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要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师生互动,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变得美丽,使“非预设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1.善于利用即时灵机资源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正)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搭长方体、正方体。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活动起来。一…  相似文献   

2.
现行备课方式的弊端 当前,备课工作主要沿用“教师写教案”和“领导检查教案”这种单一的模式。它的弊端表现在:写教案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以抄代备”、“课后备课”等不良现象,使备课过程难免低效、高耗;条条框框太多,束缚了教师备课的创新意识;备课的功能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 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新课程下教师应利用这一点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老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动态生成。而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在课前一厢情愿地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提前预设,唯恐不细、不精,以细化环节为能事,给教师和学生以无形的束缚,使得教案成了师生表演的剧本,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于是,课堂孕育了新的生命。然而,诸多教师在课堂上仍受制于教材,受缚于教案。他们把执行教案…  相似文献   

4.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不仅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编写教案,依据教案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是充分考虑师生生命活动、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来推进教学过程,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与教学资源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及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决定教学过程。动态课堂生成过程中,将出现新情景、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甚至衍生出新内容。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生命活动,则是促成课堂生成的关键。如何享受愉快的动态课堂构建之旅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冀望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不关注过程本身,而把过程看作是既定方案的简单再现,使最具活力的教学过程僵化成机械地执行教案的过程,始终牵着学生循着教案走,忽视学生主体。教学的双边都是极具积极思维的生命个性,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学过程有诸多因素,教学过程的发展因此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正是取决于对这多样可能性的正确选择。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把备课简单地等同于编写一个预设的、主观意识较强的教案,而要在教案的准备、设计中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去向调控课…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提倡“动态生成”理念,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或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教学,包括两个意思:“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其中非预设性生成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是教师个性化地教与学生个性化地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传统对话课教学,教师占有课堂教学时间多,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师生一问一答式活动多,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少;教师关注预设教案执行多,关注课堂上动态生成少;教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多,关注学生探究发现少。总之,传统对话课教学相对比较封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我校所进行的“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着力点放在了如何最大程度地推进对话课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中培养思维品质和学习新知。  相似文献   

8.
开放、真实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教案的精确复演。在课堂讲授中,随时会出现教学“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境;在与学生对话中,也会出现“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境;不考虑“生成”问题,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就成了一句空话和形式。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大量的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学生的一问一答。他们永远是老师导演的“教案剧”中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试想,这样的课堂又怎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呢?更不用说去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创作活动,师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在英语课上我尽量让学生“活”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到底该如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观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精彩。但也有不少教师觉得预设和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一对矛盾体,犹如跷跷板: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多了,预设就没用了,对预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开始怀疑,生怕预设的教案束缚教师思维,约束课堂生成,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精彩生成,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及怎样去突破学生认知的难点,这无异于“守株待兔”!其实,“预设”和“生成”更像一对孪生姐妹,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在课前解…  相似文献   

11.
以往,我们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常常不自觉地将精力放在教案上,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遏止了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和思维的活动.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而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生成,注重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初中科学生成性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长书 《课外阅读》2010,(11):55-55,170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的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学生的一问一答。他们永远是老师导演的“教案剧”中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或“听众”。试想,这样的课堂又怎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呢?更不用说去激发创新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而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动态生成”,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偏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模仿,课堂成为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任主角,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剧本中的演员或者是观众和听众……这既忽视了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需要与有待开发的潜能,又忽视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创新能力。究…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形成实际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积累经验探索规律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过程。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在教学检查中.教案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有人认为上课足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工具,课堂成了演“教案剧”的舞台。这样的教学不但忽视了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而且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它使教学变得机械过程化.缺少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除了教师自身原因之外,教学管理者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改变。过去教学管理者们主要用——对应的方式去评价一堂课的成败得失,与指标完全吻合的课就是好课。克服以上弊端,笔者认为应改变教案的设计形式、改革评价教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丁汉荣 《现代语文》2009,(10):18-19
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课常教学的动态生成,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文本间,对话互动,交流思考和见解,师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自主建构信息的过程。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常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析是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惟有做到“心中有预案,行中无教案”,寓有形的教案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找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切人点,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一、预设生成让数学课堂活中有序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弹性设计教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  相似文献   

18.
孙秀芹 《山东教育》2005,(28):49-50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上课就是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最理想的局面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新课程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教学不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案创新对有效地实施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案内容要创新,即,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要着力于凸显备课主体的思想魅力、闪耀独特的思维亮色;就教学过程而言,教案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就教学对象而言,教案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教案呈现形式要多样化,即,短平快的纸质文本与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和备课博客并举。教案创新必将引发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型,充分解放师生双方的教学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一、精心预设,“活”用生成 由于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无论教师怎样了解学生,他所设计的教案都不可能符合所有学生的实际,学生提出教案以外的问题是情理之中的事。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些动态资源,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写法后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