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经注》所记水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经》三卷,旧题汉桑钦撰,据清儒考订,乃三国时人之作,作者不可考。北魏郦道元嫌《水经》的记述过于简略,“虽粗具津绪,又阙旁通”(郦道元《水经注》原序),乃为之作注,“因水以记地,即地以存古”(王先谦《合校水经注序》),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成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水经》,顾名思义,它乃是一部以水道为纲的地理著作。因此,搞清楚《水经》记写了多少条水,郦道元补写了多少条水,《水经注》又共记写了多少条水,当是每一个《水经注》的读者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的经典文献,近10余年有多种校点本面世:198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袁英光、刘寅生整理标点的王国维校本《水经注校》,王国维手校本以朱谋(土韦)本《水经注笺》为底本,对校了宋、明《永乐大典》本和明清诸名家版本,“对于研究郦学史的人,此书的价值是很高的”,但编校讹误较多,已有人撰文辩正;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的杨守敬、熊会贞注疏年《水经注疏》,该书“对前代的《水经注》研究作了一个划时代的总结”,“杨守敬和熊会贞对《水经注》的研究可以说是对乾隆以来郦学研究的全面总结和发展,他们的研究成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桥驿校点本《水经注》,该书以《四部丛刊》本覆殿本为底本(殿本实以赵—清本为底本),兼采《永乐大典》本、全祖望校本和其他诸多版本之长,代表了明清郦学考据学派的全部成就;1995年岳麓书社出版谭属春、陈爱平点校本《水经注》,该书以王先谦合校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论述了杨守敬针对《水经》作者、郭璞《水经注》、郦道元《水经注》“互受通称”说、郦道元《水经注》版本、郦道元《水经注》在历史地图编绘中的价值及《禹贡》中出现的“异地同名”现象等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独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郦道元的《水经注》在中国编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的编辑体例和编辑特色也与一般的经典名著风格迥异。在编辑体例上,《水经注》采用的是编创合一的编辑体例,将编辑、著述和创作融合在一起。另外,《水经注》的文字多达 32万字,比《水经》原著多了将近 30倍,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的编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郦道元在编辑和撰写《水经注》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实地考察,不仅搜罗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和相关的文献资料,辑录了 350多种古代金石碑刻,引用了 437种书籍,而且还对《水经》本身作了大量的考证、补充与注释工作。因此,广引博证、校考并重是郦道元编撰《水经注》的又一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郦道元是世界著名的文化伟人之一,他的《水经注》一书,早已列入中国古代经典名著,是我国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许多学科研究的伟大著作。《水经注》于南北朝时期问世,至隋唐时期流传渐广,一千四百多年来,对郦道元及《水经注》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尤其是明清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郦学。  相似文献   

6.
五言诗《长城谣》论考朱光宝现今存世并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秦代作品的五言诗长城谣(参见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首见于郦道元《水经注》,而《水经注》又是从晋人杨泉的《物理论》转引而来,现引《水经注》中关于《长城谣》出处的一段文学如下:始皇二十四年,起自...  相似文献   

7.
郦道元与《水经注》●李捷每次我到涿州,当地的朋友都会告诉我,这里是郦道元的家乡,涿州人以他为荣。他们还给我讲关于郦道元的传说故事,而且每次都会讲到《水经注》。郦道元(465或472—522)字善长。他以《水经注》而出名,《水经》也因郦道元而传于世。《...  相似文献   

8.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成书于公元六世纪 ,它以水道为纲 ,记述了大量的有关土壤、植物、气候、矿藏等自然地理资料 ,在其漫长的流传过程中 ,由于辗转传抄 ,经注混淆 ,错漏连篇 ,几至不能卒读。本文对王国维《水经注校》袁、刘标点本中的一些或句读或校勘不确处作了纠正。  相似文献   

9.
《三峡》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中的一节。这段文字在《水经注》中没有注明出处,它的作者一般人都认为是郦道元,但经过今人的考证,系转引自南朝刘宋时盛弘之所著《荆州记》。  相似文献   

10.
《水经注》语言研究是郦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水经注》语言研究成果颇丰,主要集中于词汇与语法两方面,同时也涉及校勘及语音研究,不断完善着郦学研究的疏漏与空白。  相似文献   

11.
《水经注》记载的名胜古迹有神话传说中的名胜古迹、域外名胜古迹、据南方古文献辑录的南方胜迹、当时存在而今已不存和至今仍存在且有所更新发展的胜迹.郦道元对名胜古迹的辑录生动而求实,对《水经注》所载名胜古迹的整编对于郦学研究、文献学研究和旅游业的发展都将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2.
成书于元魏中后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博采群书,以大量的各种文献资料来注释经文,其中收录了北朝以前各时代、各地域大量民间歌谣谚语,用以辅助描绘山川水渎之特色,并借以表达作者之感情,进而增强了《水经注》一书的文学性、趣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在文学史上却有着较高的地位。其写景语言更是峭丽峻洁。郦道元在《水经注》的写作中选词精审,构句简练整洁,修辞逼真,而又具有切入景物深邃的语言表现力。因此,研究探讨《水经注》中写景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文学语言的艺术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峡》     
一、课文悟读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的《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专家学者亦多将作者如何描绘三峡美景作为赏析的重点。教参在课文说明中更是开门见山地强调:“《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笔者以为,这多少有些悖逆作者的本意。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固然有不少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其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仅用了不到1/4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却以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  相似文献   

15.
李光涛 《现代语文》2004,(12):14-14
顾名思义,《水经注》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河流,它记载的河流多达1000多条,涉及这些河流的发源,流程和归宿,甚至有些河流沿途的河床宽度、滩濑、瀑布、急流等情况,都描述得非常仔细。例如,峡谷和滩濑等都是河川自然地理的重要研究对象。《水经注》中这方面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是重要的峡谷,即使是并不出名的峡谷,作者也不曾疏忽,  相似文献   

16.
西晋王范的《交广春秋》是广东最早的方志,但由于年代久远,此书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水经注》等古籍中。该书较早为《水经注》征引,且最多。王范经历吴、晋两朝,吴末曾遭郭马之乱出逃,晋平吴后官广州大中正,作《交广春秋》,太康八年(287年)进上。晋黄恭以王氏《交广春秋》多所遗漏,又为补遗。王范《交广春秋》约亡佚于中唐,北宋后黄恭所作《补遗》亦亡。《交广春秋》所留存资料如步骘事、赵佗事等,皆颇具文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水经注》是中古重要文献,考察了《水经注》中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归纳了中古时期方位词系统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史记》 三家注各家注引 《水经注》 条目不少,虽有相关研究,但不尽详细.今将有关 《水经注》 条目全部抽取比勘,发现其存在综括、经注混淆、文意错误、文字讹衍等问题.现将有疑误者,悉数列举,略加考证,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助益.此外,三家注在古典注释学中具有典型性,此研究可见古书征引文献特征之一二.  相似文献   

19.
山水文学之祖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采用富有形象性、艺术性的笔触,描写祖国的自然景物、民俗风情、古迹名胜以及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内容丰富,刻画尽致,文词隽永,传神逼真,给人以很高的美学感受。它对我国山水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柳宗元、苏轼、徐霞客等人的山水文学作品都与《水经注》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故称为"山水文学之祖"。  相似文献   

20.
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郦道元在对《水经》作注的时候,多以儒家的审美眼光来看待、审视、选择自然界的山、水以及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因此,《水经注》中蕴含着关心国计民生、扬善疾恶、渴望祖国统一的儒家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