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树达先生的《中国修辞学》中的“参互”修辞方式与所谓的“互文”修辞格并不完全相同,杨氏在“参互”一章中所采用的四十个古例不能“一揽子装”,它们可以分为三大类:互文,互体,省略。  相似文献   

2.
作为时代深刻变革与文学理论运行轨迹异变的见证与表征,互文性将文学与现实、思想与表征、意义与实践等理论批评的核心问题进行重新定位,将作品与文本、作者意图与意义呈现、意义生成与读者重写等一系列问题置于叩问的前台。  相似文献   

3.
兰和群 《天中学刊》2005,20(4):106-108
互文、变文、互体是古汉语中三种不同的修辞方法,三者各有其修辞功能。互文是指在特定的语境里,词与词之间临时获得的一种修辞意义;变文是指为增加遣词运字的丰美变化之色而以同义词互换的运用;互体是指上下文内容互相映衬、补充,彼此呼应。前二者是就用词而言的两种修辞形式,互体则属于句式方面的修辞方法,三者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4.
互文与互体是一种修辞手法,古人在诗文创作中经常运用.它的出现是我国语言文字发展变化的必然,也是文人们文学创作的需要.互文与互体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互文”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可分为单句、复句和意义互文三种 ,只有准确把握其意义、特点和类型 ,才能正确认识这一古代汉语中古老而又常用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是近年常见于各类研究文献的一个新词。但其泛化使用却不无问题。其实,这个概念从名称到内涵都还有待认真讨论。本文将要说明:"互文性"是"语篇间性"(文本间性),与互文根本无关。互文问题和语篇间性(文本间性)问题分属两套学问;但是二者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正确认识互文的形式及其作用,有助于我们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互文与互体两种辞格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两种辞格的主要不同哪些?怎样判别两种辞格?本文主要结合中学语文教材实例认真分析了两种辞格的异同与判别,对中学语文修辞教学有一定的参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家以接续传统儒学“道统”的方式整合西学以寻求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出路.作为舶来品的“法治”自然进入新儒家们的思考疆域,其中贺麟对法治关注尤甚.从“体用兼赅”、“儒表法里”出发,结合贺麟对其所处时代的法治期许,辅以其法治类型演化说,可以一窥新儒家们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法治图景想象,而深度挖掘新儒家法治思想的合理内涵亦对当下中国法治思想建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十年,哲学界关于儒家"亲亲互隐"的争论涉及的问题日渐深入,大多将"亲亲互隐"视为义务性的伦理原则,"子为父隐"与"直在其中矣"的"直"结合起来解读非常必要,而割裂"隐"与"直"的关系阐述文本,并不能反映孔子的真实思想。文中在详细阐述"直"的基础上,以证明孔子并非将"亲亲互隐"视为一个绝对化、普遍化的原则,而是表达了一个具体情境中他认同的特殊关系人——儿子——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8,(8)
为了使话语更好地表述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古人运用语言时也很讲究修辞。中学语文教材只字未提文言文修辞方法,这也许是因为同现代汉语修辞重合较多,但古诗文中有一种叫"互文"的修辞方法有必要讲一讲。  相似文献   

12.
何琴 《考试周刊》2014,(46):65-66
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中"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方式,叶圣陶先生曾感慨"徒劳无功",钱梦龙先生承认"基本上是一种‘无效劳动’"。作者认为让学生互批、互改是一种更为可行、高效的批改方式,并在深刻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借鉴有关作文批改的研究成果,试图从理论上总结互批互改法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其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蔡进 《考试周刊》2011,(84):39-40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是商品经营者或社会成员有偿使用媒介向公众传播商品信息和其他信息,以达到自我表现目的的宣传表现形式。"互文"在其中的运用能够增添其表现效果。只有借助它,广告语篇才能含蓄深邃,于简单之中蕴含无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文批改通常都是由教师一人包揽。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批改结果也不受学生重视,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批改和修复过程中提升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批互改,从而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学性蔓延”的论争始终将文学和文学性置于一个其他艺术文化分类仰望的绝对高度,讨论其是否能以单向度的观照者身份扩张着文学诗意的霸权。结合后现代在文学领域内的互文性理论,笔者认为应该双向看待“文学性蔓延”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看到文学或文学性对于艺术、文化以及社会多维度的影响,也必须看到这些学科门类对于文学发展长期的反作用。这种双向度的互文性关系使得无论文学、艺术和文化都有无限的发展活力,各个领域和学科在互相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借鉴和成长,从彼此联通和无尽的排列组合中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准时到了,就你一个人迟到。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马路。(《药》) ……这一类的语句,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是“自相矛盾”的病句。其实,这类语句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首先就要对传统教育教学思想观  相似文献   

18.
杨树达先生的《中国修辞学》中的“参互”修辞方式与所谓的“互文”修辞格并不完全相同。杨氏在“参互”一章中所采用的四十个古例不能“一揽子装”,它们可以分为三大类:互文、互体、省略。  相似文献   

19.
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世界交往思想、共同体思想等从唯物史观发展而出的重要理论成果。通过对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深入挖掘,一方面能够明确该思想提出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能够明确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支撑,从而有助于这一思想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消除各文明隔膜、偏见和冲突,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多样、平等、包容发展助益甚多。  相似文献   

20.
“互文”、“并提”为古汉语特有的修辞方法,对这两种修辞格的理解诸家不同。一、互文可分为:1.易位互文;2.分析互文;3.正反互文;4.同义互文。互文的作用有三:1.言简意赅;2.增强表达效果;3.使句式整齐。二、并提的作用:1.行文简省;2.文句对比强烈;3.并提的不足。三、互文与并提的比较:1.从形式看;2.从理解内容看;3.从使用目的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