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个千帆竞技、百舸争流的全媒体时代,报纸副刊已不再是供文人墨客们修身养性韬光养晦的世外桃源,它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即副刊作品中的新闻元素日益增多,并不断刷新着读者的视线。报纸副刊新闻化趋势让报纸副刊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它  相似文献   

2.
报纸副刊,是常见于各种报纸区别于新闻的版面和栏目,是报纸的延伸和补充.报纸副刊作为我国报纸的一个特色,自从创立至今的百年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副刊传播新闻、反映社会、服务生活、提供娱乐的基本功能始终未曾改变.当今以营利为目的的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受众细分,为了吸引读者购买阅读和吸引广告商投资,也为了和新兴传播媒体争夺受众群特别是年轻受众,版面内容越来越丰富.报纸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副刊的发展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期,对报纸激烈的竞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以其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范围广泛,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也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的阅读习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报纸新闻传播陷入困境,读者流失、阅读量降低、广告锐减等问题都冲击着传统报纸新闻传播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报纸新闻传播必须发挥其独有优势,以专业性和优秀的传播质量保持深度新闻的舆论主导权,并积极开展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实现报纸新闻传播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4.
杨静 《新闻通讯》2013,(8):51-52
关于副刊对于报纸的意义,有很多说法,比如:“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曾是著名报人的金庸先生也说过: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但在目前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报纸的同质化日益明显,如何凸显报纸的个性,发挥“留客”功能,副刊面临突围。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和趣味也在发生变化,大多数读者只对新的变动的信息感兴趣。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也要求副刊强化新闻性。  相似文献   

5.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大开,传统报纸被逼到墙角。因为媒体属性,报纸的新闻板块最先受到冲击。但网络对副刊的冲击要一分为二看。负面作用是网络媒体分流读者,影响阅读习惯,一些受众慢慢习惯在移动终端上碎片化阅读;但其正面作用是,在新闻时效滞后的情况下,专副刊却赢得了时效上的"豁免权",有机会凭借实力和特色维系读者忠诚度。一个能跟得上时代转变的优秀的报纸专副刊,是能够稳定一部分读者群的。一份报纸优秀的专副刊内容,很可能是打赢与网络媒体攻坚战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茹存光 《青年记者》2012,(26):38-39
在报界有一句名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就是说要让读者对报纸产生持久的兴趣,就必须办好报纸副刊,报纸副刊对报纸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副刊比纯粹的新闻版面更注重视觉刺激,对美的要求更高。如果说阅读新闻版面首先看标题的话,那么,阅读副刊首先看的是版面的整体效  相似文献   

7.
董岩 《传媒》2003,(4):27-29
五、报纸副刊的双重性——文化性和信息性 主持人:您在谈办副刊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中曾提及副刊的基本性质是文化,我知道您一向强调报纸的信息本质,这样说来副刊是寄生在新闻大树上的花朵。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报纸四大构件中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可谓缺一不可。一方面,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副刊就参与构建并推动着地区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三个要素,副刊是最能体现报纸文化个性、区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品质的构件。读者对报纸鲜明"个性"的把握,往往首先来自对副刊的阅读刊的"另类"思考。如今,在新闻出版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报纸的副刊版面急剧减少,这已成为报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副刊的读者在减  相似文献   

9.
一 报纸自有副刊以来,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但是,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附属品的观念,在很多人甚至是某些新闻理论界的人眼里却是未曾改变的.这种观念的最直接的一个反映就是报纸副刊一直都在"附属"的位置上小心翼翼地生存着,一直都不敢舒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副刊,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诸家办报都重视副刊。副刊有自己的个性(文艺性),又有与其它版面相同的共性(新闻性),报纸副刊既是文艺的,又是新闻的,具有双重属性。(一) “新闻”是报纸的本名,报纸副刊也叫新闻副刊。无论是文艺副刊,还是分类专刊,都属新闻副刊。副刊上刊登的文艺作品,应立足新闻,没有新闻的报纸便不成为报纸。副刊要在一张报纸上“站住脚”,要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靠得就是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决定于新闻,新闻是副刊的灵魂。所以报纸副刊与文艺杂志和文艺期刊是有所区别的,以纯文学、纯  相似文献   

11.
舒晴 《新闻实践》2006,(12):33-34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众声喧哗的时代,副刊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种类,它依然形象地反映着我们时代进步的声音,依然是广大读者对报纸阅读的一种审美的需要。然而,副刊面临今天这样开放和多元的时代,究竟如何寻找突围的方向,靠什么吸引读者的眼球,显示其不可替代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张报纸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一份副刊则能体现一张报纸的文化底蕴。"现如今,在信息多元、阅读快餐化的情形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留住读者,笔者在编辑工作中,苦苦思索着"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读者"这个问题,通过学习、借鉴、思考后,于是,行动起来,在新闻"立报"的身后,探寻副刊"留客"的路径。新闻性——充满时代声音副刊,是相对于报纸"正刊"而言,它是正刊的延伸和深化。好的引人入胜的副刊是对以新闻为主的报纸的重要补充,同样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副刊不能因为是文学副刊,就忽视它的新闻性,社会生活千变万化,报纸不能也不应该远离生活,文学离不开生活,如果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出现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它的兴起和迅速壮大对报纸副刊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为了应对新媒体挑战,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报纸进行全媒体转型己成为业界的共识。相较于新闻采编的全媒体融合,报纸副刊的全媒体转型此前往往不被重视。其实,当前各大报纸副刊己经在转型实践中逐步形成副刊内容新闻化的应对策略。而2015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于该题材的重大性,各大报纸都进行了报道;同时由于该事件的特殊性,纸媒或多或少地选择了副刊新闻化操作这种方式。本文仅以武汉晚报为例,对此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杨茂林 《传媒》2004,(7):36-37
中国报纸自有副刊至今一百多年来,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但是,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附属品的观念,在很多人甚至是某些新闻理论界的人眼里却是未曾改变的.这种观念的最直接的一个反应就是中国报纸副刊一直都在"附属"的位置上小心翼翼地生存着,一直都不敢大手大脚大哭大笑地去舒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周末类报纸如何办?是一个不能不用心思考的问题。面对这类报纸,常常会情不自禁问自己:我们的读者究竟需要什么?报纸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读者喜不喜欢,愿不愿接受?对这类报纸的再认识,说到底,是对新闻的再认识。而对新闻“软”与“硬”的认识与操作,更显出报纸竞争的丰富性。“副刊情结”的消解80年代是报纸副刊的黄金时代。副刊的软活与多彩一改传统新闻的单调与生硬,成为读者十分喜爱的版面内容。以文化为主体的副刊软新闻尤为读者钟爱。由南京日报主办的《周末》正是在此时诞生的,她顺应了广大读者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的阅读变…  相似文献   

16.
王前 《新闻世界》2010,(11):73-75
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和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五四"时期的报纸副刊走上了纯文学副刊的道路,宣扬理性精神、对自由的个性化追求是其主体基调,与此同时,文学社团和流派以报纸副刊为阵地进行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在新传媒时代,当代报纸副刊也进行着通俗性、草根性、综合性与延展性的探索。本文从"五四"时期副刊与当代报纸副刊的比较研究入手,思考新传媒时代报纸副刊如何突破停滞不前的发展局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报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的作用由此可见。然而,在副刊表面上红红火火的背后,许多副刊却存在着面孔雷同的问题。因此,如何突出副刊的特色,彰显副刊的魅力,已成为能否办好副刊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事副刊编辑工作多年,感觉到要想办好副刊必须要在地方特色上下工夫,尤其是地市级报纸的副刊更应该强化自己的地方特色,突出本地副刊的个性和特色,从而吸引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18.
何为报纸副刊?通常的定义是:报纸上用非新闻体裁传播思想、理论、知识和提供文化享受的专版。很明显,副刊版面是非新闻版面,其稿件体裁又是非新闻体,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副刊刊载的内容不需要具有新闻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副刊虽然姓“副”,它不是新闻纸,刊载的文章也不是新闻稿,但是副刊绝对是离不了新闻性的。副刊的新闻性,是指副刊所载的内容与客观外界正在发生着的变动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有人称副刊为准新闻版。  相似文献   

19.
浅议报纸副刊的新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性与文艺性的有机结合,便是今日报纸副刊的最基本的属性。为什么这样说?这不仅仅是被整个报纸副刊发展史所证明了的,而且也是现代副刊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副刊,与新闻争“主角”是不现实的。没有新闻作为报纸的主体,副刊存在的希望何在?那样的副刊报纸岂不又成了文学刊物。所以,副刊只能在新闻的载体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只能与主体共存亡,同发展。正因为如此,副刊的新闻性尤其不可小觑!反映时代的呼吸,反映改革的脚步是当今报纸副刊不可忽视的责任。与文学期刊相比,报纸副刊周期短、覆盖面广,文学期刊几个月之后才能反映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报纸厚报时代的到来,报纸的副刊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丰富。副刊是否能吸引读者,是否有卖点,也越来越被报人所看重。笔者浅显地认为报纸副刊的卖点应具有以下几个特性:新闻性信息社会迅速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报纸要顺应社会的需求,报纸要快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这不仅是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更是社会发展使然。随着副刊在报纸中所占分量的增多,就更不应忽视其新闻性,就是说报纸副刊也要摒弃唱“四季歌”的传统的办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