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韩寒,上海松江二中的一名高一学生,两次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其作文思想深刻,文笔老道,对人生和社会的穿透力极强,深受评委好评。然而非常可惜,他却恰恰是个“偏才”。其学习成绩除语文外,其他都特差,就在他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后没几天,就因为五科成绩“挂红灯”而被迫休学一年。“韩寒现象”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大学教授、中学老师、家长、学生们眼光全聚集到韩寒身上,有人支持他,为他叫好,最常见的却是对这样旁逸斜出的学生“感到很惋惜”、“不要去学他”。  相似文献   

3.
沈国全 《语文知识》2003,(12):41-42
2003年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则寓言: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这则寓言材料出自《韩非子·说难>,原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集美大学、集美中学共建项目之一的“大中学语文教学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课题组成立于 2 0 0 0年 ,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还是唯一的一家。该课题有两个特色。第一 ,研究对象锁定大中学语文教学互动关系 :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学师范中文专业的教学 ,毕业生又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又为大学特别是师范中文专业输送更好的生源。这个循环不止的研究系统中还穿插大学中学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诸多研究。第二 ,研究方式执着于实证的方式 :两年来 ,已经进行了“中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中学生写作情况的调查”“高考作文定位问题的调查”等 6项调查统计工作 ,积累了大量的实证材料。课题组的成立与工作的顺利开展 ,是以夏敏老师为组长的课题组成员们本着“一切为了互动”信念进行努力的成果 ,也是刘卫平校长、施若谷院长直接关心的结晶 ,同时也得到了包括厦门各中学、全省语文教师、福建师范大学等多方面的支持。本刊以高度的热情关注并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 ,也希望广大教师关注并参加。笔谈的 8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孙绍振教授从形式的角度 ,告诉我们话题作文为何陷入僵化模式的尴尬和不堪道德重负的现实 ;林富明老师则从历史的角度 ,告诉我们高考作文依然没有  相似文献   

5.
今年高考虽已结束,但由1999年高考语文的作文试题引发的思考却远远没有停止。“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道不限文体的作文题。先是使舆论界惊诧,后来是好评如潮。毫无疑问,命题者的意图是要给考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写作空间,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命题之奇、之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是高考改革的必然性突破,更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战略性突围。那么,命题者的意图能否完全实现?由此能否通过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学习》2004,(11):6-7
香港名喜剧明星周星弛在《大话西游》中的无]厘头式的搞笑风靡一时,直到现在我们仍能在生活中听到有人在模仿他的幽默、引用剧中的台词……这也不过是一种消遣,博从人一笑而已。可谁会想到竟会有人将这无厘头用在高考作中。结果吗,很遗憾,这篇有个性的作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同,0分!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形式的作文在刚兴起时都有旺盛的生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必将逐渐显露,话题作文当然也不例外。200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试题,尽管从形式到内容都可以用“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八个字来概括,但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话题作文。从今年各地的话题作文设置情况来看,其弊端显露无遗,已落入了一种模式和桎梏之中。具体来说,2005年话题作文存在下列不足。  相似文献   

8.
作文备考 ,不应仅仅根据最近一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进行紧盯题目的实弹演练 ,因为高考命题人员总是具有强烈的反宿构的试题制作意识的 ,总是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以真正公平公正地通过作文题目来检测考生真实的写作水平。但是 ,这绝不是说高考作文试题的备考应试没有规律可寻。纵观近五年来作文试题的命制意图以及作文评分标准的执行结果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高考作文的这一指挥棒 ,越来越明确地指示我们 ,中学的作文教学及作文备考应该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健康的路子走下去 ,这就是关注社会积淀文化抒写思考。关注社会 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解读韩寒     
解读韩寒,认识韩寒,有助于解读自我,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0.
解读韩寒     
韩寒现在已成为一种现象,评论韩寒也已成为一种时髦。众多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赞誉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一时间,这个17岁的少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我一向固执地认为:要评价一位作家或作者,最主要的是看他的作品。否则,任何解说都会带上捕风捉影的嫌疑。通读了韩寒作品之后,我不揣浅陋,对“韩寒现象”试作如下解读。让韩寒一举成名的是全国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韩寒的复赛颇具戏剧性:他迟到了半个钟头,一位老师把稿纸揉成纸团丢进水中。半个时辰后,纸团沉下水底,文章却浮出水面。在这篇名为《杯中窥人》的文章中,韩寒由纸…  相似文献   

11.
解读韩寒     
韩寒,这位少年才子小小年纪就能写下如此深刻、犀利的小说,实在让人佩服。然而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无可讳言,偏激、孤愤、狂傲成为韩寒执笔的内在诱因,但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这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本世纪最后一次高考结束,语文试卷中那道带有超前意识和科技创新精神的作文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不论对这个别出心裁的作文题如何褒贬,现在,更多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关注的是这个作文题对今后语文教学的导向。前些日,《中国青年报》有一篇题为《高考作文题出意料,火了杂志晒了老师》的文章就特别耐  相似文献   

14.
评说高考作文试题,理应本着"灶王爷上天言事,好话多说"的惯例,说些恭维的话.但很抱歉,实在不敢苟同,只好实话实说了.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相似文献   

15.
陈祥书 《学语文》2004,(2):31-31
从具体要求来看,高考作文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但如果就思想水平而言,高考作文应有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6.
面对高考作文试题,考生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辨明题目的类型。因为不同的作文题型有不同的写法,辨明题目的类型决定着作文构思的大方向。只有第一反应到位,才能带来随后的正确连锁反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感情的悖论     
今年高考结束已经半年了,而关于作文题的议论仍然不绝于耳。揣想大家已经读过不少评论文章与考场作文,时至今日对这一话题也许难有什么新鲜感了。不过,我们还是建议读一下这两篇老师写的“下水文”。你大概会从中得到另一种感受。 今年的作文题的确有较强的思辩性(参见本刊今年第10期《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思辨性》),这不禁促使两位“下水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魏老师的文章从哲学视角对论题进行了辩证的阐述,揭示出所包含的“感情悖论”;寇老师的文章则强调了论题的另一方面,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凭借感情亲疏认知事物不一定就是错误的。不知你读过之后是否能有同感,或许会在作文命题及写作指导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且不限文体,该是历年高考作文中最具开放性的一次。其意在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手脚,鼓励考生畅所欲言。从考卷上看,今年的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也的确“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吴长青 《教育艺术》2002,(11):46-46
2002年高考语文作文伴随着7月7日上午9 :00的钟声 ,终于揭开了面纱。作为一位热心教改的在职教师 ,我由衷地感到欣喜。“一位登山队员在攀登山峰时已精疲力尽 ,正当他寻找地方休息的时候 ,发现了一位已被严寒冻僵、奄奄一息的另一位登山队员 ,这位想休息的队员犹豫片刻后 ,帮助那位冻僵的队员 ,做急救运动 ,并背起他走出困境。”要求考生以“心灵的抉择”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材料的题旨简洁明了 ,真正是让所有考生都有了话说。更为有意义的是 ,这样的话题极大地校正了语文作文教学上的种种偏颇 ,同时引导学生作文走出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