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积极的情感能产生情感驱动力,鼓舞人们去行动,产生情感效能。小学生作文是调动儿童潜能素质的主观语言的外在表现,离不开情感产生的效能。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说,良好的情感品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方式写作"。要求学生写作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观察生活展开习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作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因此,我认为应该牢固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指向学生心灵的深处,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真正实现快乐作文。小学生作文,需要有情感的参与,如若缺乏愉悦的情感,学生不愿去写,也写不好。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的方法是激发情感,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3.
谢育生 《学子》2012,(10):34-34
一、激发兴趣,才能"放飞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写、乐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作文教学既要遵循教材的写作要求,又不能死搬硬套,要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写。学生的素质有区别,对于写作的要求也要给予区别对待,才不会使有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我在每次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选...  相似文献   

4.
黄天茂 《贵州教育》2011,(15):39-39
在遵义市教研室"素质作文"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寓教于乐"在作文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中学习,效果很好。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一、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地去写作。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一是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6.
蔡艾娟 《考试周刊》2011,(16):65-65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已经作了许多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表达,如何立意等,都已经非常详备地教给了学生。然而知识的传授,应该融于具体课文的阅读指导之中,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在学习作文知识时可能产生的厌烦情绪和心理障碍,改变"授而不受"的无效劳动现象,反之,若纸上谈兵,则于事无益,会倒学生的胃口,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即使写出了比较规范的文章,但也是千篇一律,缺乏生气,缺乏灵性,缺乏体现个性的创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7.
没有情感就没有作文,作文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8.
没有情感就没有作文,作文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写作素材应是自己熟悉的,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产生表达欲望,才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引导有感而发,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要关注学生,善于创设作文的意境,激发情感意识;要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大胆表达,使作文具有个性。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主要工作。而能上好作文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要让学生“乐”写。如何才能使学生喜爱写作,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作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用教师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现在,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然而,教师的思想情感对学生情感陶冶所产生的魅力,是任何教学手段也难以代替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全部情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情…  相似文献   

12.
作文素质是由情感、意志、兴趣、习惯等因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学习和其它活动的动力来源。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可通过以读导写、创设情境、推荐发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途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甚至局限于作文知识的传授、写作技巧的讲解,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操、思想品德的教育.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因此,只有正确理解作文教学的学科性质,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以摒除,作文教学的各项改革措施才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4.
文艺理论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它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教师要研究、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观察、感悟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学会做人,才能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重要任务。可是一直以来,作文让很多学生苦恼。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呢?让学生讲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作文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喜欢作文、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校园生活、家庭亲情、社会实践、群体交往等是学生的基本生活范畴,我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们在各种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具有强烈的展示欲望,是推动人们积极思考和创造的内在动力,也是促使人们表达自己独有个性的一种方式。作文教学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才能让他们“用心”地去观察生活,才能对生活产生真实的感受,才能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7.
徐向阳 《考试周刊》2010,(57):60-61
作文是个人知识储存、思想情感、智能和语言的综合作用和表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写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师们应当十分重视。但很多学生对作文都很"过敏",害怕写作文,有的见到作文就头疼,有的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绞尽脑汁才写出干巴巴的一篇文章来敷衍了事,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作文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戴秀梅 《考试周刊》2012,(57):41-41
学生作文评语要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要针对学生作文和生活、思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要在评语中体现人文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挥习作评语的最大效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磨炼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评语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多种类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蔺慧丽 《学周刊C版》2014,(10):158-159
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也曾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都是古人对读书与写作经验的总结。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恰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素材积累"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即便是信息发达的今天,它仍然是指导作文的金玉良言。写作素材的贫乏,使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无话可说;写作素材陈旧,使学生的作文毫无新意。时至今日,仍然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顽疾。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能上好作文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想尽办法令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写。如何才能使学生喜爱写作,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