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新闻界的理论讨论和实务研究中.时时会发现概念运用上的种种混乱。近年来人们对于“新闻”这一最基本的概念又重新加以审视和讨论,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不过,除了“新闻”之外,其他一些与“新闻’湘关的概念也很需要加以辨析.以避免和减少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所谓新闻的相关概念.包括延伸概念和并列概念两大类。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新闻的延伸概念都能叫做“新闻”D4:)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因新闻而存在、由新闻而派生的事物或现象,为了指说它们,人们使用了许许多多带有新闻二字的复合同组,这便是新闻的延伸概念。这些延伸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赵振宇教授提出的新闻与第一现场的概念进行了再思考,认为这些概念修正后带给学科的影响如如何理解定义的定义、新闻的时态,以及第一现场三个层次的问题等,以及在这些概念修改之后,如何使新闻学科领域内的一些相关问题或概念也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和有逻辑性的推论。  相似文献   

3.
"财经新闻"的概念从1998年起快速被新闻业界接受,并在业界取得相对主导地位。此后国内经济新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归纳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第一,新闻样式。新  相似文献   

4.
张涛甫 《新闻实践》2009,(12):20-22
寓言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理念,这种理念是对表象新闻的扬弃,开启了写作者的主体性空间,允许新闻写作者介入合理的判断以及意义。寓言新闻是一种灵活的表达策略,它既遵守新闻的规则,也在规则的背后设有伏笔,因此是一个一箭双雕的策略。我们在这里提出用寓言新闻的概念,试图开启新的新闻表达空间,尝试一些新的新闻表现手法,为新闻实践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时间是组成新闻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笔者发现,在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报纸的消息中常见“最近”一词,模糊了时间概念。笔者翻阅了某报的一个月的新闻版,粗略统计了一下,就发现有十几处新闻的时间概念是用“最近”一词代替的,  相似文献   

6.
潘智琦 《今传媒》2014,(8):75-76
社会新闻从诞生至今,学界对其概念作出了众多解释,但并无定论。这导致许多学者在开展社会新闻研究的过程中,极易将其与黄色新闻、软新闻和Society News等一些"舶来"词汇相互混淆。对于这一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社会新闻和与其混淆的相关词汇的具体比较分析,同时援引现实案例证明,以纠正当下学界关于社会新闻的解释存有的偏颇之处,为社会新闻概念的最终确定,扫清部分障碍。  相似文献   

7.
靖鸣 《当代传播》2004,(6):89-90
新闻意识包括新闻思维、对新闻和新闻价值的认识、新闻敏感等等,是一个范畴很宽的概念。就新闻采访与写作层面而言,新闻意识主要包括对新闻概念、新闻价值、宣传价值以及记者思维与新闻敏感、受众意识等的科学理解与认识,还包括新闻采集和表现环节体现出来的符合新闻运作规律和要求的一些理念等等。笔者这里仅就新闻意识及其对新闻采写的重要影响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国内新闻界一直提倡写视觉新闻,早在1983年,新华社原社长穆青谈及新闻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说:"为什么我们的许多新闻长期摆脱不了一种呆板的格式?为什么许多生动的事物一写出来就成了一堆乏味的概念呢?"就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他指出:"我们能不能在新闻报道中,或者说在一部分新闻报道中增加一些形象的东西,而不是老用概念表述事物呢?更准确一点说,我们在运用概念的同时,也运用一点形象来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海量数据信息给了受众无穷的选择权。如何在新形势下争取更多的受众,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是现代新闻传播行业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的阐述,分析现代新闻传播方法和途径的变化发展,及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影响,并对如何应对新发展中的问题、规范新闻传播秩序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健全完善数字时代新闻传播行业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闻策划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辨析张水辉读了1996年第6期《新闻界》上有关新闻策划探讨的两篇文章,有所感,这里谈点个人看法。新闻策划非策划新闻,更非制造新闻。读了一些有关文章,感到对于新闻策划这个概念的理解,十分混乱。有人把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混为一谭,他们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1.
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热播现象,新闻理论界发表了不少有关研究文章。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不同,出现了一些对民生新闻概念在理解上的歧义。《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一文,从“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三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内核进行系统分析,较好地把握住了民生新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卢毅刚 《青年记者》2009,(16):44-45
现代新闻学已经不是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讨论新闻的定义、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价值、新闻自由等学科概念,而是通过新闻信息本身所存在的状态,根据不同的原生态信息去挖掘新闻事实的本质。正如一些学者所说:“媒体报道新闻不光要告诉受众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对此,在新闻理论的学习中要引导学习者在原有新闻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尤其是以一些相关学科理论来辅助专业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丰富多采、千变万化的,而我们有些新闻报道为什么却千篇一律、套话连篇呢?一些新闻,内容是相当童要的,也有指导性,但读起来,为什么淡如水、味同蜡,令人索然无昧,起不到好的宣传效果呢? 思想修养水平,文字表现能力,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等等,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一些记者和通讯员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某种误区,错把概念当成了概括,用概念语言讲述新闻事实,以概念结构搭建新闻稿件。有例为证:  相似文献   

14.
吴江文 《新闻界》2007,(6):98-99
媒介生态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的新闻事业的发展状态,本文着重从“企业经营“角度对新闻机构“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特殊属性的分析.并将新闻视为产品进行研究,引入了成本概念,指出媒介生态对新闻成本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很多报纸注意运用新闻图片,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和许多省报以及一些地市、企业小报都开辟了《图片新闻》专栏。报道形象、生动,使版面增辉,为读者乐见。《图片新闻》既然标明为新闻,就应该讲究新闻性。可是,一些图片新闻却昨日黄花居多,时间性差,内容陈旧,说明动辄“几年来”、“近年来”,有的干脆模糊了时间概念,使读者不知道报道的是什么时间的事情。简单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们在新闻写作上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一是报道中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数字太多太滥。二是客观报道形式运用得不纯熟,记者动辄自己站出来讲话。还有,一些青年记者喜欢把花花哨哨的形容词和故弄玄虚的新名词写进新闻报道中。采写实录性新闻,这一套就不灵验了。老百姓嘴里没有那么多一套一套的概念和一堆一堆的数目字。他们对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十一五 " 期间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 的成果 , 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 时期 "走出去" 发展规划》。笔者引入共生理论对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战略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并重点分析了共生理论中几个核心概念对新闻出版业"走出去" 的影响, 同时基于共生理论对新闻出版业 "走出去" 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的同志认为,经济新闻时效不重要,早几天晚几天没什么要紧的.在这种思想作用下,一些同志在经济新闻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不注意新闻时效性,"最近"、"前不久"、"日前"之类的"模糊时间概念"到处可见,有的甚至连这类的"模糊时间概念"都没有,从头至尾看不出新闻是何时发生的.实际上,"模糊时间概念"的背后,藏着的实在是"旧闻".  相似文献   

19.
叶俊 《编辑之友》2016,(4):48-51
文章从概念上对新闻真实进行了界定和分析.首先,新闻真实是一个由“元概念”和“延伸概念”构成的概念空间.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概念.其次,新闻真实各层次概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新闻真实在“元概念”上的基本内涵是“新闻报道与新闻事实两者相符或趋向一致”;在实现方式上,新闻真实是在“新闻的有机运动”过程中得以呈现的.  相似文献   

20.
一、精确新闻的概念在新的报道形式中,"精确新闻"应是比较成型的一种。一些报纸也使用不同的名称,例如"公众调查"值得指出的是,若将"精确新闻"称作"调查新闻"是不妥的,在概念上混淆了不同的新闻报道形式在英语中有两个词:Probe和survey,翻泽过来都可称为"调查"但前者是指一种深入的探查,在媒体上使用其意是调查性新闻;后者则指公众调查,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精确新闻"。调查性新闻在西方新闻的概念中,已有特定的含义,是指那些经过记者深入调查而产生的揭露性报道,也有人称为揭丑性报道。如1972年《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导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