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开明书店出版了林语堂先生的《开明英文文法》,润泽几代,至今为人们所称道。有关开明书店当年出版的英文读物,版本甚多,其中优胜者当以林语堂先生执笔的为代表。林语堂的次女林太乙(曾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对此在《林语堂传》中追溯道:“1928年,他(林)所编的《开明英文读本》三册,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相似文献   

2.
赵国忠 《出版史料》2009,(2):64-64,65,66
上世纪30年代,相继创办《论语》《人间世》杂志的林语堂,1935年9月又与陶亢德合作在上海创办了《宇宙风》半月刊。越年8月,林语堂举家去国,即把办刊的权利交给了其兄林憾庐,但陶、林协作的并不愉快。据前几年出版的《〈宇宙风〉萃编》,周黎庵在“前言”中提到过林憾庐,说他为人忠厚老实,但很古怪,不大会处理事务,这样的性格便和颇有办事能力的陶亢德格格不入。双方合作一段时间后,只好协议分家,《宇宙风》的牌子给了林氏,陶另办了《宇宙风乙刊》,不过名义上二者仍是一家。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编辑艺术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多数社会读者而言,读过《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林语堂散文集》、《林语堂书话》等作品后,对于林语堂的印象,大致就是一个散文作家、词典编纂家、小说家、畅销学生英文读本编著者。这些印象,大致不差,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个有多方面才具的文化人,一个有着较强社会使命感的中国学者。这里要说的,是林语堂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里的一系列期刊编辑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编辑艺术,以及由此奠定的他的期刊编辑家的地位。充分的社会阅历与人情练达是办刊的基础1932年,林语堂37岁,这是一个学者最有创造力的壮年时代。从这年起,林语堂先后创刊了《论语》(1932)、《人间世》(1934)和《宇宙风》(1935)三种小品文半月刊。他个人这个时期大量有影响的散文创作,也大多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后归集为《大荒集》、《我的话》(《行素集》、《披荆集》)、《进行集》、《有不为斋文集》等。需要说明的是,创办刊物前的林语堂,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纯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1923年林氏与妻子从德国、美国留学归来,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派的立场应当在他的头脑中有所扎根。在北大、北师大、女师大任教授期间,林语堂先后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在《晨报副镌(刊)》上,...  相似文献   

4.
做学生时,学现代文学史,知道林语堂早年有些革命性,写过颂“土匪”一类的文章,后来,他钻故纸堆,办《论语》、《人间世》,提倡“闲适”和“幽默”,挨了鲁迅不少批评,“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便是用在林语堂身上的。此外,就所知甚少了。80年代,有机会看到台湾出的35卷的《林语堂全集》,一口气读下来,这才对林语堂其人其文,大抵有了认识。总体说来,林语堂在文学上散文成绩较好,小说写得甚多,然较贫弱,他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方面,以及编撰《汉英大辞典》等,是有卓著建树的。他的幽默,与一般人对幽默的预期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徐艳 《兰台世界》2012,(28):18-19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国际著名的文学泰斗,曾经被列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林语堂一生酷爱读书,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尤其是在文学、语言学、哲学和历史学等方面有着非常深的造诣,涉猎非常广泛,而这一切都与他重视并能充分利用图书馆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彭靖 《档案天地》2013,(7):40-42
林语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现代文学大师,也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他一生著作颇丰,其译作和外语创作多于母语创作;汉译英作品超过英译汉的作品,因此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1937年出版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榜首长达52周,  相似文献   

7.
和梁实秋有点相似,林语堂也是被言论史遗忘的——相对于文坛上的声名显赫,在言论史上是孤寂的. 其实,我对林语堂是有所偏爱的,早年读他的《京华烟云》,惊其才情;又读其《苏东坡传》,叹其功力;再读《中国人》(亦译为《吾国吾民》),赞其洞见.而十几年前读到他的《中国新闻舆论史》时,则服其胆识.  相似文献   

8.
林白水的职业认同感 报界先驱林白水(1874年~ 1926年),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就其一生来看,主要的职业生涯还是办报.只是他对自己新闻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认同感是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林白水把教育当做是救国的第一要义,为了宣传救国,他除在省外兴办新式教育外,还不忘回家乡福建办学.1903年,林白水应蔡元培之约来到上海,与他一起创办《俄事警闻》.  相似文献   

9.
张霞  张东东 《新闻战线》2015,(7):180-181
大部分人研究林语堂,是从文化学、行为学、语言学、编辑学和出版学等方面进行探究。实际上贯穿林语堂整个生命活动的主旋律是编译。林语堂先生出生于1895年,逝世于1976年,是集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大师。他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哈佛大学、莱比锡大学就读,因其一生编译的著作极其广泛,林语堂素有“版税大王”的赞誉,不止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一书所展示的历史画卷是朱德同志一生走过的革命道路。作者曾经说过:“我一直忘掉了我不是一个中国人”,她是充满了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热爱来写这本书的,一直到她逝世前的最后一天,还在校正这本著作。朱德同志出身在朴实勤劳的农民家庭,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朱德同志的道路有如他所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集》共25卷,自1987年10月到1994年10月,分批挨次出齐;从着手编辑之日算起,得推前一年,总共花了八个年头。 1986年10月,父亲92岁生日前夕,吴为公、缪咏禾两位先生特地从南京赶来,代表江苏教育出版社向他老人家祝寿,并约我和至美至诚编一部父亲的大型文集,要求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郑振铎先生(1898—1958)非常热爱图书馆事业,他曾经担任过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图书馆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1958年出国访问时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郑振铎先生经常利用图书馆学习并与其有着深厚的渊源。郑振铎先生在总结自己治学经历时说:"我一生的学问都是从图书馆学来的。"郑振铎对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有着重要的贡献,他首先提出了中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汉学家田浩师出史华慈和余英时,代表作有《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朱熹的思维世界》、《陈亮论公与法》及《旁观朱子学》等。其研究注重扎实的文献基础和广泛的学术视野,追求对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学内涵多样性和道学的复杂性、发展性的深刻揭示。本访谈还谈论了他对美国汉学与中美学者学术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朱熹一生与书院的关系及对书院教育的重视。通过他对首刻《四书章句集注》,推进儒家学说传播,探讨了朱熹为丰富图书版本藏书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至晚雍正年间,绛州李毓秀编成《训蒙文》,稍后乾隆年间,浮山贾存仁将《训蒙文》改订成《弟子规》,清末民国以来广为流行,成为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蒙书。贾存仁墓志新近于浮山县出土,使得这位《弟子规》有功之臣的史实逐渐明朗。他一生潜心治学,长于小学,精通音韵,有著述《等韵精要》和《弟子规》传世。贾存仁在京师及家乡一带设帐教书过程中,将李毓秀《训蒙文》删订成《弟子规》,教授童蒙,对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是中国当代集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为一身的著名学者.早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林语堂同国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学府.1966年林语堂定居台湾,1976年于香港病逝.林语堂一生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的大量中英文翻译作品更是让他扬名海内外,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在国外用英文写书的中国作家[1]86-88.本文拟解读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实践,以再现这位近现代著名文人文学与翻译创作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20.
李冰玉 《大观周刊》2012,(47):43-43
英译本《浮生六记》是林语堂的得意之作,也是其翻译理论贯穿始终的著作。林语堂先生也写过不少涉及翻译理论的文章, 其中以《论翻译》影响最大。他在严复信达雅的基础上总结了三条标准: 忠实、通顺和美。同时,他又从另一角度将这三重标准释义为译者的三种责任: 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 对读者的责任以及对艺术的责任。他反对呆板的、字面上的忠实, 指出“忠实非字字对译之谓”、“忠实须求传神”通顺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