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鱼人和他的灵魂》是王尔德一生所著九篇童话中的一篇,而“灵魂”正是解读这篇童话的关键。该文通过分析揭示出“灵魂”的象征意义即是人的社会属性,进而通过对童话的结构分析展现叙述者对“灵魂”的矛盾态度,并结合王尔德生平、文艺思想探讨其灵肉观的矛盾性及其在童话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带给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人的主体性却受到极大的挑战,人日益与自身分离,进入了"牢笼"状态,现代性的困境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审美现代性试图以艺术的自律为前提来完成对人类的"救赎",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大众文化结合,以感性的张扬来抑制工具理性的膨胀。但是二者能否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能否完成现代性困境的突围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突破传统对《洛丽塔》的道德评价,从审美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文本中女性主人公的象征意蕴。亨伯特在对美的迷恋中产生了感性与理性的;中突,而美本身在消费社会的堕落最终导致了悲剧。在这一部谜一般的作品背后,感受到了一个审美主义者的深刻危机与现代困境。  相似文献   

4.
回忆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诗学功用。普鲁斯特将回忆分为“自主回忆”和“非自主回忆”:自主记忆是受理性支配、为实用所需的记忆,这种记忆剔除了感性细节,脱离心灵及情感的真实需求,不是审美的记忆;非自主记忆则是关于感性印象、心境氛围的记忆,它是形象性、情感性的因而也就是审美性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从审美角度讨论和关心人的发展问题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维度。梁启超美学以其对现代社会文化系统中人的精神状态的关注而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他的美学是以国民的精神基质转变为核心,由以人格建立为旨趣的"情感论"、以生命创造为核心的"趣味说"和走向全民"美术人"的审美教育论,共同构成了一种现代气派的"新人"美学。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西方艺复兴中,人们以理性为中心,提倡民主科学,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现代性设计中的社会制度层面,诸如国家组织、法律规范以及经济体制”,这即我们所说的启蒙现代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理性为中心的启蒙现代性也逐渐暴露出弊端。到十九世纪末,在反思和批判启蒙现代性的过程中,以感性为中心的审美现代性随之形成。审美现代性“所表达的是个体的感性诉求,是个人对这个变动不居的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是一种彼岸的生存感”,更关注个体对现代社会的体验,更着重于反思现代人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审美教育处于知识领域,对康德美学与审美现代性生成的文化语境认识模糊,造成了审美教育的错位与失衡。本文主张实现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弥合;审美教育应以问题中心为导向,以审美文化为突破口,在形而上学与形而中论相结合下实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突出美学的科学实证作用,汲取古典美学的有效成分,实现在世界立场上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向,实现审美教育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衔接,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当代特点的审美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席勒的美学思想具有审美现代性,而这种审美现代性的显现与他美学著作中对感性和理性概念的界定有关.从感性与理性的概念透视席勒美学的审美现代性,既可展现席勒美学审美现代性的深邃内涵,又可揭示席勒美学审美现代性的理论因素.  相似文献   

9.
《美与审美的哲学阐释》站在系统论的高度,将艺术中心论、自然美中心论、社会美中心论统而贯之,扩而充之,别开生面地把美作为一个整体,置于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发展的历史运动中进行观照,建构了独具规模的美学理论大厦;以人类崇尚自由的本质属性作为理论支点,进而认为美是自由本质在生命活动中的感性升华,使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在生命运动的最高意义上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了对美的真谛的深层揭示;在该著中美学科学的整体化遂体现为理论体系的多维统一性和方法系统的精粹性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其中专场讨论了中国当代作家姜戎的《狼图腾》。与会者围绕作品就当前中国民族身份认同、生态关系、"狼"和"龙"的象征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吴松山  侯丽 《现代语文》2007,(10):89-90
就曹明霞小说对女性生存处境的揭示,探讨了这种女性命运的现代困境在女性自由解放发展中的不可避免,并由曹明霞的小说为贴入点探讨了女性文学的缺失及男性关怀对于两性沟通,两性和谐的必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培育工作逐渐成为各阶段教学的核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其肩负着厚植学生文化根基的光荣使命。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进而有的放矢地论述了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与王尔德的童话《打鱼人和他的灵魂》,都讲述了凡人与美人鱼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古老民间传说题材,是属于水域空间和陆地空间之间生命关系的艺术原型。然而,在两位世界级童话作家的笔下,却各自构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家对爱情这一母题各具个性的诠释,可以感受到两位作家对生命的诗意观照,可以领会到他们不同的心路历程以及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4.
就某些当代作家的审美习惯来说,含混暧昧的现代性经验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譬如在面对纷繁芜杂的历史裂变时,他们并不特别重视艺术审美对人心的疗救作用,反倒更倾向于对自我心灵幻象的模拟与再造。玩味和耽溺其中的沉沦快感,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的课程改革中,已经将能力上的培养树立成主要目标,在高中语文课上也是如此,在散文阅读这个部分,主要强化的就是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散文本身也是高中语文课上的主要内容,高中生阅读散文时,可以体会到作者流露出的种种情感,提升高中生审美感受。但是在实际散文阅读中,依旧面临着一些审美困境,这些困境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本文就是介绍这些审美困境以及突破的方法,希望对语文教学的进步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从中西审美文化交融的角度透视王尔德的文本及其矛盾复杂的人格,从他的审美思想出发,归纳总结其作品所体现的艺术不确定性,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庄子的审美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从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这个颠覆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7.
以民歌、秧歌、剪纸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陕北民俗审美文化以其简洁、素朴、夸张、热烈的审美风格而传达了陕北地方民众刚健、清新、欢娱、福乐的审美精神。然而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性语境下面临着变异乃至异化困境。解决这一困境,需要从表演形式与艺术内容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与重建。这一转化与重建不仅有利于陕北民俗审美文化本身的发展,它亦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建设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8.
“和”美是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体现得最充分的日本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主要指调和、和谐、均衡、中和的意义 ,它首先是一种人生态度 ,即放弃矛盾 ,去品味因矛盾而产生的复杂情感 ,减少正面对抗 ,在谦和、宽容中达到和谐境界 ;其次 ,是一种审美标准 ,即要求诸多对立因素组成的整体结构处于平衡、协调、和谐的关系中。在作品中 ,这两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中心人物源氏及其周围女性群像的塑造和他们的人生体验之中。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历来被认为最能体现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本文结合小说《边城》,从小说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对传统美德的深情赞美及故事情节的简朴优美等三个方面对沈从文的审美理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散文阅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来说也有着重大意义。不过目前我国多数高中院校在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未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得学生食而不知其味。基于此,便针对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