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创造莺莺、张生、红娘等众多独具个性的戏剧典型的角度着眼,<西厢记>可说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王实甫作为"天下夺魁"的戏剧艺术大师,其最大的成功在于营造纷纭繁复、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氛围,让其笔下的人物在特定的戏剧空间中充分展示其隐微丰富的内心世界,在矛盾交织的对峙冲撞中凸现各自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再辅以正面描绘、侧面烘托、心理透视、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段,务求以声通情,以形传神,相互生发,各臻其致.  相似文献   

2.
王实甫的《西厢记》来源于元稹的唐传奇《莺莺传》,后来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历经了唐、金、元、明几个朝代的演变和改良,这段爱情故事无论从情节、人物、主题还是最后的结局上都发生了重大改变。"文变染乎世情",正如刘勰所言,在崔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演变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在唐传奇《莺莺传》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以多情的崔莺莺遭受了始乱终弃的命运结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段爱情故事演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由于时代环境的发展,王实甫的《西厢记》走出唐传奇《莺莺传》,蜕变为世代流传的爱情佳话。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的故事情节都在普救寺中展开,因此这一爱情题材的喜剧中不仅有法本,法聪,惠明等和尚出现,而且第一本第四折《斋坛闹会》)是专门写做法事的场面,写了和尚的群体,我们不难发现,王实甫对他们基本上是采取嘲弄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5.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塑造了崔莺莺、老夫人、红娘三个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她们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具有封建时代女性的共性和真善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江亚丽 《学语文》2002,(4):38-38
景物描写在《红楼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并且别有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景物描写与情节发展 大观园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大观园的建造,正是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鼎盛时期的标志,此时之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气。“佳木葱茏,奇花闪烁”。“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真是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宝、黛的爱情种子,也在这暂时平和温润的土壤中萌芽、生长。这个时期,无论是春天喷  相似文献   

7.
崔莺莺是元杂剧《西厢记》中的女主角,是作者王实甫倾尽心血塑造的一个追求幸福生活、争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崔莺莺身上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满爱情生活的向往,成为千余年来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大型的优美的喜剧性杰作,其浓烈的喜剧效果主要体现在框架结构、人物性格、故事结局和全剧的气氛和情调等方面。《西厢记》正是以它浓烈的喜剧效果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人类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曹寇 《成长》2007,(4):91-93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此诗说的是个有钱人家的小姐,她在西厢房里等待明月升起。时间是深夜,而她却不关上房门,虚掩着。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月光下,她隐约察觉到墙边的花影在晃动。那才是她真实的等待,情郎逾墙而至,他爬上爬下干扰了那些睡眠中的植物。她惊恐并快乐地从凳子上霍地站起,走向那扇虚掩的门。扶着门框她定睛细看,这才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一切仅是幻觉,其原因在于她过度地紧张和兴奋。她再也不能回到凳子上安静等待了,她只能将自己等待的形象永远镶嵌在门框之内。  相似文献   

11.
刘庆元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4):64-66,76
《西厢记》英译本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大胆地摆脱了戏曲语言结构的影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抒情部分采用了词体的形式,叙事部分采用了散文体的形式。在语言处理上,主要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英译本散文体的内容力争做到了基本内容、形式与原文保持一致。在人物的描述方面,为了准确体现原作的生动性,译者绞尽脑汁,借助于英文的各种描述性语法来取代原文中过于冗长的并列句、复合句,生动地体现了原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前朝崔相国病逝后,夫人郑氏和女儿崔莺莺扶灵枢归葬,途经河中府,停灵于普救寺中。书生张珙上京应试路过普救寺,在佛殿上偶见莺莺。一见钟情,借故也在寺中住下。两人隔墙和诗,道场传情。互相爱慕,但无由相会。  相似文献   

13.
陈蜜 《文教资料》2011,(36):218-220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名作《西厢记》流传至今,历代的文学家、批评家都对它进行了剖析和解读,也得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本文将回溯“西厢记故事”的发展历程,并且结合历代名家之说。或进一步阐释、或提出不同意见.意在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西厢”故事文学复杂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西厢记》以其惊世骇俗的思想内容、“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达到了元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主旨、悲喜剧、大团圆结局、考证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状况作大致的梳理应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唐代文人元稹写《会真记》开始到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的定型,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张生、崔莺莺等人物形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越来越深,但是其人物形象却在不断变化,主题也不断得到深化。从不断演变发展的文本探索其主题变迁和人物形象的变化历程,从而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对于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成功之作,对其的研究之文汗牛充栋。董每勘先生对《西厢记》的研究,“就戏论戏”、内容详实、分析精确,成就较高。但是,其研究之文亦有可商榷之处。本文即对其在《五大名剧论》中对崔莺莺寄简、张君瑞踰墙所作的分析提出不同意见,试图为董先生提出的“矛盾”之处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英译本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大胆地摆脱了戏曲语言结构的影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抒情部分采用了词体的形式,叙事部分采用了散文体的形式。在语言处理上,主要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英译本散文体的内容力争做到了基本内容、形式与原文保持一致。在人物的描述方面,为了准确体现原作的生动性,译者绞尽脑汁,借助于英文的各种描述性语法来取代原文中过于冗长的并列句、复合句,生动地体现了原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朝鲜经典盘索里小说《春香传》和元杂剧《西厢记》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两部经典名作,两部作品中所描叙的男女婚恋故事,呈现出朦胧的现代意识,具有反封建的思想主题。两部作品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是文学体裁不同,《西厢记》为元杂剧,《春香传》是"盘索里"类小说。二是《西厢记》与《春香传》主人公身份地位不同,崔莺莺是相国千金,张生却家境贫寒;而《春香传》则相反,李梦龙是两班贵族,而春香是退妓之女。《西厢记》与《春香传》中男主人公在追求爱情方式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本文在此基础上考察中朝两国文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戏曲艺苑里的两朵奇葩,反映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本文就《西厢记》、《牡丹亭》之创作过程、剧情及艺术表现形式和对后人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