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个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2f倒立缩小实像介彩<2f f万uf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实像;当“叨寸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虚像。2.2倍焦距位置是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即当u>刀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缩小的实像;当厂袱u<卿寸,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物体与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物体与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当物体…  相似文献   

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告诉我们:位于一倍焦距上的物体经透镜折射后不成像,在一倍焦距以外的物体经透镜折射后成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又能被眼睛观察到。然而,进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现:眼睛通过透镜能观察到位于一倍焦距上的物体的像,在靠近透镜处观察到的位于一倍焦距以外的物体的像不是倒立的而是正立的,眼睛在成像处观察却不见像,这是为什么?是成像规律有误,还是  相似文献   

3.
我们只学过凸透镜成像,没学过凹透镜成像.但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凹透镜对光线折射的作用可以总结出凹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运用到解题上就方便了许多. 凸透镜成像分三种情况: 1.在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在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前两种情况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和主光轴的两侧.第三种情况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和主光轴的一侧.我们又知道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且它的焦点又是虚焦  相似文献   

4.
一、领会凸透镜成像规律1.“口诀”表述:左三段,右三段,凸透镜在中间“三者”须同高,等待像出现.u>2f,照相机,倒立缩小成像实,像就在区间内;投影仪,恰相反,物进区间像变远,倒立放大屏上见;放大镜,最简单,u相似文献   

5.
对于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同学们往往记不住,导致无法正确解出相关的试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可以这样总结:(1)物体处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而物体处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简称为"焦内正虚,焦外倒实".(2)物体处在凸透镜的  相似文献   

6.
石凤良 《物理教师》2006,27(12):3-33
本刊2005年第1期及2006年第5期对虚像能否是倒立的讨论都有应改进的地方.其实,像的正立、倒立与其虚实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普遍的法则:对实物成像,正立的一定为虚像,而倒立的一定为实像;但对虚物成像结论正好相反,即正立的一定为实像,而倒立的则一定为虚像.我在为我院物理系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有人对“平面镜形成的像总是正立的”表示怀疑。认为平时我们照镜子时,镜面总是竖立的,看起来是正立的;如果把平面镜平放在地面上,直立在它上面的人形成的像就是倒立的了。  相似文献   

8.
平静的水面中景物的倒影是“像”还是“影子”?;婚纱摄影拍的照片是“像”还是“影子”?;透过放大镜分别看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分别看到的一个是正立放大的.一个是倒立缩小的,那么看到是“像”还是“影子”,如果是像的话,那么是“实像”还是“虚像”……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拿起凸透镜观看远处的房屋、树木等物体时,看到的是房屋、树木等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并且会认为此像是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当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时,像应为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应该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而我们看到的像与此二种情况好像均不符.那么我们看到的像到底是实像还是虚像呢?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平面镜成正立的像。平静的水面可以当成平面镜,我们却发现正立在水边的树,它在水中的像是“倒立”的,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倒影”,在物理课本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图片。“平面镜成的像不是‘正立’  相似文献   

11.
教材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在第 17面安排了“海市蜃楼”的阅读材料 .如图 1所示 ,沙漠里的蜃景与大海中的海市蜃楼 ,产生的原理是相似的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 ,不同的高度的空气层的温度不同 ,其折射率也不同 .物体发出的光从折射率小的空气层进入折射率大的空气层发生不断地折射 ,越来越远离法线 .当折射到一定的程度 ,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 ,发生了全反射 ,景物通过全反射而成像 ,人看到的两种蜃景现象都是全反射的像 .图 1全反射所成的像应当是倒立的像 .沙漠里的蜃景是倒立的像 ,而大海中的海市蜃楼为什么是正立的呢 ?这与空气层的温…  相似文献   

12.
研究眼睛视网膜上的成像机制。若视网膜上的像为倒立,视觉感受为正立。若视网膜上的像为正立,视觉感受为倒立。  相似文献   

13.
“平面镜成虚像,而虚像一定是正立的”这种普遍存在于广大物理教师和教学资料、教学视频中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平面镜成像特征就是像与物体关于镜面立体对称,并无正立一说;要确定像的正、倒,必须先确定物体的方向,再根据像的方向与物体的方向是否保持一致来确定像是否正立。  相似文献   

14.
错觉1 平面镜成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小,如图1. 错觉2 放大镜成像时,放大的虚像比物体更近,如图2. 错觉3 凸透镜既能成正立的虚像也能成倒立的虚像. ①当物距u相似文献   

15.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图1)或正立的虚像(图2).这一规律可以做实验来验证. 可是,在图1的实验中,有学生注意到,在物体同侧通过透镜由左向右看过去,能够观察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和一个正立缩小的像,这两个像不同于实验要观察的像.也就是说,一个透镜同时形成三个像.  相似文献   

16.
在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考题之前,我们必须熟悉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因为掌握它们才是做题的基础.这些特点我们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1)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2)物体在2倍焦距上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也在2倍焦距上;(3)物体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2倍焦距以外;(4)  相似文献   

17.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讲述两种放大像:一种是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一两倍焦距之间,另一种是放在凸透镜焦点之内.虽然这两种像都是放大的胆它们之间却有几方面的不同:1.俗的虚实不同前一种放大像是实像,后一种放大像是虚像;2.像的倒正不同前一种放大像是倒立的,后一种放大像是正立的;3.像跟物的位置不同前一种放大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两侧,后一种放大像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一侧;4.你的大小,保距随物距变化规律不同前一种放大像的大小,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增大,后一种放大像的大小,像距随物距的减小而减小;5.成像光路图…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1.科技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4块透镜分别进行实验。他们把蜡烛均放在离透镜20cm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用透镜甲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等大的像。那么,焦距小于20cm的凸透镜不可能是( )。  相似文献   

19.
光学现象 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 ,镜中的“像”越小 ;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近 ,“像”越大 (甚至等于物体的大小 ) .疑点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69面有一个课堂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物体距平面镜较近 ,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十分接近 ,经过教师的引导 ,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 ,最后得出虚像与物等大、正立且关于镜面对称的结论 .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与上述结论相矛盾 .为什么人眼看到平面镜中虚“像”的大小与物体距平面镜的远近有关 ?析疑 要讲清楚上述疑点 ,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上述…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关于镜面轴对称,物像左右反向。现在,能否利用平面镜来成倒立的像呢?如图1所示:两个平面镜OO1和OO2镜面互相垂直,OO1与水平面的夹角是45°,把一个物体AB放到平面镜前,此时在这个平面镜系统正前方就看到一个物体A′B′,该像的特点是:像和物体关于O点对称,像是倒立的,而且像对物来说左右不反向。原理分析两个镜子的反射面互相垂直所组成的系统叫做耦镜。一个物体在这种系统中成像个数是三个(图2)。当物体距耦镜较远时,像①和②离镜面也比较远,从而观察者难以看到该两个像,这样我们平视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