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和生活是结合在一起的。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寻找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点,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寻找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衔接点,联系学生的库存生活和寻找语文学习与生活的集合点,联系学生的理想生活三点,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即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回归生活。一、内引:把生活经验引入到阅读中来课文是课本的主体,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范例。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并进行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3.
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形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已成为共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有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在生活中关照自己的语文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语文生活化,不单是指语文教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语文,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陶冶灵魂、磨炼思想、完善人格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使语文成为生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最强音。为了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多方面的尝  相似文献   

6.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生活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努力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教学中,应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演绎生活现象、参加生活实践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8.
朱丽琴 《新疆教育》2012,(23):27-27
迁移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充分利用迁移理论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学习迁移的发生是有规律的,在学习中只要遵循迁移的规律,并积极为学习迁移创造条件,就能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提高学习效率。1注重生活知识向语文知识的迁移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语文知识和语文情景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来源。学生要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实现生活知识向语文知识的迁移,缩短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学习所有科目的基础,语文本身就是具有生活性的科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生活在中国的学生学习中华文化和中国汉字以及中国的交流方式,从而使生活在中国的人能够交流和沟通。在学习阶段让学生学习语文是必需的,而且生活又与语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将所有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结合教学实践与经验,提出"语文教学三堂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所讲的"三堂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节课,而是将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践、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三个部分,能够使学生从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归纳到课堂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在尝试中学习。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语言是色彩艳丽气味芬芳的花朵,那么生活就是它赖以生长的沃土。语言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生活紧密相连。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使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语文教师应当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获得有活力的知识,陶冶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听说读写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使语文学习成为其成长的需要,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成为成长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小学生教育的关注力度。在小学教育中,语文科目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其建立一定的联系,让语文走进生活与社会中,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与理解语文知识。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连,如此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进而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进行了探讨,主要阐明了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生活化和内容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强调了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翻名著、赏名胜,努力为学生开辟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时空;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生活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主地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养成时时、事事、处处积淀和应用语文的好习惯,使语文和生活水乳交融。即在语文的舞台上上演生活的“戏剧”,在生活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语文的“魅力”。引源: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叶…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有句至理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必须尽可能地与生活沟通。课堂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言语实践应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就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校外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对校外生活作重点研究从精力上来说显然是不允许的。因此,我们主要在传授知识、分析课文、训练能力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为学生拓宽阅读的时空。重视阅读实践活动,使阅读教学与生活相连,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一、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以学生生活为语文作业的切入口,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只有在生活化的语文作业中,才能更快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使源头之水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把语文教学植根在生活之中,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关键是调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内驱力,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大语文”的教育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无处不有。同时,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使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堂以外的生活实践形成浑然一体的强有力的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真正获得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