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层次的概念,"天人合一"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又是一个生态伦理原则。先秦儒道"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天人整体之学,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意涵。从哲学论、价值论、行为论三个维度可以勾勒出先秦儒道"天人合一"观的基本架构。深入挖掘这一思想的生态伦理价值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域下考察先秦儒家与马克思思想体系,比较分析两者的特点,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先秦儒家与马克思均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前者基于我国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侧重于人对自然的顺应,道德色彩浓厚;后者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侧重于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先秦儒家“天人合一”“中和”“尚俭节用”等思想与马克思视“人与自然之关系”为“人与人之关系”的思想,均被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所继承。此外,这两种生态思想还蕴含丰富的美学、伦理学内容,这或可为我们进一步沟通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忧患意识发轫于周初以天为则和以史为鉴,是摆脱了宗教神和造物主观念下的主体自觉和人文理性觉醒,它对我国传统道德特别是人格道德的培育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周初时期的忧患意识引申出明德敬德,德与人的关系开始受到重视,开始了人格道德化的倾向。先秦忧患意识在根本上奠定了古代传统道德的根基和特质,培育了独具东方色彩的道德形态。  相似文献   

4.
先秦教育思想作为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在新时期有着特殊的价值。认真研究先秦教育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能够解决许多教育问题。先秦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发展的策略性启示包括:教师须做真君子,须做道德实践者,须做博学者和善教者,并能够抓住教育时机。  相似文献   

5.
礼治思想在中国古代对实现社会有效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着积极作用。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礼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礼以行义、达仁层次的内容,彰显了国人崇礼、重仁的特征,对当代国家治理中重视国人性格特点,循礼养成之道,培养国人尊礼、行礼、循礼的社会风气,辅以法治增强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先秦儒家的教化者定位,视"立言"为人生不朽之业,因此,特别重视语言的应用规范问题。先秦儒家语言应用规范可概括为:道德性规范、适中性规范、对象性规范、分析性规范、庄雅性规范、谨慎性规范、内涵性规范。研究这七种规范,对于指导当代教师在教育生活中科学使用语言非常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秦史官是记录上古文献、保存上古典籍的承担者。他们自出现之日起 ,就开始续写中华文明史的篇章。他们书写的不仅仅是历史本身 ,同时也把史家秉笔直书的精神风骨彪炳于历史 ,激励着后世 ,为记录远古历史和上古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是我国伦理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是当时及后世有影响的伦理思想之一。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在百家争鸣中充分阐释了他们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以义克利等义利思想。其义利思想对我们现代义利观的建构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对此,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将其整合到新型义利观的构建中去。  相似文献   

9.
姜英杰 《培训与研究》2006,23(10):56-57,74
先秦时期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这些社会保障思想还没有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并且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自身的利益,但其中以民为本、强化政府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作用、成立互助组织及关注弱势群体等思想,在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家围绕义利问题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主张,奠定了中国传统义利观的主流。现如今义利关系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重提先秦儒家义利观对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6,(8):16-21
先秦阴阳家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顺合阴阳的原则,倡导敬畏天地、感恩自然的生态情怀,尊重五德终始的生态理性,崇尚仁义节俭的生态道德及遵守顺天守时的生态实践,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高理想。先秦阴阳家生态伦理思想,不仅在先秦诸子学说中独树一帜,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在国家和地方两层面的立法实践,分析立法中的现状和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分析,指出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在主体、标准、方式等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总结我国现有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不足,以此为基础借鉴域外补偿制度的成功经验,在明确补偿主体、落实补偿标准、健全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包含着极富哲理的生态观.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性化、全球化,已极大地打乱了人与自然的均衡.处于危机之中的人类可以从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必要的生态智慧思想,并完成对其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延续寻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借鉴先秦儒家思想相关的理论和观点,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将有所启示.其人性可塑、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启示大学生德育也要从现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出发,即实行人性教育;其高扬生命意识,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态度,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其所强调的"谦恭礼让"、"宽以待人"的观念对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借鉴其内外皆修的德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长期的农业文明社会的思维方式。儒家的“天人合一”并非只能为“道统”服务,它也蕴含着生态意义。儒家思想是我们解决生态危机的精神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先秦墨家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尊天”“明鬼”的生态情怀、“兼爱”“非命”的生态道德、永续发展的生态意识和“节用”“节葬”的生态实践.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代社会,墨家生态伦理思想更具现代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重专业教育,而淡漠人教育。这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来说.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先秦儒学的人精神,经过几千年历史的锤炼,依然光彩夺目的优秀部分,对于现代我国的人素质教育建设有着巨大的启示与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赵国封2始于赵襄子,至惠文王和孝成王时达到高潮,赵国封君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开始是局限于宗亲范围之内,以“亲贵受封”为特点,以后扩至异姓功臣甚或幸臣,以“计功受封”为主流,赵国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对封君严密控制,封君的权力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讲,都被严格限制,难以形成与国家对抗的势力,封君成为国君中诱使将相大臣为之尽心效命的一枚香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美学资源。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从生态美学原则、生态和谐思想以及生态循环意识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先秦道家所蕴含的朴素的生态美学意识对于当今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际生态保护法理念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再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随着理念的转变,国际生态保护立法实践也从单纯的资源利用、保护和污染防治,逐渐转变为生态系统综合保护,各国都制定或修改立法以满足生态保护的需要。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青海省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必须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