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谨防课堂教学中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太效应”是一个来自《圣经》的故事。其大意是人的有些行为有时可能导致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形成“锦上添花”,但不是“雪中送炭”,不是“劫富济贫气而是“劫贫济富”。这个故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我们的某些行为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导致一些类似使“富的更富,穷的更穷”情况的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违背我们的初衷或本意的,甚至是有害的。在我们学校课堂教学中,也存在此类效应。  相似文献   

2.
“区域灾害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社会生态系统” 人类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是“复杂社会生态系统”(SES)的一部分,也有人称其为“社会生态系统”或“人类环境复合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展现在人类面前,在任何一个“社会生态系统”中,人类与生态(或称环境,或称自然,或称生物物理)子系统都处在相互作用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生态系统中的儿童社会化问题,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儿童不仅在班级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与同学、教师的互动中形成情感和态度,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亲社会行为是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包括分享、帮助、合作和安慰等.主要借助人际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概念及观点生态化运动是生态学观点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所谓“生态化运动”是指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条件下研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研究个体与自然、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其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个体是在真实的自然、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个体的心理活动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心理发展要受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因此,在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应将被试放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考察,从他们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从社会环境的各因素的…  相似文献   

5.
误区一:溺爱型监护 对于首批采摘到改革成功果实的家庭来说,对于如何监护优越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这道崭新的课题,监护者们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解法:一种是让被监护者富日子“穷”过;一种是让被监护者富日子“富”过。后者主要表现在,物质上过分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6.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的鼻祖,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育人的内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任何行为或任何发生在心理场的变化仅仅取决于那个时候的“心理场” ,取决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行为会随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可产生不同的行为 ,同一个人对不同的环境亦可产生不同的行为 ,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必将产生不同的行为。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 ,因此人可以说是这种环境中的场态“物质” ,既受场力的作用控制 ,又同时产生一种力作用于社会 ,这种场力可称为环境心理场 ,简称环境场。一、环境场影响人的因素要建设一个有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环境场 ,关键是要了解环境场通过哪些因…  相似文献   

8.
幼稚园行为课程是由张雪门先生创编的。其基本观点是:幼稚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远景,以儿童个体发展需要为近景的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内容为儿童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实施包括动机、目的、活动、活动过程、工具及材料。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不仅反动了当时幼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与儿童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而且对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养     
《学习之友》2014,(12):20-21
当“穷养儿子富养女”像一首流行歌曲一样,在许多年轻的父母口中传唱的时候,恐怕它也会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引向歧途。 因为,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看看那些有作为的伟人或卓越者,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穷养或富养的结果,而是教养使然。  相似文献   

10.
于惠 《山东教育》2005,(15):8-9
社会性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愿与行为特征,是社会化的产物.儿童社会性发展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统一,是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主要内容,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环境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包括文化、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工具等,它们形成了儿童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蒙台梭利是举世闻名的幼儿教育家,心理敏感期是她在幼儿教育代表作之一《儿童的秘密》一书中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她认为心理敏感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独有的心理现象,是一种天生的美德和内在驱动力,可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发展成自我管理、自我欣赏、自我控制的独特个体,这种“心理敏感期”对于教育工作者开发儿童智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的先驱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认识既不起源于主体,也不起源于客体,而是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个体(儿童)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周围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心理理论的相关研究对游戏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理理论”(Theory-of-mind)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心理理论使得个体能够对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个体间理解与社会交往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心理理论”及相关研究的范式以组织实施儿童的游戏活动对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概念的模糊致使成人对儿童教育的环境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杜威提出的“真环境”,包括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而行为遗传学家提出的“共享环境”与“非共享环境”则对此作了进一步区分。影响儿童的环境主要是“非共享环境”。对儿童所处环境的清晰认识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诞生在优裕家庭的孩子层出不穷,生于贫困环境的孩子也比比皆是。“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富孩子是幸运的。富孩如温室花卉,鲜枝鲜叶,绿硕照人;穷孩便像那涧边小草,怜瘦多艰,风雨自摇。你不能说生活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创设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1.给孩子留有活动的空间。在家庭中,要给孩子一方活动的空间,家庭装潢、环境布置与陈设等应考虑有利于孩子的活动,不能只为成人服务而忽视儿童的需求。同时,要为孩子在社区内创设一方空间,让孩子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尤瑞·布朗芬布伦纳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中提出了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的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中,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的发展。家庭、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要加强家园联系,从而形成高质、正向的合作关系,为幼儿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常逢锦 《文教资料》2005,(28):175-179
个体的态度与其行为间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引发心理紧张和内心的不舒服感,个体会通过各种方法来减少心理紧张和内心的不舒服感:改变行为、改变态度、找到行为好处和减少选择感。有关认知失调理论的实验研究表明,小的物质奖励和轻微的批评即“南风教育”,最有利于儿童内化教育树立的正确态度。“南风教育”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趋势,而最重要的是“南风教育”在改变儿童不良态度的过程中,不会激起儿童的自我防卫机制。  相似文献   

19.
促进儿童积极的社会交往执笔/陆黎萍一、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特点个体的行为从个体出生起就处在社会之中,而个体的心理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不断发展的。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并在这种社会交往过程中掌握建立、维持和妥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的能力,不仅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适应是个体为与环境取得和谐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且不断发生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适应对个体的生存起决定作用,同时个体的发展也是通过不断地适应环境得以实现的。对儿童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