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语文教学的效果最终要受学生学习状态的制约。当前,在不少语文课中,学生生命主体的自觉性淡化、体验性虚化、独特性弱化、生成性僵化。学生生命主体的缺失,使得课堂沉闷枯燥,缺乏活力。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回到语文本身,回到最初的美好。"生命在场"是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境界的诉求,是课  相似文献   

2.
回归教育的原点,是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那么,教育的原点是什么?一个“教”字答案自见。它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就是培养人懂孝道,有文化。这个“孝”应是广义的,指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且“孝”在左,意思是首位。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古往今来,教育家都认识到教育的责任是育人。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激发学生生命的创造力,越来越被广大教育者所重视。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历程,那么,如何呵护生命、完善生命、激发生命的活力,笔者提出以下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对象、虹口区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复兴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乐燎原看来,“坚持生命关怀第一”的原则同样应该启发并促成我们去重新审视和领悟中学作文教学的神圣使命和终极意义:作文教学该如何回归到全面关注学生心灵和生命的成长,从而把学生看作是鲜活的生命,把学生的写作看作是青春生命的一种律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郁蓉 《教育教学论坛》2014,(28):172-173
可以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当前的新课改大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育必须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内在的自然天性,保护学生生命力的正常发展。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在本文中谈谈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希望对广大业内同行有所借鉴帮助。  相似文献   

6.
课堂应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读了一则语文课堂教学实例,课题是《善待生命》。这是一位语文教师专为一个想轻生的女生设计的课,没有教材,更没有教参,但这堂课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善待生命,珍爱生命。课的开头引用了一个台湾9岁的残疾女孩周大观(只有一条腿)的一首小诗:“贝多芬双耳失聪,郑龙水双眼失明,我还有一只脚,我要站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7.
仅从事十几年语文教学的我,思考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力量不够,但现实逼得我不得不思考,尽管思考的结果可能是肤浅的、零乱的。语文教学的现实告诉我们,从来没有哪一门学科像语文这样内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以及他们内心的丰富世界,而不是诸如教材、教法、作业、分数等没有生命的东西。语文教师应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无限期待,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的温馨里去感受生命的魅力,实现师生生命意义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抓不住“牛鼻子”、“种了别人的地”、把学生当演员、“电脑糊弄人脑”四个现象,说明语文最本真的一面就是追求简约,而抛弃功利引诱下的假、大、空。阐述了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简约。  相似文献   

10.
尽管“高考需要大动作”“别让考试考‘死’了小学生”的呼声不绝于耳,但落实到教学一线,命题改革的形式还是不太明朗。 叶澜教授说得好:教育,就其本真意义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学生评价深受技术兴趣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特性的考量。生命的价值是教育理论的立论基础,也是教育实践的终极追求。用动态生成的生命观重新认识学生评价,不仅是学生评价变革的迫切需求,而且是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将生命的特性置于学生评价的原点,将促使学生评价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学程导航"就是根据学习的课程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规律,指导并引导学生高效获取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范式.它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程导航"是"学路"优先,"以学定教",教师跟着学程走,学生是学习的、课堂的主人,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数学课堂教学的"学程导航",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更关注学生的智慧潜能,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含量,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一年多来的实践,老师们已感受到了它的简约与高效.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就我们小学语文的教育来说,更应是一个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个性、生命情感和生命天性的过程,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自主交流、反馈,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必要平台。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文本也当成一个活的生命体来看待。这样,师生感受到的是各个生命的交流、涌动、成长。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的生命是幼儿教育的基石,它包括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当前的幼儿教育不仅对幼儿的生命价值本身缺乏应有的关注,对幼儿生命的理解也很片面和肤浅。幼儿教育应该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幼儿的生命教育理应成为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  相似文献   

15.
很多时候,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的本真,致使语文课堂严重缺乏互动,缺乏生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  相似文献   

16.
丁恺 《现代教学》2010,(11):20-20
关注学生绝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要求教师真真切切地从生命成长的视角关注每一个学生。七宝明强小学多年来本着"关注学生学情,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立场设计教学,从细节中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本期,我们刊载了该校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就我们小学语文的教育来说,更应是一个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个性、生命情感和生命天性的过程,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自主交流、反馈,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必要平台。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文本也当成一个活的生命体来看待。这样,师生感受到的是各个生命的交流、涌动、成长。所以,在这样的课堂里,应该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文教学改革随之深入。但是,对于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少教师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定偏差,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习作课上教师的命题虽然大多是话题作文,但很大程度上只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在”为什么而写”的问题上,学生仍然很难感受到作文是自己生活和生命成长的需要。作文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应试”而不是“应需”(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要)。  相似文献   

19.
李春华 《考试周刊》2009,(36):66-67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呢?可以从课文解读、写作教学、课外阅读、活动实践这四个方面去关注。使学生们在学习,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体会道德情感,树立道德规范,深化道德行为,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育原点的偏离与回归:点化与润泽生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而进行的活动。当今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从生命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儿童生命的充分展现与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儿童与教师生命互动、交融的过程。在成全每一个幼小生命的历程中,教师自身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