体抢占舆论高地的绝好机会。面对竞争,记者怎么才能更好地彰显报道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借助网络科技的光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其承载的信息小至芝麻绿豆大到全球焦点,传播速度极快。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程度地满足了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传统的新闻播报受到冲击是巨大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推陈出新,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的传统报道模式扬长避短。本文主要通过探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得出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广播电视业来说,过去的这几年异常忙碌,先是“有线无线合并”,接下来是组建集团,虽然这里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但是它预示着广播电视产业化趋势已不可逆转。随着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视节目市场也日臻完善,在中国大规模推行制播分离的条件已经成熟,现在已不是论证制播分离是否可行的时候,而是要研究如何顺应潮流,寻找对策,发展自己,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本将从操作层面,就制播分离时代频道经营的基本策略加以梳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重大事件发生时,新闻报道应如何更有效率地投入运转?尤其是指挥组织系统的应急安排.应以何种方式实现有序有效有力呢?这里结合一些报道实例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汉水北上,世纪梦圆。半个世纪的谋划,十余年的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终于在2014年汉江秋汛后迎来通水。全国各大新闻媒体聚焦中线通水这一大事件,掀起新闻宣传大战。湖北日报按中宣部与省委宣传部的要求,于2014年7月初启动通水预热报道,10月份,随着正式通水时间临近,湖北日报推出"汉水北上"大型系列特别报道,把南水北调通水报道推向高潮。"汉水北上"从10月20日开始整版推出,至12月中旬中线正式通水结束,共计刊发23期、36个版面。这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多年来影响力最大的一次突发事件。报纸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接受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实距考验。就效率、规模、持续关注度和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而言,写下了中国报纸的最辉煌篇章。但新媒体的“第一时间”优势强烈地刺痛了报纸的生存神经,它不仅得到了中国网民的赞赏,而且得到了传统媒体的最终认可。因此,这次抗震救灾报道给我们探讨报纸对突发重大事件的传播有着相当大的启发。报纸遇上突发事件,如何做到慌而不乱、从容应对?如何快速参与、准确判断,并第一时间动员所有生产要素将相关信息发布给急需的读者?报纸的应急机制如何建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大报,勇于肩负社会责任是她一直以来的传统。奥运是中青报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而报道这世界性的盛事的价值却超越了奥运本身。奥运报道不是单纯的体育报道,一些成功的经验应该能运用到今后的办报工作中。同样,奥运报道涵盖了重大事件报道的很多属性,分析、研究奥运报道的成败,可帮  相似文献   

15.
频道专业化好还是不好,可行还是不可行,许多学界和业界人士均有不同的看法。从现有观点来看,赞成者居多,持观望甚至反对态度者也有之。赞成者认为电视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不进行专业化的细分,电视台难以为继,而且社会的分工与受众细分也符合营销的原则。不赞成者认为大陆现在并没有形成足够成熟的电视市场.就是已有的电视节目也是精品少,观众爱看的节目少,电视应该花更多力气在本身节目的挖掘与优化上,频道专业化有追求形式上的不同而忽略质的提高的嫌疑。  相似文献   

16.
节目编排也是生产力。电视节目的编排越来越受到媒体重视,它是各台整体宣传战略布局的综合体现,也是各频道宣传战术风格的具体表达。电视节目的编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各频道乃至整个电视台节目的主要指标以及市场竞争力和内部整合力,关系到能否有效地打造电视台以自办节目为主的强势节目体系,实现节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党报常常不惜人力投入和报道篇幅、规模。在媒体融合的当下,可能还要调动党报的子报子刊和新媒体“集体冲锋”。但从效果看,这样的战役性报道声势很大,效果却未必很好。原因之一,是没有摆脱“高音喇叭”式的宣传思维,认为只要提高分贝、扩大音量,造出声势就能“出色完成任务”。其实,有时候“提高音量”、“密集轰炸”的巨大投入未必能与传播效果成正比,弄不好“高分贝”会赶走听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级电视台在扩大发展中积极申办扩充播出资源,成立各种专业频道,形成了一台多频道的格局。同时,对以节目生产为核心的中心制进行改革,于是以频道为运营单元和以收视为核心的频道总监负责制(简称频道制)应运而生。一些传媒学者提出要以频道制为运营主体,建立电视台——频道——栏目三级管理体系。一些地方台更是将频道制作为深化内部改革、转换运营机制的主要措施推而广之。然而频道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制度设计?目前学界尚没有一个明确、权威的定义,那些已经实行频道制的电视媒体的说法也莫衷一是。频道制究竟是优是劣?一时难下定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媒介进入了产业化发展的阶段,媒介作为一种信息产业,也要在竞争中接受市场的检验。媒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突发事件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成功的突发事件报道是培育和增强媒介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央视俄语频道对上海世博会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平衡客观的报道手法体现了从“对外宣传”到“对外传播”观念的转变,报道视角呈现多元趋向,不过这种趋向仅表现在个别地方,未能真正形成多元的格局,报道内容缺乏针对性,以俄语国家和地区为内容的报道微乎其微,针对俄语受众的内容极少,未能凸显俄语频道的定位。要切实提高对外传播效果,需时刻遵循媒体定位,加强内容针对性,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确定传播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