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邢富沅同志,是拙著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的“二审”编辑。虽说是“二审”,但此书从约稿、写作、修改,其实都是由他与我直接联系的。回顾我们之间的这一段文字交往,我感受最深的是富沅同志作为编辑对作者的真挚情怀,以及他在编辑业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胆与识。出乎意外的约稿我与富沅同志相识十分偶然,那是1981年春天,广东、广西  相似文献   

2.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的列车与西方文化碰撞之后,出现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汇、转弯、接轨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造就了一批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文人学者。其中,国学大师王国维(1877~1927年)便是一位时空立交桥式的文化伟人。 王国维自幼苦修中国旧学,经、史、子、集之外,兼及诗词、小说和戏曲,底学厚博。1898年,一个偶然机遇使他到上海维新派办的时务报馆“任书记、校雠之役”,同时又在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兼习日文和英文。不久赴日留学,接触西方哲学、科学、美学、文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份,乌鲁木齐某公司准备给一位瘦高个的记者发“红包”(120元,说是奖金)。这位记者说:“我在本单位拿了奖金,不能再拿外单位的奖金。”“这不是奖金,是信息费。”公司的干部解释说。  相似文献   

4.
采访李志昌之前,我们见过面。赤诚、朴实、谦逊,是他留给我总的印象。性格虽然内向了点,少言寡语,但内心却象一块燃着烈焰的瓦窑堡的炭,无论待人、接物、处事,总有这么一种无法计算“大卡”、总是释放不完的热能,尤其对事业的执着追求……1986年10月,他被调入延安电视台。从此,走上  相似文献   

5.
1923年仲夏,未满20岁的沈从文,毅然放弃“军旅”生涯,怀着上大学、当作家的美好理想,孑身一人,从千里之外的湘西匆匆赶往北京。不巧得很,当他几经周折,备尝艰辛到达仰慕数载的京都时,这里所有高校的入学考试都已宣布结束。无奈,他只好借宿在湖南会馆里,企图靠卖文度日,以待翌年的入学考试。然而他的文章,在当时竟没有一家报章杂志愿意采用,据说一位很享盛名的报纸副刊编辑,还“当众说着刻薄讽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把编辑工作看作是为他人作嫁衣的苦差使,这种看法并不全面。任何有益于社会的工作都有苦乐两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艰苦的工作,越具有鼓舞人们为之献身的精神力量,越能够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满足和欢乐。对于编辑来说,最大的满足是他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特别是被作者看作知音,引为知己的时候。这不是金钱或物质报酬所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7.
《一位可敬的老档案工作者》记述的赵立民同志与文件、档案打了三十多年交道,他忠于职守、埋头工作,为我们档案工作人员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8.
在粉碎“四人帮”之前的那几年里,如果你曾经有机会到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资料室,那么,你一定不会忘记,在那间阴暗而又充满着霉腐气味的小屋里,靠窗的方桌前,总是坐着一个大块头的男人。他那一双坚实有力的大手,从早到晚地翻弄着一摞摞的报纸,一刻不停地剪了又贴,贴了又剪……。虽然他的实际年龄已经五十岁了,看上去,却象一个四十刚出头的中年壮汉。他身高一米九○,象一个标准的篮球运动员。他那倔犟的头颅,恰与魁梧的身躯相称。在他黝黑的脸膛上,通常总是带有一种严肃而庄重的神情;高直的鼻梁下有一张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9,(3)
著名评论家李星虽然只大我两岁,却堪称我的良师益友,是他一步步把我引入文坛并一次次介绍给广大读者的。记得我在读中学时就有个习惯,读文学作品必读评论文章,特别是把评论和原作参照阅读,不但印象深,理解快,且常收到正本清源、廓清视听的效果。所以在我心目中,早...  相似文献   

10.
《档案管理》2007,(4):86-86
钱包丢了不要紧.把损失降到最低--千万别再想了.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我决定不用一发来拨千钧. 哪能因为失恋就不谈恋爱了呢?袜子破了还得再买一双呢! 人化妆的浓淡跟吸引人的程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1.
2000年9月14日 ,刘士忠拨通了《崇明报》编辑部电话 :“……今天是我5岁‘生日’ ,再次谢谢你了……”。搁下电话 ,这位死而复生的庄稼汉 ,从“不幸的幸运者”变为“幸运的不幸者”的前前后后 ,在我的脑海中联成一片……刘士忠是位年近五旬普通农民 ,家住崇明县竖新镇竖新村。“这5年 ,简直是场梦……”他经常这样絮絮叨叨告诉别人。事情还得从20年前说起。1980年 ,风华正茂的刘士忠靠一手好泥木工活和工地经营本领 ,娶妻生女 ,正抖擞精神勾画美好人生 ,在邻里群中率先起步建楼奔小康。在“荒年不饿手艺人”的农村 ,他是个幸…  相似文献   

12.
喻晓 《军事记者》2011,(10):43-44
解放军报社大院,曾经有一对夫妇,同是老八路,同是老作家,同是中央文学讲习所第一期学员,同样质朴厚道、淡泊名利。他俩离休后常在花园里散步,粗衣布鞋,有说有笑,结伴而行。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两个农民,其实他们是一对令人羡慕和敬仰的老人,革命伉俪、文坛佳侣。  相似文献   

13.
当你与家人欢聚一堂、围坐在电视机前共度良宵时,你们也许不会想到、此时此刻,有多少电视工作者、为了千万个家庭看好电视,正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郑南诗就是其中的一员。郑南诗同志是一九七一年参加工作的,他先后在海拔1430多米的井冈山黄洋界和海拔近900米的吉水大东山706台默默地奉献了二十二个春秋。二十二年的高山台生活是极不容易的。黄洋界上,大东山之巅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云雾弥漫,阳光不足,风大,潮湿,冬季的气温经常降到零下16摄氏度。一件洗好的衣服,晾在房间里一个星期也干不了。水泥杆、铁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人看来,家庭是“生活的港湾”。然而,这只是反映了家庭的一个功能;对一个幸福且有文化内涵的家庭来说,家庭又何尝不是夫妇和孩子“成才的摇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军记者站站长彭东海的家,就兼有“港湾”和“摇篮”双重功能。他一家3口人,不仅生活和谐美满,幸福如意,而且都擅长写文章,都有著作问世,且个个小有名气。彭东海。虽只读过5年小学,入伍后通过自学却当上了《中国空军》杂志社的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执行副主编、空军新闻处长;十余年来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近200万言。多次组织、策划和宣传过全国全军重…  相似文献   

15.
徐镇元同志是岳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1998年抗洪斗争中因劳累过度住进医院。在他康复以后,1999年4月组织上安排他到岳阳市档案局兼任局长。当时肩人说这是组织照顾他“带职休养”,而实际上这是一忖新的重担。4年多来,徐镇元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不怕苦不怕累,忘我工作,将岳阳市档案工作搞得有声有色。2001年,该市档案局被湖南省档案局评为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被岳阳市人民政府评为量化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被中共岳阳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市级“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与廖元善都曾留学日本,又都嗜书好学,喜爱藏书,曾收藏过大量的中外书籍与字画。他们俩又是情谊深厚的老朋友,郁达夫曾将儿子托付给廖元善抚养十余年,在福建历史上留下了感人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对现年29岁的瑶族青年龙周平来说,他的人生之旅曾充满了痛苦和不幸:3岁时父亲放排触礁遭难,接着母亲又因病故去,丢下孤零零的他无依无靠。万般无奈之下,在县城工作的舅父不顾舅母的反对收养了他。十余年后,他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开始了创业之路,谁知,一场不期而至的高烧夺去了他的光明,倾心相恋的姑娘不得不挥泪离开了他。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8,(1)
文滴识编(一)——我和报刊编辑的交往文/屈超耘从18岁起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到现在已经40多年的时光了。如果是一位多才之士,40余年所写的作品,不说是给文海中汇进的是一条小河,也起码是一泓小溪。可我因为才疏学浅,汇进的却是不值一提的几滴水珠。然而就...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委副书记李文珊任职三年半来,经常到基层调查访问,不论走到那里,遇上什么新鲜事,都要亲自去看看,遇到什么问题,非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有些人不理解他干嘛要抠的那么细,看的那么多?日子久了,这样的事多了,人们就说这是他当记者、作家久了,养成的一种“职业病”。去年他听人说藁城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三月四日,是云南日报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日。在这样的日子里,使我们不能不怀念云南日报创办人之一、无产阶级优秀的新闻战士、诗人和作家袁勃同志。他离开我们十三个年头了。袁勃同志自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后,不久就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在他还没有到报社工作以前,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时,就积极向报纸投稿,成为一名报纸通讯员。随后,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武汉新华日报工作,以后到重庆新华日报,曾以新华日报特派员(记者)身份,到晋绥、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