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在抗战史研究中,中国空军的抗战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中苏、中美空军联合抗战前的中国空军独立抗战研究则更少。文章从战前中国空军发展概况、抗战中中国空军的抗战情况、抗战特点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和历史教训等方面。作初步探讨,以供批判。这对于当前我国空军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力量的薄弱是中国抗战处于防御、退却的被动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中外文资料,尤其是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辑的资料,考察中国空军力量的消长过程,客观评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空战,指出中国空军战胜日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至第一次长沙会战前,国民政府努力通过苏联援华贷款使中国空军力量得到一定复苏。会战开始后,由于疲于应付日机轰炸重庆,国民政府对空军使用原则的规定,特别是将新到苏式先进轰炸机的飞行与作战任务交予苏联志愿队,中国空军一度缺位于战场,致使陆军对日作战遭受极大困难。会战后期,中国以苏联空军志愿队两次有力轰炸汉口日军机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不仅配合了陆军的反击作战,迫使日军不得不重视华中地区制空权的掌握,更提振了国人的抗战信心,在国际上传播建构了中国抗战正面形象,预示了中国空军配合陆军作战效果的阶段性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的优秀飞行员们在神州大地每一片天空进行了顽强抵抗。本文选取了抗战时期的一位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柳哲生为代表,从多方面研究了他一生的传奇经历,主要记述了他英雄般的空中抗战生涯,勾画出一名抗日战争时期王牌飞行员的战斗轨迹,再现了抗日战中极其重要的空中战场的珍贵历史,这段历史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牢记的苦难与光荣。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就宋美龄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参与组建和领导中国空军,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历史功绩,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发行的机关党报,也是共产党最主要的舆论阵地。1943年夏季的鄂西会战中空战是整个抗日战争的空战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次战役,此役之后,中国空军开始夺取抗日战场上的制空权。《新华日报》视野下的鄂西空战,是共产党的新闻媒体对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报道,体现了共产党对正面战场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发挥了《新华日报》在抗战中舆论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中苏空军联合作战,对于粉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以及相持阶段中国的坚持抗日,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史学界尚无关于中苏空军联合作战的文章发表。本文从抗战爆发后中国空军面临的严重局势、中苏空军联合作战方式和战绩、特点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可资填补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这对于当今我国加强空军建设,保卫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兰州成为中国通往苏联的国际通道上的枢纽、中国空军的重要基地以及延安和莫斯科之间的重要联络点。这是日本空军不惜代价多次空袭兰州的主要原因。从1937年11月5日至1941年8月底近四年中,日机对兰州空袭总计约25次,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中国空军在劣势情况下,奋勇抗击,取得辉煌战绩,最终将日寇驱逐出兰州上空。兰州空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挫败了日寇的战略企图,保障了西北国际交通线的安全畅通;重创了日本空军,遏制了其远程进攻西北内陆、掌握制空权的战略;极大地支援了正面战场作战特别是其他战区的空战;对推动兰州乃至甘肃人民踊跃支援和参加抗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中苏空军联合作战,对于粉碎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以及相持阶段中国的坚持抗日,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史学界尚无关于中苏空军联合作战的文章发表。本文从抗战爆发后中国空军面临的严重局势、中苏空军联合作战方式和战绩、特点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这对于当今我国加强空军建设,以保卫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国民党一向是偏重于对其正面战场的研究。对于其敌后抗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有人提及,目前研究仍很薄弱。国民党军队在山西沦陷后一直坚持敌后抗战,而卫立煌作为当时第一战区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总司令,是国军山西敌后抗战的主要领导者。所以,对于卫立煌与山西敌后抗战这一个案进行具体研究,可以深化对国民党敌后抗战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段历史的回顾,亦是作者对故乡往事的追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后,旋于1942年2月占领了缅甸,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遭受重创,日军侵入我国怒江以西的滇西地区。面对日军的入侵,滇西军民奋起反击,进行了游击自卫战,继而以重兵、名将进行大规模的反攻战,并取得了全面胜利。从而加速了日本侵略军的灭亡,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是我国抗战时期一支功勋卓著的部队。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失利,日军从地面和空中同时向我西南重镇保山发动袭击。危急时刻,第十一集团军受命奔赴前线组织抵抗,并在此后全力承担怒江防线的守卫和滇西大反攻的主要作战任务,前后历时两年零八个月之久,为夺取这场著名反帝爱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延缓了德日法西斯的勾结;粉碎了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支援了苏联人民的抗德卫国战争;迫使日本法西斯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先欧后亚"战略原则的最终实现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新闻媒体《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以大量通讯、特写、评论和时评,报道和揭露日军轰炸重庆的残暴罪行,讴歌中国空地部队对日军轰炸的英勇抗击,激励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也对国民党政府在群众组织发动和防空设施管理方面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中共新闻媒体对重庆大轰炸的报道,对于推动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制定侵略苏联的北进战略计划。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督促日本尽快实施北进战略计划,以求东西夹击击败苏联,尽早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但是,由于70%以上的日本侵略军陷于地域辽阔、民气坚劲的中国抗日战场无力自拔,无法集中百万兵力闪击苏联,其北进战略计划最终流产。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大量地牵制和歼灭日本侵略军,迫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战略计划流产,客观上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Conclusion It may reasonably be assumed on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that important savings in money and manpower could be realized, with no loss in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 real gain in training effectiveness, by the application of well-designed films to supplement or replace mobile training devices such as are currently being used in Air Force transitional training programs. This article reports an Air Force study which was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filmed recordings of familiarization lectures, given to mechanics transitioning to new types of aircraft.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s a part of a U. S. Air Force program of research on the utilization of audio-visual media under the direction of A. A. Lumsdaine and S. M. Roshal of the Air Force Personnel and Training Research Center. H. H. Shettel is now with the Perceptual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 in St. Louis, and E. J. Faison is now with Needham, Louis and Brorby in Chicago. The opin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given by the authors are their own and are not to be construed as representing official views of the Air Force.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兵学的经典之作,近代尤其是1937年全面抗战后对《孙子》的研究可谓盛极一时。近代早期西方军事学在华传播之时,《孙子兵法》作为传统兵学代表被冷落一旁,抗战开始后,它的重要地位一再得到强调,并被近代中国知识人反复研究,这个现象本身就传递着意味深长的信息。对民国时期的《孙子兵法》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考察了近代军事学人在融合中西兵学上所做的努力与思考,并对融合中西兵学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还以民国《孙子兵法》研究为视角,研究了西方军事学在民国的传播情况,揭示了学术传播的语境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笔者按照日本学者的方式,首先介绍了张世明教授的标志性著作《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的概要,并阐述了对于该书的阅读后的若干感想,概括揭示了日本关于中国法制史的研究状况,以及中日两国对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区别。笔者认为:日本目前研究趋势的结果就是踏实、细致的实证研究过多,但研究的目标却正在迷失。现在的日本对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几乎都局限在法律框架内,立体、结构性地发现与法律以外事物相关联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对于《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一书跨学科的创造性研究予以肯定,认为中日学者之同学术交流更加热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