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西域都护的建置时间,在古代史籍中记载不一,各级教科书的说法也不一致,有的取神爵三年(前59年),有的取神爵二年,《汉书》中又有地节二年(前68年)之说.那么,西域都护究竟建置于何年呢?《汉书·百官公师表上》:"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汉书·郑吉传》则说:"自元狩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以上所载,西域都护始建于地节二年,即汉遣郑吉为使者校尉出屯渠犁的时候.使者校尉是汉边郡的屯田校尉.徐天麟在《西汉会要·职官二·屯田校尉》下注说:"《西域传》云:武帝通西域,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外国者.至宣帝置都护,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于北胥鞬、莎车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汉置使者校尉在西域屯田,固然主要为屯田积谷,供应汉驻西域军队及商使;另一方面,因屯田区地近匈奴,而西域诸国与汉之关系也时近时离,尚不稳固,使者校尉一般又兼有军事性质,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农官.而西域都护是西北地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本职为职都尉谏大夫,都护是其加衔),主掌管西域的军政事务及督率屯田  相似文献   

2.
关于东汉经营西域的过程,《后汉书·西域传》载: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王莽篡位,贬易候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十六年(73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庐地,置宜禾校尉以屯田,遂通西域,……。明年,始置都护、戊已校尉。……建初元年(76年)春,……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已校尉,不复遣都护。……和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这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都”,意为“全部”;“护”为“保护”,设立西域都护就是为了保护西域各政权免受匈奴之害,同时防止西域各政权之间互相兼并和攻击。西域都护直属西汉中央政府,其办事机关称都护府,设在西域中心乌垒城(今轮台县古尔庄)。西域都护是西域最高地方长官,大致相当于内地的郡太守,秩比二千石。  相似文献   

4.
段会宗第二次出任西域都护的年代问题历来存在争议。笔者以传世文献为基础,结合出土汉简材料进行认真考证,认为应是《汉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有误,段会宗至早于公元前21年方再次出任西域都护。  相似文献   

5.
一、汉代以来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先设“西域都护”,后置“西域长使”管理新疆。隋在西域地区设鄯善、且末、伊吾三郡。唐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蒙古汗最初设立“达鲁花赤”,“别失八里”等处行省等行政管理机构,对西域进行军政管辖。1406年,明朝设立了哈密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和亲政策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西域都护丝绸之路二、要求学生认识: 1 汉武帝对匈奴的正义战争,是在经济发展,政权巩固和军事力量强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战争胜利的结果,使西汉北部得到安定,生产得到发展,并沟通了汉和西域的道路。 2 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汉和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汉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西部地区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两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8.
匈奴奴隶主贵族不断向汉朝发动进攻,对西汉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坚决打击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武装进攻,完成内地与西域的统一,成为西汉政府和广大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从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对匈奴全面用兵进行反击,元封二年(公元前108年)汉军降服了楼兰和姑师,揭开了汉朝统一西域的序幕。至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朝五路大军再次对匈奴全面用兵,历时半个多世纪。汉军获胜,匈奴在军事上的节节失利,导致了内部矛盾加深。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因担心被单于所杀,遂率4万余众降汉。同年,汉朝在西域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建立了新疆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中央政府行使主权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首任西域都护由郑吉担任。  相似文献   

9.
(一)在我国历史上的西汉时期,发生了两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1)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六○年),汉在西域设立都护,正式确立了汉在西域的统治;(2)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二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汉匈统一的形成。这两起重大事件的产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各种复杂的历史条件,然而在一般有关的历史著作中,对此不是语焉不详,失之简略,就是处理失当,夸大了西汉王朝的武功。特别是后一种情况,更易于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汉在西域统治的确立和汉匈统一的形成,主  相似文献   

10.
一、西北和北部地区(含新疆) 1.强大民族分布与演变:匈奴、东胡(春秋战国)→匈奴、西域(秦汉)→"五胡"(魏晋)→突厥(隋朝)→东西突厥、回纥(唐朝)→契丹、党项、女真(五代北宋)→完颜女真、蒙古(南宋)→瓦刺、鞑靼(明朝)→蒙古(漠南、漠北、漠西)、维吾尔族(清朝)。 2.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1)秦朝:派蒙恬抗击匈奴,在河套置城设县,迁徙人民,修筑长城。 (2)西汉:对匈奴采用战争与"和亲"并用政策;张骞通西域,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东汉:追歼北匈奴;汉明帝任命班超为西域都  相似文献   

11.
东汉建国初期,西域诸国不断要求东汉政权设置西域都护,均为光武帝所拒绝,最后置西域于度外.光武帝西域"无为"政策,根源于西域、东汉内部的问题,以及西域、匈奴、东汉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基于现实的比较明智的选择.光武帝西域政策虽然保守,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作用和影响于东汉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中国与阿拉伯的友好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的交通我国与阿拉伯的关系,发生很早,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西域,亲历大月氏、大宛、康居等中亚国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先后在西域住了十年.他虽然没有亲临西亚,但已经听到关于"条支"这个地区的情况.《史记》和《汉书》都提到"条支",指的就是波斯湾、伊拉克等阿拉伯地区.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甘英奉西海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包括埃及、  相似文献   

13.
东汉建国初期,西域诸国不断要求东汉政权设置西域都护,均为光武帝所拒绝,最后置西域于度外。光武帝西域“无为”政策,根源于西域、东汉内部的问题,以及西域、匈奴、东汉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基于现实的比较明智的选择。光武帝西域政策虽然保守,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作用和影响于东汉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4.
专题一 1 .B 2.D 3.B 4.D 5.A 6.C 7.C 8.C gD 10.A 11.D 12.D 13.C 14.A 15.C 16.C 17.(l)经过长期战争打败匈奴;派张蓦两次出使西域;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2)①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关中地区经济发达。②西汉西域都护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③当时造船和航海技术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5.
一、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千多年前,西域就和祖国其他地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公元前60年,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作为代表西汉王朝统辖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管理西域.从此西域就成了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来的历代王朝都直接或间接对新疆进行着管理.清王朝在平定阿古柏叛乱后,于1884年,将西域改称为新疆,意思是“故土新归”.清政府随后又设立了新疆省.而民族分裂主义出现在新疆的历史舞台上,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正>东汉的班超无疑是员猛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就是他夜袭匈奴的故事。他投笔从戎,建功西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万里觅封侯”的典故由此而来,后世常用以表达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陆游就曾以一首《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向班超致敬,字字泣血地写出了自己壮志未酬、  相似文献   

17.
《旧唐书·高宗本纪下》永隆二年有云:“八月……辛卯,改变州为安南都护府。”(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08页)而同书《地理四、岭南道、安南都护府》则曰:“调露元年八月,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1749)页《会要》卷七十三《安南都护府》:“调露元年八月七日,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据此,案唐当以《地  相似文献   

18.
翻开历史画卷 ,中国汉、唐、元、清几朝政府 ,均对西部尤其是现在的新疆、西藏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活动。西汉时期 ,郎官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史家称之为“凿空” ,它是中西交通开拓的标志 ,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 ,也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的序幕。公元前 60年 ,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都护” ,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在此前后 ,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一、屯恳戍边。在西汉开发西域地区的一百多年时间里 ,屯田军民共开荒五十余万亩 ,不但解决军粮问题 ,而且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的生产方式 ,促…  相似文献   

19.
新疆历来是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备受重视的领土,自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汉政府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统辖南道和北道各国,到后来唐朝政府在新疆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作为唐朝在西域的的最高统治机构,一直到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定新疆、二十七年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并在新疆各地筑城设营驻扎军队以戍边,其中以伊犁惠远城是为大城,为新疆各地总会之所。  相似文献   

20.
自 18 8 4年 11月 16日 (旧历甲申年九月二十九日 )清政府决定建立新疆行省 ,至今已有 12 0年的历史。设置新疆行省 ,是清政府巩固和发展西北边疆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它对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新疆建省的历史背景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达 15 0多万平方公里 ,将近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一词最早出现于光绪初年 ,本意是“新收复的疆域”。自西汉时期开始 ,中央政府就设西域都护管辖新疆地区。到了清朝 ,乾隆三年 (173 8年 )设哈密办事大臣 ,二十四年 (175 9年 )设乌鲁木齐、阿克苏、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