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M3914为塑封双列直插式十位LED点条显示驱动集成电路,用它做成的电平显示器,既醒目、直观,又方便、实用,并且能反映瞬间变化的信号。例如,在电路设计制作中,它既可以通过探头和处理电路实现温度控制和显示,用于烘箱、冰箱、空调、热塑封机等设备上,也可以通过分压变换电路实现电压高低的直观显示,用于音响、办公设备及仪器、仪表上。也可供物理教师实验制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指针式检流计演示电容器的振荡放电的研究周登昌(汕头市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用指针式检流计演示电容器的振荡放电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介绍一下用指针式检流计演示电容器振荡放电的装置,以及选择仪器和实验条件所依据的简单理论.一、基本线路下图是演示的线路图,其中...  相似文献   

3.
以前 ,演示电容器充放电的方法均采用让小灯泡(小电珠 )发光法 ,即给电容器充电时小灯泡发一次光 ,让电容器放电时小灯泡再发一次光。此种方法 ,只能说明电容器能充电 ,也能放电 ,而不能说明电容器的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的方向相反。为此笔者制做了一个教具 ,方法如下 :一、准备一个磁性较强的小条磁铁。二、用 0 .1毫米的铜漆包线绕一个 50 0匝的小线圈 ,其内径以能套入小条形磁铁 ,并能左右顺利地运动为宜。图 1三、再做一个∪形铝框。铝框的两端分别比小线圈长出 1至 2厘米。并在1厘米端顶部往下 2毫米处 ,用大头针打一小孔 ,再在 2厘米端…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物理和高中劳技教材中 ,均有一节内容介绍了电容器知识 ,但教材只是从理论上介绍 ,未用实验来进一步说明 ,给学生掌握该知识造成了一定难度。为此 ,我制作出“电容充、放电演示器”教具 ,装置图见图1。在讲授理论时配合使用 ,能较好地将电容各特性演示出来。该教具取材容易 ,便于自制推广 ,无需专门设备制作 ,因此非常适用于农村中学 ,同时也适合于学生课外实验或家庭小实验。另外 ,该教具造价低廉 ,易于操作 ,安全可靠 ,可完成高中物理及劳技教材中有关电容器方面的实验 ,还可进一步进行扩充。一、实验原理电路原理见图 2 ,根据小灯…  相似文献   

5.
数字电容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容器电容量的仪器。特点是采用了发光二极管大数码显示,示值清晰,可供学校教学演示使用。 一、基本原理 图1(甲)为原理图,图1(乙)为电容充电曲线。当闭合开关K_1时,电源通过  相似文献   

6.
RLC阻尼振荡的演示,一般用长余辉慢扫描示波器显示振荡电压图线.用机械开关控制电容器的充电.充电后,拨动机械开关闭合RLC振荡电路,用示波器观察电感两端电压的变化,则在荧光屏显示一次阻尼振荡过程.这种演示方式的缺陷,是不能在荧光屏上获得稳定的振荡过程的图线.为此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感性认识,本文介绍了作者在讲解“含容电路”电流关系、电容器两端电压特点的课堂教学中,补充设计的一个演示实验和三个学生动手实验,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8.
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但演示的思路和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才能收到预期的功效。例如 :平行板电容器实验的演示 ,教师一般都是按照有关中学物理实验书刊上所介绍的步骤和方法 (注一 )去验证其电容跟相对面积成正比 ,跟两极板的间距成反比 ,跟板间电介质有关 ,以及演示两板间的匀强电场电力线的分布。这样做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思维活跃的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疑问 ,如 :为什么电容器要用两个相互绝缘的极板组成呢 ?而其中一个电极又为什么要接地 ?电容器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发光二极管对电容器充放电、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自感现象、互感现象以及电磁振荡等一系列电磁学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可明显地提高实验可见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信任度和理解度。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电学演示实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装置见图1),是一个很难做成功的静电学实验。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略加改进,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没有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的演示实验。下面介绍一种器材易求,装置简单,效果较好的实验方法。一、实验器材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A_1、A_2是J2309平行板电容器,B_1、B_2是铁架台,C是J2310感应起电器;D是在A_1板上钻出的小孔,φ6-8mm;m是外表涂碳的小粒子,P是刻钢板蜡纸的铁笔,M是小粒子串;L_1、L_2是导线。二、实验方法和原理1.演示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运动选直径5mm以上的聚苯乙烯发泡粒子(即包装衬垫用的泡沫塑料成型前的粒子)浸在碳素墨水中,取出凉干。A_1、A_2板距可达200mm左右,用…  相似文献   

12.
本刊2008年第3期刊登的《性能可靠的实验室多用充电器》一文中介绍的电容器降压式充电器,电路简单、性能可靠且具有多挡充电,电流可调的优点,适合于学校实验室各种蓄电池充电。我们按照文中介绍的制作方法和要求亲自动手制作了一台多用充电器,效果很好。我们又在原来电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演示实验在自然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获得科学结论,进而认识自然规律。在分组实验条件不充分情况下,演示可代替分组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直观性 儿童的认识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理性材料,新知识的教学要建立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上。 1.实验时要保证全班同学都能看清实验现象。实验用的仪器尽量大些;演示桌高度要适当,使全班同学都能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2.实验的主体部分尽量突出,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应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名称及其用途。 3.在保证科学性前提下,可把产生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4.
1利用示波器演示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1)仪器 示波器2台;信号源1台;平行板电容器1个;电视拉杆天线2副。实验前,先用直径0.1mm的高强度漆包线,在一个300kΩ的电阻上绕150圈,线圈两端分别焊在电阻两端引线上。  相似文献   

15.
“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验证性演示实验 ,教材中的做法是在两只分别放有不同阻值的电阻丝烧瓶中装满煤油 ,通过加热后 ,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使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 ,来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以此验证 :Q =I2 Rt.(如图 1 )图 1按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去演示 ,则明显地有 3点不足 :1 不能同时演示热量跟电流、热量跟电阻的关系 ;在说明电流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时 ,是分两次实验进行的 ;不同的电流值时所产生的液体高度不能直接比较。2 只能定性研究 ,不能定量研究 ,演示效果差。3 烧瓶…  相似文献   

16.
虽然演示电谐振的方法很多,但是只有那些结构简单、直观性好的实验,才更容易使初学者理解电谐振现象的实质和产生电谐振的条件。用莱顿瓶和线状导体框组成的LC振荡电路来演示电谐振现象,由于装置简单,操作容易,效果也较好,所以高中物理教材一直沿用它来演示。可是象我们这样的山区中学目前还没有莱顿瓶,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克服困难,用感应圈和平行板电容器组成LC振荡电路来演示电谐振  相似文献   

17.
学生接受电动势这个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前题和基础 ,在课堂上做好测量内外电压的实验是上好《电动势》这一课的关键。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 ,电源电动势的演示实验以及教参中介绍的实验方法 ,都是用铅酸蓄电池做为电源。该电源做实验前要长时间足量充电 ,操作比较麻烦且实验效果也不理想。故我在教学中对实验方法作了一些改进 ,如图 1所示。图 1 实验装置1.电源溶液用饱和食盐水取代稀硫酸 ,将饱和食盐水分别装入两长方体的玻璃缸中 (或 50 0毫升的烧杯 )。用一段内含海绵的乳胶管将两缸连为一体组成电源。2 .用碳棒做电源的正极…  相似文献   

18.
许多演示实验因仪器体积有限或实验现象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这里介绍三个改进方法,供参考。 一、家庭实验法。就是将要做的演示实验于几天前当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制土仪器自找材料,在家里试验。一般,学生在家里难以一次试验成功。不管学生的试验成功与否,上课时他们再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更有兴趣、能更认真地观察,对实验理解更深。这个方法的更大好处在于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能极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脑动手,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化学、生物、小学自然都有演示实验能按此法进行教学。 二、习题法。就是教师将所要做的演示实验当习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到实验室自已准备仪器和实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物理第一册第五章有两个演示实验 ,一个是第二节演示运动的合成 ,另一个是演示平抛物体的运动。按教材上介绍的方法做这两个实验 ,很难收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我们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不断对此实验进行探索与改进 ,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该实验按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方法演示时 ,红蜡块在玻璃试管中上升不是作直线运动 ,而是在开始运动时摇摇摆摆 ,继而又“歪着身子”上升 ,因此无法说明它的上升是做直线运动。为此 ,我们做如下改进。1 1 玻璃管的制作利用废…  相似文献   

20.
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多年来 ,我自制了实验仪器用于优化演示实验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点滴经验总结如下。1 敢于改造敢于打破常规 ,对演示效果不明显、可见度低、操作不方便或数据处理繁琐的实验进行改进。( 1)使实验内容生动、形象化。高二电学中“短路”的实验 ,教学中一般用一小段市售的保险丝来演示 ,可见度小 ,现象不明显 ,难以在学生脑海留下深刻印象。为此 ,我在常用电线中抽出一根细铜丝代替保险丝 ,并在细铜丝上沾一层焊锡膏或松香 ,演示时 ,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铜丝冒烟、发红 ,然后熔断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