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小说《女娲石》不是一般意义地受到《水浒传》影响,而是脱胎于《水浒传》。所谓“脱胎”,一方面指后来者在局部起笔、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某些方面带有“克隆”前者的浓厚印记;另一方面又强调后来者在叙事结构、价值观念等层面有明显脱离、超越于“母体”的倾向。时代语境的变化,使得《女娲石》在继承《水浒传》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最终成长为独立的新生命体。  相似文献   

2.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后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请丞相诸葛亮来白帝城托孤。他对诸葛亮说:“如果阿斗(刘禅)能行,请您辅助他;如他不成才,请丞相自己主张。”诸葛亮涕泪满面地回答:“臣一定竭尽忠贞,辅佐幼主,直到生命的最后。”后来,刘禅即位,历史上称为后主。诸葛丞相统  相似文献   

3.
“以诗为词”一语,首见于陈师道《后山诗话》: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陈氏这一见解,盖源于当时文坛流传的一种说法。《后山诗话》引“世语”云: 苏明允不能诗,欧阳永叔不能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短于散语。苏子瞻 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王直方诗话》记有苏轼与晁补之、张文潜的类似谈话: 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人皆对曰:‘少游诗似 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一册《察今》:“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教学参考书把“有似于此”译为“有些象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在这个句子里没有意义,是个词头,它附加在“似”字前,一起构成双音词,是一种习惯用法。如: 1.“观其两旁,则滂渤怫郁,暗漠感突,上击下律。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枚乘《七发》)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资治通鉴·祖逖》)“有如”同“有似”。下同。 3.“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  相似文献   

5.
半边 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道法》:“故唯执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这里的“半”指旁边义。 今吴方言中称旁边为半边,如苏州评弹《西厢记·惊艳》:“前头走格是莺莺小姐,半边搀扶格是伲格红娘阿姐。”又如苏州评弹《孟丽君·母女相会》:“老太太悠悠醒来,耳  相似文献   

6.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王逸注:“封狐,大狐也。”封字固有大义矣,然此为大小之大,抑别有深义?语意未明,似值得一辩。屈子以封字形容野兽之大,非无其例。《天问》之“冯珧利决,封豨是射”,封豨即为大野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乐正后夔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厌,忿类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此《天问》之所本。封豨为神话化之人物名,以封形容野猪之大,正暗喻伯封为害之惨烈。《招魂》之“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封狐即大狐(五臣云:大狐其长千里)。此极言狐之大者,以言南方之恶而劝散落之魂归来也。而《离骚》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招安描写,是《水浒传》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历来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二十年代,鲁迅先生虽曾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过:“其中招安之说,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为当时社会扰乱,官兵压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离而为盗”,起来反抗政府,“但一到外寇进来,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时候,人民因为仇视外族,便想较胜于官兵的盗来抵抗他”,所以便有招安之说。但那只是指出了《水浒传》中招安情节的来源及其历史背景,并未说明招安描写本身的全部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持《水浒传》歌颂农民起义说的同志,觉得“作者显然热爱义军,却安排这样一个宋江为领袖,从而又给义军寻求这样一条投降的死路。究竟为什么?真教人难解”(吴祖湘:《谈(水浒)》)。持《水浒传》宣扬投降说的人,紧紧抓住书中的招安描写立论,  相似文献   

8.
<正> 一、《论语·微子篇》中的是“子曰”而不是“子路曰” 在《论语·微子篇》中的“子路从而后”,一章,孔子给子路说,荷蓧丈人是隐士,叫他回头再找荷蓧丈人一趟。结果没遇上、回来给孔子交差后有一段议论,即:“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出来做官是不适宜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的名分怎能废弃呢?只想洁白自身,却破  相似文献   

9.
最早提出苏轼词诗化倾向的是陈师道.他在《后山诗话》中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以后王灼《碧鸡漫志》、陈应修《于湖先生雅词序》等都有类似的看法.为什么说苏轼词具有诗化的倾向,又是什么促成了苏轼词的诗化倾向呢?比苏轼稍晚的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专著《词论》中说:“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  相似文献   

10.
《弘明集》第一卷《理惑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个学者名叫牟融,他对佛经颇有研究,但向儒家宣讲佛义时却不直用佛经上的话,而是引用儒家经典《诗经》、《尚书》来加以说明。儒家责难他,问道: “子云佛经如江海,其文如锦绣,何不以佛经答吾问,而复引诗书合异为同乎?”“牟子曰:渴者不必须江海而饮,饥者不必须待廒仓而饱。……吾以子知其意,故引其事。若说佛经之语,谈无为之要,譬对盲  相似文献   

11.
《史记·骠骑列传》云:“骠骑将军去病率师……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霍去病所到的“翰海”指什么?众说纷纭。有说沙漠者,有说山者,有说湖泊者,笔者则以后者为是。《二十五史》在《史记》卷111后评注“登临翰海”便直以沙漠解之: 按“翰海”《北史》作瀚海,即漠大之别名,沙碛四际无涯,故谓之海。张晏、如淳直以大海、北海解之,非也。本文明云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则其地正在大漠,安能及绝远之北海哉。凡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司马迁那时的测量工具和技术都极落后,在漠北那荒凉而又战火频仍的环境下,“二千余里”的数字,只是个估计的很不准确的数字,仅以它为据,说服力是不强的。其次,评注者  相似文献   

12.
对于黄庭坚的词,历代评价颇不一致,褒之者如陈师道云:“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又如李清照云:“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词论》)贬之者则如陈廷焯云:“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匪独不  相似文献   

13.
《诗经·魏风·伐檀》次章曰:“坎坎伐辐兮,寞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毛传》:“直,直波也。”朱熹《诗集传》:“直,波文之直也。”近代说诗诸家,或避而不注。或承《毛传》、《诗集传》而注,如蒋立甫《诗经  相似文献   

14.
一“谢从陶山”的始俑者乃清人方东树。其《昭昧詹言》卷五云:“谢从陶出,而加琢句工矣。”寻绎其意,大概是说,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在风格意蕴上一脉,且谢诗脱胎于陶诗,只在遣词造句上,较陶诗更为工稳雕琢,整齐新丽。方氏没有对他的这一观点作更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一“混沌”者,天地形成前之元气状态也。《周易乾凿度》:“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似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字亦作“浑沌”。《文选·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李善注引宋均曰:“言元气之初如此也,浑沌未分也。”李周翰注:“浑沌为一气也。”《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音转为“浑沦”。《列子·天瑞》:“太初者,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时有如下评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慨,时时如现矣。”本文从分析鲁迅的这句话出发,具体分析了罗贯中在塑造刘备这个人物形象时的得失,认为作者在塑造刘备这个人物形象时整体上是成功的,但也确实存在着“长厚而似伪”之嫌。  相似文献   

17.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扭二 能使枉置直上”(选自《论语》)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 2.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的文字。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日:“是韭丑王之道业旦”曰:“请损之,月攘一鸡, 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 (1)是非君子之道也。 译文: (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选自《荀子》) 译文: 4.将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石钟山记》有这样一句: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坎镗(?)者,魏献子之歌钟也。据《左传》歌钟之事,本属谥庄子的魏绛,苏轼误记为谥献子的降子舒。对选入教材的作品出现笔误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检高中语文的第二册,编者将“魏献子”改成“魏庄子”,注解中并来对此作出说明。这样做并不妥当。对苏轼在文章中出现的笔误,最好是直录原文,于此作注.如《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技,应是‘枝’,指枝脉”,编者没有改动原文,另加了以上注解。  相似文献   

19.
马志国同志《由“眼光”想到的》一文(见《师范教育》1986年第6期),我以为立论欠妥。一、失之偏激。某教师教学之余研究思维科学颇有成果,马同志即汹汹责问曰:“教学又是怎样?”“其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有何体现?”“他的学生‘创造思维’有何发展?”这种责问难于令人心服。教学之余,打球弈棋者有之,甩牌聊天者有之,忙于家务者有之……为何独独容不得教学之余搞研究?业余当然不应该  相似文献   

20.
人类往往被相类似的事物所迷惑,这是认识世界所碰到的普遍现象。《吕氏春秋·疑似》中指出:“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宝剑名称)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在这里,作者列举了许多迷惑人的相似事物,告诫人们对相似的东西不要轻信。所谓“疑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