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暮江吟》,顾名思义,用诗歌吟唱暮色中的江景。这首诗的层次分明意境优美作者  相似文献   

2.
杨希水 《云南教育》2002,(31):37-38
《暮江吟》是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山水诗。诗题中的“暮”,即傍晚;“暮江吟”,即吟颂傍晚时候的江景。全诗通过对深秋夜晚江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愉悦、热爱之情。“一道残阳铺水中”,起笔紧扣诗题“暮江”,点明时间。“残阳”:夕阳,即将要落山的太阳。“铺”:铺设,这里是斜照的意思。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像“铺”在江面上,写得准确形象。诗中的“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光线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谧的美感。这…  相似文献   

3.
《暮江吟》:铺开想象是怎样的江景,才让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发出“可怜九月初三夜”中“可怜”二字所包含的那种喜爱、愉悦之情呢?高度凝炼的诗句,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供我们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想象去填充。“铺”展开的想象。诗的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  相似文献   

4.
“暮江”、“枫桥”对比读颍上城关三小米山白居易的《暮江吟》和张继的《枫桥夜泊》都是唐诗中吟咏秋夜江景的名篇,流誉千古,有口皆碑。但是仔细一读,就会发现,两者在形象描绘上、情致上、意境上、风格上都各有风韵。同写秋江景,表现手法却不一。《暮江吟》咏唱了江...  相似文献   

5.
杨明同志:许友兰同志《谈白居易“暮江吟”》一文中,在分析“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时说:“诗人用‘真珠’而不写‘珍珠’,系强调露珠和真的珍珠相似得难以分辨”(见江苏人民出版社《少年文艺》一九八○年第六期),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并不如你所说的是那么“确切”。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许多诗词中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时,不仅要挖掘诗词的思想内涵,而且应探讨诗词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请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镜面成像而形成的。“半江红”是由于红光的波长长,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使晚霞呈红色。“九月初三夜”说明“露”这一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秋天。“露似珍珠”说明露珠呈球形且晶莹透亮。呈球形是因为液…  相似文献   

7.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 ① 半江红。可怜②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③ 月似弓。[注 ]①瑟瑟 :形容颜色碧绿。②可怜 :可爱。③真珠 :珍珠。《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两组景物 ,一是红日西沉的暮江之景 ,一是新月初升之景。第一句写夕阳 ,一个“铺”字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余辉泛照的情景表现得形象 ,同时“铺”字节奏舒缓 ,也可突出秋阳柔和的特点。第二句写江水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半绿半红 ,水面波光粼粼。诗的三、四句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图。头上是一轮圆月挥洒着清辉 ,“…  相似文献   

8.
学习要求:1.读出悠然神往的意味。2.领略科学之美、文学之美。3.尝试来点“化石吟”。学习重点:诗意的课文朗读和拓展材料的诗句拟写。学习课时:二课时操作程序: 第一课时“吟”诗切入首尾解读1.入课。诗歌难写,但会“吟”则可以出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也就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试加回顾,我们是否学过带“吟”作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游子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诵这些诗句。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  相似文献   

9.
一、体味精练传神的字眼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一诗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又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诗,作者描绘了深秋时节傍晚江上的幽美景色。诗中写道:“露似珍珠月似弓。”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去找这些传神、精练的字眼,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去体味,去思考这些词字的妙用。 二、体味优美多样的句式 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而生动优美的语言总是靠优美、多样的句式表…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这首诗的鉴赏也像该诗一样,历来写得优美动人。但赏析者往往更多注意的是诗歌本身所体现出来的诗情画意的文学之美,对“九月初三夜”月亮的陈述却与实际情形有所出入。就此细节,本文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巧以"半"字入诗,或状景写人,或抒情喻理,含蓄隽永,独领风骚,综观历史,佳作颇多。 "半"字入诗传神,来自白居易《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第二句两个"半"字,承首句而来,勾画出夕阳映照水中,红绿辉映而且匀和的色彩美。更有趣的是,古代写"水"的对联多用"半"字,而很少用"一"字,如上海市吴淞公园联:"剪取吴凇半  相似文献   

12.
谈课堂板书     
一我到一位朋友家去,见上小学五年级的小芳正在做语文作业:抄写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暮江吟》。我问小芳:“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知道啊,是‘白记义’,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我记在练习本上了。”我拿过小芳的练习本,见上面写着:《暮江吟》的作者白记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王卫……我看着“白记义、王卫”这  相似文献   

13.
“春花秋月何时了”,古往今来,“秋月”是一个吟不完的话题,牵扯多少诗人的情丝,引起多少词客的偏爱!这里,我们从古诗词的天空中撷几缕云彩,以飨读者。秋月是什么形状? 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说的是上弦月;李白的“月下飞天镜”(《渡荆门送别》),肯定是一轮满月;李贺的“燕山月似钩”(《马  相似文献   

14.
<正>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脍炙人口,清新秀丽,描绘了深秋季节江上优美的风光,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强烈情感和无比喜悦的心情。诗中比喻传神,颇具艺术匠心,无雕琢之嫌。这首《暮江吟》的创作背景,是白居易为了避免党争,自求外任,于是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写出了这首心情愉快的小诗。在诗中,深秋的景物是那样的动人,而在秋天的暮色下,  相似文献   

15.
古诗的艺术魅力在于“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因此,古诗的审美教学,应紧紧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一、诗中有画──色彩美大凡名家高手无不倾心于“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他们往往以精美的文字,展现出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请看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瑟瑟,这是指碧绿的颜色。诗人运用红、碧两色,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夕阳返照,水波不兴…  相似文献   

16.
又如:《暮江吟》一诗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两句中的“可怜”一词,我就采取指导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前一句中的“可怜”是可爱;后一句中的“可怜”是讲这个小女孩的处境值得怜悯。 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好途径。它能够收到点燃学生心中一盏“灯”,照亮学生眼前一条“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九册《暮江吟》诗中有这样一句诗“: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真珠”一词,有教师解释为“真正的珠子”,亦有教师解释“真珠”即“珍珠”。在我校五年级的一次统一考试中,默写这首古诗时,有许多的学生将“真珠”写成了“珍珠”。对还是错呢?一时教师们众说纷纭。其实“,真珠”就是“珍珠”。《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对“真珠”的解释皆为:真珠同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体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因此,古人所用的“真珠”一词即为今人常用的“珍珠”一词,古人习惯上将“珍珠”写作“真珠”。如唐贾岛…  相似文献   

18.
《暮江吟》是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节 ,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美丽景色 ,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全诗文字凝炼 ,通俗易懂 ,以时间为序 ,抓住了傍晚和夜晚不同时间里江边景物的特征 ,在读者的眼前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深秋风景画。教学中 ,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 ,画一画 ,写一写 ,从而学好这首诗。一、读一读 ,理解诗意这首诗语言质朴 ,诗意浅显 ,学生只要对照文中的注释 ,就可以大致理解诗的意思。1 指名朗读 ,注意正音。2 自读 ,参照注释或联系诗句想想“残阳”、“铺”、“瑟瑟”、“可怜”、“似”的…  相似文献   

19.
在人教版第九册语文教材中,编者选用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一诗.在教学这一课时,学到"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当学生们都沉浸在诗句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画面中时,"老师",一声高喊打断了学生们的遐思.  相似文献   

20.
暮江吟     
诗意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九月初三的月夜多么可爱,露珠晶莹像珍珠,新月精巧如弯弓。编辑洪静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 @青池 $华泰工作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