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英 《考试周刊》2012,(77):39-3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孩子为作文感到焦头烂额,一说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怨声载道。可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是作文教学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没有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其次是由学生课业负担太重,阅读课外书少,积累素材少,词汇贫乏等造成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关键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着手,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乐于写作,爱上写作.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多年的语文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从培养写作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张开兴趣的翅膀在作文天地里“天高任鸟飞”。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头戏,多年来,语文教师苦苦探索,殚精竭虑,但仍有不少初中生怕写作文,视作文为畏途。而教师却在埋怨学生作文水平低,成绩差。其实导致这种现象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教学中没有注意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只是当成教学任务需要来进行作文教学,甚至有老师说“学生的作文是逼出来的”。乌申斯基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作文教学应首先着眼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下面是我在写作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党新龙 《课外阅读》2011,(2):223-22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感到,学生的作文水平难提高。每次上作文课,学生的写作欲望往往不是很高,很多学生感到没内容写,敷衍了事,这种现象恰恰体现了学生们的渎写能力掌握得不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最怕的是“作文”,而目前中高考的作文比分越占越大,作文成了学生搜肠刮肚、言不由衷的苦差事。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是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有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才能够解决怕“作文”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7.
教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练笔的能力 ,调动学生写作练笔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写作练笔的内驱力 ,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笔者认为这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练笔呢 ?在教学实践中 ,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情感教育 ,引发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写作练笔也是如此。据我了解 ,有的学生害怕作文 ,厌烦作文 ,面对作文题长吁短叹 ,无从下手 ,并不是不知道作文的重要 ,关键是对作文没有兴趣。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就要用情感教育来引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写作…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尽心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一、让兴趣带动作文的欲望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把他们的眼球吸引到作文当中来,消除对作文的"害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经常有家长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语文怎样学?”“作文怎样才能写好?”“我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作文书,可文章还是半页长,成绩仍是上不去。唉,真是愁死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怎样才能诱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呢?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主要职能就是使学生把学习化作动力的需要和愿望”。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时,才能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并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欲望产生才能促使学生去实践写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爱写,乐写。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是破解当前作文教学尴尬现状的关键。语文教师应紧紧地抓住兴趣这一关键,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课程目标”部分强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多角度观察,为作文捕捉生活素材呢?在远程教育环境下,适当地采用多媒体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景,进行美文赏读,开展作文评议赏析,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写作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巧用多媒体让多彩的生活“走”进学生作文,的确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不容忽视的是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很多学生畏惧写作文 ,每当不得不写时 ,常常是“无可奈何诌几句 ,似曾相识文章来”。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觉得无话可说 ,缺乏写作兴趣。心理学家认为 :兴趣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内部动因。布鲁纳也曾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也必须从培养写作兴趣着手 ,否则将事倍功半 ,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学生才会产生写作积极性 ,勤于练笔 ,日积月累才能笔下生辉。为…  相似文献   

14.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为手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把小学语文教育与计算机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 小学语文“四结合”作文教学模式采用了“创设情景——审题立意——指导观察——小段分说——打字表达——反馈评价”等六步程序法实施教学。  1.创设情景。兴趣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兴趣就没有写作的欲望。课前学生参观写作景点时,兴趣会较浓厚…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顾名思义,习作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学生习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习作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快乐习作?  相似文献   

16.
指导小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的语文教师碰到过这样一个难题:学生怕写作文。为什么学生对作文会产生畏惧心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无话可写,作文素材缺乏,进而失去了写作欲望。因此,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就成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平时的学生作文中,学生往往缺乏写作的兴趣。很多同学“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每写作文,总是翻来覆去几个人、几件事,常受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作文水平也难以提高。罗曼·罗兰说:“生命的第一行动是创造行动。”学生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充满写作的欲望和兴趣,作文才有创造的生命力。所以,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虽是顽症,但并非不治之症,找到问题的症结,便可分析病理,对“症”下“药”。归结起来,我觉得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的病因在于:1.阅…  相似文献   

18.
任铁良 《考试周刊》2013,(89):54-5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识字用字不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不强,能不能进行写作练习呢?写作训练又该从何人手呢?能不能用写作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抓住契机,培养其兴趣。而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写作兴趣的重要基础,丰富想象能力是培养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是激发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感觉作文难 ,主要原因就是对作文不感兴趣 ,每次作文都应付了事。所以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学生无动笔的欲望 (即没有内在的推动力 ) ,也就谈不上有写作兴趣。作文指导教师 ,应善于变被动为主动 ,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现在的学生都比较成熟 ,有一定的表现欲和见解。因此 ,在教学中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是不讲大道理 ,不讲名家。讲大道理、讲名家 ,学生会觉得离自身太高太远 ,自己可望不可及。所以从学生周围着眼 ,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