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学生解题发生错误时,老师、家长经常会用"粗心"两个字来评价学生,只是提醒下次注意就轻轻一笔带过.由于老师、家长对"粗心"无意识地放纵和宽容,结果孩子屡错屡犯.有时学生反思自己时也常用"粗心"来解脱自己.为什么学生"会解"的题目还会出错呢?是粗心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让我们一起来剖析“粗心”背后的真相,并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学生由于"审题"不慎导致的错误.其表现为错看或漏看,一般都用"粗心","不细心"作为错误的原因,究其实质是一种能力的缺乏,基础知识不牢,这种错误倘若在重大考试中出现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可见教会学生审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审题是学生必须具备  相似文献   

3.
郑琳 《教育文汇》2015,(1):29-30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很认真,老师和学生对学习效果都感觉满意。可做作业、考试时怎么就有那么多的错误?学生常常懊恼地说:"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这么简单的题,居然会错?"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问题。在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  相似文献   

4.
陈艳 《甘肃教育》2011,(7):74-74
学生的数学习题解答出现错误往往是由于他们审题不细或审题错误直接导致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因此,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程玉玲 《考试周刊》2012,(51):82-83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开始接触到各种题型。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有限,以及文字转换能力的不熟练,很容易因审题不清楚而造成错误。尤其是在讲评试卷子时,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仔细读了一遍题目之后就恍然大悟,顿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  相似文献   

7.
<正>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作为数学教师,就要重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就目前学生整体的审题能力状况来看,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学生的审题能力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每次批改完作业,  相似文献   

8.
<正>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综合能力。良好的审题能力需要有一定的语文阅读基本功和相关数学基础知识,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数学练习或数学测试时总会发现许多学生因未认真读题,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理解题意导致解题错误占比非常高。只要批改完,学生再重新做一次,就会做对了。学生对这样的错误不以  相似文献   

9.
唐慧彬 《广西教育》2014,(13):107-108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或家长抱怨学生没弄懂题意就动笔解答,他们不约而同地把此种情形归结为"粗心",潜意识里认为这并不是学得不好,而是一时大意,不是大问题,当然也就不用太过担心。其实并非如此,在数学学习中,"粗心"的根源往往是审题障碍。面对学生的不良审题习惯,不少教师通常只是在讲评试卷时给予纠正,虽然磨破了嘴皮子,效果却是微乎其微,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审题训练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经过长期的指导和训练,审题习惯的培养应该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年级学生审题错误的原因有的老师或家长在分析学生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跟不上学习内容的变化和要求的提高,再加上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审题定势习惯,所以高年级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难度更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学生粗心马虎现象很普遍。在解题时常出现"无意识"的错误,他们常因为自己不该失掉的分数而影响到成绩。因此只有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的习惯、端正的态度,进行记忆力和能力的训练才能使学生走出粗心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业中很多看似粗心的错误,其实是由于审题能力的欠缺。教师要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反思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的计算,除了常见的知识性、方法性错误外,计算粗心的错误普遍存在.因此,要了解学生计算粗心错误的现状,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其计算粗心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矫正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一、学生计算粗心的现状剖析从前馈理论看,教师掌握学生由粗心导致错误的反馈信息,在教学中给予有意控制,是防止错误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学生计算粗心主要表现有:(1)观察不细,忽视审题;(2)不择算法,计算无序;(3)字迹模糊,抄错抄漏;(4)应付了事,不作检查.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时我们只关心解题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粗心""马虎",而细细想来,造成这种"粗心、马虎"的原因则绝大部分在于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入手,解决的方法可通过提高认识,预留时间,坚持"四到"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如今许多学生在做题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他们往往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通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一看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分析原因,在抱怨学生粗心的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和审题习惯及审题技能的欠缺。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有效的思考方法作保证。因此,读题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读题"?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读数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数学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有一个长期过程。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普遍较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长期渗透认真审题的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让他们具有正确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上课学生思维积极,能够配合教师的引导理解题意,解决问题。但是从作业情况来看,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读题没有耐心,解题思路存在问题,有的学生是因为粗心所致,也有的学生张冠李戴错误运用数学概念……这些暴露出的是学生薄弱的审题能力。一、学生审题能力的分析从以上现象分析可知,造成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阅读数学问题过于心  相似文献   

18.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明确的审题方法良好的审题习惯为保证。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试卷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不少低年级学生之所以解题错误,是因为识字量偏少,阅读能力较弱,没有明确的审题方法。理解了问题意味着成功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使低年级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审题是合理、正确解题的基础,是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第一步。审题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现阶段很多小学生提笔就做题,往往不会很仔细地去审题,考试结束,则懊恼不已,怪自己"粗心"。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不会审题造成的,于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做法,认为教师如果从"教足方法、赞足典型、阅足好书"这三个方面出发去训练,小学生的语文审题能力就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学会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细致深入地审题是顺利解题的前提,但这一环节常常被同学们所忽视.不少同学在分析自己解题错误的原因时,总认为是粗心,实质上是因为审题不清;也有一些同学,在解题受阻时不是退回来对题目重新观察分析,而是苦思冥想,原地徘徊.因此,同学们在平时解题时就应养成审题习惯,努力提高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