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说炼字、所渭“炼”者也,即反复锤炼,以求诗歌最大限度的生动形象。所炼之字,一般以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居多,因为这类词,有更大的锤炼空间,贾岛的“推敲”故事中的“敲”,齐己《早梅》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一”,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等都为人津津乐道,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李海泳 《语文知识》2000,(11):64-65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我们可以听到盛唐时人爽朗的笑声,可以激荡于宋人慷慨悲歌的豪情,可以领略黄沙滚滚、天野苍茫的异域风光,可以陶醉于山野中小桥流水的雅致。对相同体裁或题材的古诗进行比较阅读,从中探寻古人的文化情感和民族灵魂,总结古典文学的审美经验,别有一番情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白登宣城谢朓北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阶段,应该让充满文化气息和教育意义的古典诗歌一直伴随学生成长。只有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借助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和简洁明快的教学语言,让古诗文滋润学生的心灵,才会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用典"为"事类",用典既具有"寄意"的作用,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形式美,使之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且符合当时社会审美趋势。《文心雕龙》中几乎每篇都涉及到用典,用典定篇名、用典阐述定义、用典阐发观点、构成论据以及用典总结全篇,可见用典也体现了《文心雕龙》"体大虑周"之特征。据典之法多样统一,主要表现为"言典"和"事典"。  相似文献   

5.
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用典"为"事类",用典既具有"寄意"的作用,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形式美,使之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而且符合当时社会审美趋势。《文心雕龙》中几乎每篇都涉及到用典,用典定篇名、用典阐述定义、用典阐发观点、构成论据以及用典总结全篇,可见用典也体现了《文心雕龙》"体大虑周"之特征。据典之法多样统一,主要表现为"言典"和"事典"。  相似文献   

6.
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以万物枯死的荒原象征现代西方社会,不仅突出了现代荒原的痛苦,揭示了西方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也暗示了荒原复苏的希望和走出迷津的道路。曾震撼西方文坛。而这些都是借长诗最突出的特点用典和象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徐连根 《文教资料》2007,(25):125-128
学生在阅读古代诗歌过程中有许多障碍,主要来自字词语法、阅读背景、创作手法等方面。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体阅读,个体突破,是突破古诗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姚希银 《云南教育》2005,(26):22-22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古诗或寄情山水,或寓理于事物,或托意于万物。或讴歌人生,或说明事理,或催人奋进。或发人深省,语言精警优美,意蕴深厚丰富。学得好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阅读古诗的心理流程,一般经历感知理解语言文字、形成意象、体会情感三个阶段。因此阅读古诗,首先要接受诗的信息,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词句意思;二是要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意境;三是要探究诗的言外之意,体会诗所蕴寓的思想感情。这三个阶段,是体现理解古诗的三个层次,现代中学生接触诗词少,而接触古诗更少,因此,诵读理解古诗的三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只有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真正读懂古诗。  相似文献   

10.
11.
左高超 《学语文》2022,(4):78-80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以群文的形式编排,这为一线教师进行比较阅读教学提供了便利也提出了挑战。以《短歌行》《归园田居》为例,古诗的比较阅读教什么、怎么教?如果能够结合古诗的文体特点,从节奏句式、意象特点、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比较阅读,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通过古诗流传了下来,一直以来,古诗教学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古诗的学习效率,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多文本阅读方式,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古诗的全面 了解。  相似文献   

13.
克服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以现代阅读学、阐释学的视野观照当前的学阅读与语教学,是我国当前化和教育领域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意从对古诗《敕勒川》的一种新的解读入手,做一次现代阅读的个案分析,以期引起诸同仁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4.
古诗的习得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及素质,它能深刻地了解历史,陶冶情操,培养优良的个性品德,并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精于写作。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训导学生:(1)了解时代背景。(2)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思想。(3)精读作品的本身。(4)批判地继承吸收。  相似文献   

15.
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技巧,在欣赏一些怀古诗作时,人们常将用典与怀古混为一谈。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社《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3页介绍道:“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古代作品译注评赏》认为“这首词几乎通篇典故”。《唐宋词鉴赏辞典》也持相同观点。仔细辨析,品评者有将用典与怀古相混之嫌,下面试作一分析。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年),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芯右丫玫男疗彩苊蚪?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作者登临京  相似文献   

16.
细细品味二诗,各曲尽其妙,又相映成趣。试就二者异同,作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读者应根据《荒原》现代主义作品的文本性质 ,根据诗人的创作倾向及其所属流派和相关流派的创作倾向 ,运用现代文艺理论更新自己的阅读视角 ,调整期待视域。唯此 ,才能一定程度上弥合SSSHE自己与该诗的理想读者之间的差距 ,才能解读出《荒原》用典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重要的文学、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随着教材的改版,古诗篇数的增多,更应该引起教师对于古诗教学的重视。让小学生开展古诗自主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古诗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等。本文立足课堂实践,对小学语文古诗自主阅读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