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与钱     
“泉”是古代钱币的别名。钱币称“泉”始于周代,《周礼·地官·泉府》:“泉与钱,今古异名。”“泉府”就是周朝专门管理财政贸易和铸币事务的官府。“泉”字最早出现在钱币上是在东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当时,王莽下令废止流通了200余年的五铢钱,先后铸造了“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  相似文献   

2.
2011年夏,十堰市博物馆考古队首次在十堰地区,发现了一批王莽时期的布币,经过考证,确定出土的布币为“大布黄千”。十堰地区布币出土极少。王莽时期的“大布黄千”为首次发现,此币流通时间极短,见证了王莽时期币制的混乱与严重贬值,为研究十堰地区汉代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于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令上林三官铸五铢钱,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①。从此西汉的铸币权和发行权收归中央,五铢钱成为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并影响到后代,西汉之后直到隋朝各朝代均沿用不改,五铢钱在我国历史上流通七百多年,是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汉武帝统一币制是我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货币改革。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莽货币制度改革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光辉一页,其货币发行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更易之快令人瞩目。运用历史文献、考古材料方法对王莽四次币制改革的路径与动机、货币的形制与式样进行考察,以说明不同币种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在当代经济学视角下观察王莽所推行的货币政策,蕴含多种经济理论,如通货膨胀、兑换比例、货币职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虚值货币等,尤其是虚值货币所提倡的大额货币、货币符号理论具有超前意义,其科学性和前瞻性是值得当代经济学领域所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史书有关张轨在河西恢复五铢钱行用一事,是自然经济完全占统治地位时期的一件大事。但将张轨恢复五 铢钱行用一事附会为张轨铸造了钱币,进而又与出土古钱“凉造新泉”相联系,则是臆测。张轨毋需铸钱,因为张轨 时期的河西存在着相当的货币经济环境。张轨只是通过措施将五铢钱的潜在信用发掘了出来,让它由静止转向流通。 至于“凉造新泉”,则可能是北凉沮渠蒙逊所铸。  相似文献   

6.
初中《中国历史》第79页说:“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公元8年,外戚王莽乘机夺取西汉的政权,做了皇帝,改国号新。”这里说王莽“公元8年”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新,是只将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而没有顾及到月份的换算。《汉书·王莽传》记载,居摄三年十一月,改元为初始元年,“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  相似文献   

7.
论王莽     
“假若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是评王莽的一首诗的最后两句。意思是说如果王莽在未“篡位”前死了,他的奸作虚伪面目是不会暴露的。这虽对王莽是否定的,但还肯定其有“真”的一面,即他在辅政时是享有贤名的。班固《汉书.王莽传》、司马光《资治通鉴》则认为王莽是乱臣贼子,连他做的好事,也说是出于奸诈用心。尽管王莽的新王朝与秦王朝统治的时间一样长——都是十五年,班固写的《汉书》将《王莽传》附在  相似文献   

8.
李怀军 《历史学习》2001,(10):18-19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俗称“法币政策”)是一次重大改革。法币政策的实行。客观上对中国经济复苏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它的实行也使官僚资本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国民政府只是为了垄断金融才实行这场改革的吗?本试从历史背景角度简要分析这场币制改革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王田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首次具有“均田”意义的土地制度改革,虽然是以失败告终的,但其意义不可低估。因而作为该制制定者、主持者的王莽的土地思想也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汉书·食货志》是班固《汉书》的十志之一,分上下两卷.上卷言“食”,下卷言“货”.上卷比较系统地记叙了从远古、先秦到王莽改制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土地制度、田赋征收和著名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举措等,下卷叙述了自先秦至西汉时期货币演变的过程,是研究西汉时期经济极为宝贵的资料.《食货志》对西汉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考察,以“理民之道,地著为本”对西汉所施行的财政经济措施及其得失作了探讨,具有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  相似文献   

11.
“贝”是《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下称《说文》)第六卷下篇的一个部首.《说文》对“贝”字的说解是:“海介虫也.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这段话除了说明“贝”字的意义和造字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概述了在我国“贝”用作古代货币的兴衰历史,是考察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之一.对于“海介虫”,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介虫之生于海者.”贝是生活于江河湖海并长有坚硬甲壳的软体动物之总称,如蛤、螺、蚌之类.贝在《尚书·禹贡》、《尔雅·释鱼》等上古典籍中屡见记载.  相似文献   

12.
争看电视     
星期六的晚上,我在家里看电视,正在织毛衣的妈妈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是家里的‘老大’,这个电视应该让给我看。”我说:“我在家里最小,应该让给我看。”正在聚精会神看报纸的爸爸听见了,也走过来说:“你们来一个‘石头剪刀布’,谁胜了就给谁看。”我和妈妈点点头同意了。“石头剪刀布”开始了,爸爸当评委,只听爸爸一声令下:“开始。”我出的是剪刀,妈妈出的是布,第一次我胜利了。第二次妈妈出的是拳头,我出的是剪刀,妈妈胜利了。我气坏了。第三次,妈妈出的是拳头,我出的是布,又是我胜利了。二比一,我得意洋洋地去看动画片了。这时候,妈妈…  相似文献   

13.
教学拾零     
与其说在讲台前授课,不如说在讲台边受教。 一 当我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正得意时,我们的老校长也坐在教室后排聚精会神地听着、记着,课后他边走边对我说:“他‘排’出来的还是‘大钱’嘛”。他大概捕捉到我并不精心着意的眼神,第二天在操场边见到我又旧话重提:“他排出的还是大钱嘛”。我这才引起警觉,一查《现代汉语词典》,“大钱”竟然还是一个词条,赫然在目,吓得我满脸通红!原来,大钱,比一般制钱大,作为货币的价值也较高,因此,这个“排”,是显示孔乙己性格特征的动作的物质基础。教“排”字而不讲清楚排出的是“大钱”,“排”字岂能教好?这时,我多么想明天再重教一次!但是,一方面这是教学,他有自身的规律,按照正常的教学秩序,课文要三年一轮,我此刻只能做些弥补工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认真积累经验教训,并且把它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联系起来,聚焦在每天发生的新问题之中,换来教学水平的总体提高。  相似文献   

14.
西汉王朝第十五代刘婴5岁当皇帝,不久就被王莽赶下了台。王莽结束了西汉215年统治,建立“新朝”。王莽是位儒学大家,他想缔造一个体现儒家思想的政治体制,于是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莽以新代汉,长久以来被看成是一次典型的篡夺政权的事件。王莽本人也成了外戚权奸谋朝篡位的代表人物。文章力图不受《汉书》等史书中贬抑挞伐王莽及“新莽代汉”的内容的束缚,而着眼于西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以及西汉末年王莽的个人表现等因素,从客观和主观方面综合论述“新莽代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使人们对“新莽代汉”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正因为如此,许多作家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时,总是要仔细揣摩、精心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力求通过一两个动词就能简练而传神地刻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看看大师们的力作,对他们刻画人物所使用的动词作一番推敲,对初学者不无裨益。先看五个句子:1.“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2.他(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3.华大妈在枕头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进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按。4.老栓慌忙摸出…  相似文献   

17.
票证的故事     
春节前的一天,我走进书房,就看见爸爸独自儿翻弄着一堆花花绿绿的小纸片。起初,我以为爸爸在欣赏邮票,走近一看,才知道不过是些商品供应票证。“可别小看了它们,每种留一张,留给你们作个纪念。”听到有纪念品,哥哥凑了过来。“瞧这五百多斤粮票。”他指着桌上的一叠厚厚的粮票说,“我去年就要拿二百斤换个打气筒,奶奶不肯。看,现在没用了,多可惜。”正在收拾客厅的奶奶听到了,也走了进来。“可  相似文献   

18.
民间口语中常用“二百五”来形容说话怪诞不经,办事粗鲁莽撞之人。《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讥称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例如:“老曹这才恍然大悟,笑一声说:‘我真是个二百五脑袋。”(《平原烈火》)关于“二百五”俗语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现介绍三种:一、二板、幺五简称说。显民先生编《万事万物知识事典》中说:“牌九中有‘二板’和‘幺五’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是十个点,在  相似文献   

19.
自乌海市海勃湾区确立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后,我区今年又有16个旗县区列入自治区级实验区,将于秋季开学起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使该项改革顺利进行,3月18日———22日自治区教育厅基教处在乌海市召开了课改培训会,16个实验区的教育局长、普教科长、师资科长、教研室主任、部分中小学校长二百余人及临近地区百余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何成保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何厅长说:假如说“两基达标”是“九五”期间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的话,那么,课程改革就是“十五”期间“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王莽改制是西汉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它的研究,人们较多地是注意从西汉末年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谈它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而从经学的角度来加以探讨,则不多见。王莽的改制,按其依据的理论,又常称为“託古改制”。其实,所谓王莽的“託古改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是託古经以改制,就是说王莽企图照搬秦汉以前的古代经典来修改和代替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由于在王莽改制的同时,经学上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