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一、单推手]1.平圆单推手1(1)预备势:甲乙(白衣为甲,黑衣为乙,下同)相对站立,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肩臂松垂,两手轻贴两腿外侧,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对方。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微内收,舒胸展背,敛臀收腹,呼吸自然。接着甲乙两手握拳前平举,以拳面接触为准。(图1) (2)甲乙两拳变掌,下落还原。身体保持中正自然。用意念调整身体姿势,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意念落于丹田,称之为意守丹田。(图2) (3)甲乙身体稍左转,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摆45°。接着,两手外旋侧上举至头上方,掌心相对,掌指向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产分优秀男子体操运动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高难动作的影片解析,揭示出运动员在完成该动作关键技术之一的推手动作阶段的运动学特征与规律,为训练时掌握该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三、单手外搭下平圆推手训练图解1、互行抱拳礼甲乙两人面向并步站立,身体保持自然放松、中正。两人的距离约1-1.5米,互行抱拳礼(图1)。华夏大地是礼仪之邦,未习武先明礼、先明德。行抱拳礼既是尊重  相似文献   

4.
一、徒手模仿练习1.在平地上俯撑,两脚蹬地,提臀屈腿并脚,重心前移推手后,直体站立,两臂侧举。2.在平地上俯撑,两脚蹬地,提臀分腿,重心前移推手后,脚蹬地成两臂侧举,上体高于水平分腿屈体站立。3.在平地上做3~5步助跑上板踏跳模仿练习。要求两臂前伸同肩高,肩部舒展,上体正直,收腹、绷脚面,身体微前倾。  相似文献   

5.
单手里搭下平圆推手训练图解1、互行抱拳礼甲乙两人面向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放松、保持中正。两人的距离约1-1.5米,互行抱拳礼(图1)。华夏大地是礼仪之邦,未习武先明礼、先明德。行抱拳礼既是尊重对方又是庄重宣布严守武德,潜移默化修养心性、  相似文献   

6.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4):58-59
我学习陈式太极拳已经五年了,学习完套路后不久就学习推手。由于我个子比较小,身体又瘦弱,所以在和身高力大的人推手时,总是非常被动,人家站着不动我都推不动,人家一用劲,我就抵挡不住。太极拳能够以弱胜强,以小力胜大力,可是我却做不到。请问在推手时,身体瘦小的人怎样才能够战胜身高体壮的对手?  相似文献   

7.
辅导答疑     
怎样理解“不丢不顶”? 答:“不丢不顶”源于王宗岳修订的《打手歌》“粘连黏随不丢顶”句,是太极拳推手的基本技法原则之一。“不丢”指推手时手臂不离开对方。“不顶”指推手时毫无与对方抵抗。在推手实践中,“不顶”是人进我退、人刚我柔的动作。但它不是置己于被动地位任人摆  相似文献   

8.
虎扑推手     
在中国拳术里,特别是在内家拳术中,推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练功方法。推手,显著区别于盘拳架、散手。《孙禄堂武学录》云:"以练架子,为知己功夫,以二人推手,为知人功夫。"相对于散手训练,推手训练概为基础。通常说的推手,指太极推手。它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的综合运用,具有修身性、健身性、技击性。推手的形式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笔者根据练拳实践,介绍一种两人对练方法,姑且以"虎扑推手"为称呼。  相似文献   

9.
五、单手立圆推手训练图解1、互行抱拳礼甲乙两人面向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放松、保持中正。两人的距离约1-1.5米,互行抱拳礼(图1)。华夏大地是礼仪之邦,未习武先明礼、先明德。行抱拳礼即是尊重对方又是庄重宣布严守武德,潜移默化修养心性、完善人格,以礼始、以礼终,武术交手训练不可或缺。拳技乃诡道,武德是圣道,以圣道统制诡道是中华武术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经中国武术协会、亚洲武术联合会审定推出的太极推手对练套路,具有丰富的推手技术、独特的运动特点以及深邃的传统文化内涵,为国内外太极拳习练者所喜爱。因是两人对练且技术复杂,教学具有一定难度。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太极推手技术,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普及太极推手运动,采用文献资料、实践总结等方法对太极推手对练套路教学教法进行总结,旨在加强交流,完善推手教学理论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吴式太极拳系列有拳、剑、刀、双剑、枪棍、杆、大杆子、推手等。现由李承祥老师编排,李迎、陈桂香、佟强、张淑先、李桂萍、王桂琴等六人演练。吴式太极双剑介绍如下:四、仙人指路两脚不动,两手随转体分开,左手持剑落于左胸前,同时右手剑指由下向右后上方举起。(如图13)  相似文献   

12.
《少林与太极》2021,(3):55-57
已故太极拳家冯国栋与裴锡荣早在1983年1月就编著了《太极拳推手要义》一书,并在香港艺美图书公司出版发行,其中的不少内容,圈内人士耳熟能详.现在,我们通过杂志将原作的相关部分刊登出来. 太极推手不同于一般拳术,它不是以力胜人,而以"巧"胜人,这个"巧"包括"技巧"和"灵巧"两方面.而要能得"巧",首先要勤学苦练,同时还...  相似文献   

13.
吴式太极拳系列有拳、剑、刀、双剑、棍、杆、大杆子、推手等。现由李承祥老师编排,李迎、陈桂香、佟强、张淑先、李桂萍、王桂琴等六人演练。吴式太极双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日,应两位老朋友邀请,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活动,令我深深感动的是:尽管二位仁兄已到古稀之年,仍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其一,中国武术七段刘庆洲老师过古稀之年成立了"北京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据北京市武协副主席介绍,上世纪80年代,北京已有一家推手健身研究会,但还没有以研究推手技击为主的社团组织,这次"庆洲太极拳推手研究会"的成立填补了北京市推手技击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李承祥 《健身科学》2008,(12):31-31
吴式太极拳系列有拳、剑、刀、双剑、枪棍、杆、大杆子、推手等。现由李承祥老师编排,李迎、陈桂香、佟强、张淑先、李桂萍、王桂琴等六人演练。吴式太极双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武术推手习练过程中,一般先从单个技术动作练起,如定步单手或双手的平圆、立圆推手;里侧或外侧的顺、逆圆推腿等练法;然后进入几个动作组合的定步或活步推手等训练,当循序渐进地掌握最基本技术有一定基础后,随着水平的提高,就可  相似文献   

17.
赵连保 《武当》2006,(8):20-21
“中”在词典里的字义主要是指四周距离相等,即中心、中央。但在太极拳推手时,习惯用语“中”字,一般指重心。所以有“守中”即守住自己的重心,“失中”即失去重心,“得中”即控制住了对方的重心等说法。本文想从“无过不及”和“重心”两个角度来论述太极拳的“中”。首先是“  相似文献   

18.
一、概说 太极拳除按一定的要求、姿势练拳架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对练和应用技术,这就是太极推手。用(扌朋)、(扌履)、挤、按或采、挒、肘、靠的要求来完成动作和达到目的。因此也称四正推手或四隅推手,实际是推手的四组动作。 太极拳的盘架(练习拳式)是练“体”(练习自己的重心平衡稳固),而推手则是练“用”(练在自己的重心平衡稳固情况下去牵动对方的重心,使其失控)。练体、练用是太极拳运动的两个不可分割部分,不可失之于偏。尤其是练推手不劣应当像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推手     
扈广平 《武当》2003,(8):20-20
拳架与推手 太极拳的拳架与推手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拳架要经得起推手的检验,也是调校拳架的一种方法。太极拳能否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的奇妙境界,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知己知彼。习拳架是为了求得知己的功夫,习推手是为了求得知人的功夫。能知己,才能知彼。推手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黄文彬 《武当》2023,(10):14-15
<正>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的双人徒手对练方法,是培养和训练周身皮肤神经触觉灵敏度和身体感觉的运动。它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阴阳相生相克);以“八法五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技法;以沾连粘随、不丢不顶为原则。在两人相持的情况下,以巧制胜,是所谓“四两拨千斤”的竞技性运动。太极拳推手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单推手双推手和大捋等训练方式。为什么练习太极拳要学习推手呢?吾拙见认为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