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邦重儒論     
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曾提及刘邦“不喜儒”。鲁迅先生则因此也认为刘邦是“不乐儒术”的,因而对郦食其这样的儒士,采取了“实以说客视之”的轻视态度。自古迄今这种观点不仅流行,而且似乎已成了定论。可是,综观史实,我们认为刘邦还是重儒和乐儒术的,那种刘邦轻视儒生,不乐儒术之论,实是有失偏颇。现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章碣有首《焚书坑》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从来不读书。”诗意是说,秦始皇过高地估计了知识分子的作用,干出了焚书坑儒的蠢事,而无补于他的“帝业”。殊不知,推翻他帝业的倒不是儒生,而是刘邦、项羽这些不读书的人。果真“刘项从来不读书吗”?未必然也。如果我们粗翻古书,还真以为他们目不识丁。据说,刘邦早年瞧不起读书人,当郦食其第一次进见刘邦时,刘邦还故意坐在床口,叫两个女子给自己洗脚,来表示他看不起知识分子,刘邦得天下后,陆贾在他面前常谈《诗经》、《尚书》,刘邦一听就不高兴,骂陆贾说天下是你老子从马上得到的,要诗书干什么?陆贾引经据典,慷  相似文献   

3.
在刘邦等人建立汉王朝的过程中,文人的地位有着戏剧性的变化。《汉书·郦食其传》载沛公麾下骑士之言,说“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果然,郦食其谒见沛公时,“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同书《陆贾传》又载,“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文人的尊严在统治者的戏弄谩骂声中扫地以尽,如此下去,自然不利于文学发展。但是,正如陆贾所言,刘邦“马上得  相似文献   

4.
汉初政治的理论基础问题,长期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无为"之术.此术是谁家学术思想,说法又是很多.有人认为是黄老之学,其代表作是陆贾《新语》.(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339页),有的说陆贾是儒生,根本不是黄老之徒.(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史》上册322页)等等.笔者对这两种观点,各赞成一半,认为汉初政治的理论基础不是黄老之术,而是儒家思想,即《新语》中的"无为".陆生是儒家.汉初自刘邦至于文、景,儒家思想逐渐占居支配地位,发展到汉武帝时,出现儒术独尊.  相似文献   

5.
陆贾在秦汉之际这一独特的历史时期,以其气势宏大的学人风范,做出了许多开创先河之举,如其《楚汉春秋》在命名和创作方面均在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赋作自成一派,在汉赋发展方面也有重大贡献;其主张“过秦”又引发后人,形成对秦政的系统批判。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审时度势引导刘邦倡儒、重儒,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秦失其鹿,群雄角逐,胜利的果实最终被刘邦夺取。刘邦在楚汉相争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一统天下”,又使“帝业”稳固地发展下去,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儒士在刘邦政权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所谓儒士,这里主要指读书人或“通古今,辨然否”的“能任事之人”,用现代语讲,即指知识分子。过去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刘邦是一位憎儒排儒的历史人物,其实这是皮相之谈。不错,刘邦早年是一个“不修文学”、“与人言,常大骂”的无赖。起事后,见戴儒冠的来客竟取下其冠“溲溺其中”,其“不好儒”远近闻名。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以及儒士作用的发挥,刘邦逐渐转变了认识。例如公元前207年,刘邦召见郦食其,因知他是儒生,有意坐在床上让两女子给自己洗脚,露  相似文献   

7.
秦汉之际有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姓叔孙,名通。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他幸免于难;秦二世时,他又虎口脱险;在汉初,他为刘邦创立汉仪,树立皇帝威严,官至太子太傅,成为秦汉之际最著名的儒生。 虎口脱险 叔孙通,战国末期鲁国薛(今山东滕县南)人,以精通儒学著称。秦统一六国后,叔孙通入京城咸阳任待诏博士,即候补博士。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相似文献   

8.
也评叔孙通     
叔孙通是西汉初年所谓的“汉家儒宗”①。对于他的评价历来是褒者多,贬者少,颇有不当。究其原因,这不能不与作为一种非宗教的、入世的儒家学说,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有关。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结构的中枢,而且在整个封建思想系列中,一直是处于绝对优势的支配地位,影响极为深远。今天,我国虽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但是封建意识的残余依然存在,一代儒宗叔孙通式的幽灵并未完全放迹,这是当今进行改革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思想障碍。如果我们能给予叔孙通这样的历史人物以正确的评价,对于荡涤封建思想的历史沉淀,建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佛教被官方制度化的近世日本,丧葬仪轨和祭祀礼仪无法摆脱佛教“寺请制度”的权威而实施。没有制度保障的儒生们通过《家礼》的阐释和实践,对丧、祭礼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以浅见斋为代表的儒生通过“去佛礼儒”礼仪路径,将“名分之守”和“爱敬之实”的儒礼思想播种于日本“水土”。以尾张崎门派中村习斋为代表的儒生则提出了不违背佛教现存礼仪,以“儒佛共存”的方式引导日本社会对《家礼》的受容。日本社会对《家礼》丧、祭礼的受容过程,是近世日本儒生以《家礼》为范本的他文化考察和儒学实践,其背后是近世儒生在缺乏治学入仕的途径下,在生命实践中进行儒学思想体认和“儒士”身份自我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地主阶级自战国时期登上政治舞台后,在选择统治思想的历程中曾长期徘徊摸索。汉代大体完成了这一过程,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汉代统治思想的演变、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一、儒家陆贾的“无为”思想;二、贾谊的儒家思想和文景时代的黄老思想;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统治思想选择过程中,陆贾不仅在理论上开了汉初“无为而治”的先河,也奠定了贾谊、董仲舒等封建统治思想的倡导者,集大成者的基础。陆贾曾为刘邦“祖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即《新语》。在平定诸吕以后,陆贾又向陈平献策:“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表现了陆贾是个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陆贾在当时政治和思想  相似文献   

11.
无为思想作为战国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共同“母题”,并非专属黄老道家,除黄老学派外,尤以儒家。无为思想最为突出。在汉初政治中,首先提出无为的陆贾不仅继承了儒家无为思想,而且在这一思想的时代改造中,将周公拉到了无为范畴中,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儒家的礼乐教化。由于刘邦的离世,吕后对陆贾加以排挤,这一思想逐渐转为黄老无为,其中完成转化最为重要的人物是曹参,在治齐的过程中,他抛弃了儒家无为,而采纳黄老无为,并最终推至全国。黄老的上台既是当时具体政治环境的综合后果,其思想特点也决定了它左政治峰活巾的暂时牲.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秦始皇加强思想专制措施的“焚书坑儒”,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讲解秦始皇“坑儒”的知识点时.大多数老师给学生的解释是秦始皇下令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和方士坑杀,“儒”指“儒生”。即推崇儒家学说的知识分子。如此会误认为秦始皇打击的对象是方士和儒家学说及其追随者了,道家、墨家、名家、纵横家等其他学派的支持者不在打击的...  相似文献   

13.
汉元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儒生皇帝。他全面施行儒生政治,使儒家学说与现实政治的结合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历史同样告诉我们,从汉元帝时期起,西汉王朝便进入它的衰亡阶段。先是汉元帝为太子时就曾向汉宣帝建议“宜用儒生”。汉宣帝斥责他:“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并感叹说:“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元帝纪》)儒家学说一经与现实政治全面结合,为什么反导致西汉王朝的衰乱?汉宣帝又何以不幸而言中?  相似文献   

14.
叔孙通制朝仪是将儒家之“礼”纳入大一统封建王朝政刑法度的嚆矢,亦是儒“礼”发生流变的一大关节;秦汉之后的儒礼源流概分为三途:制度礼仪、行为礼仪、礼学经典;各自源流形貌及其体现的儒礼精神不尽一致;作此历史“个案”观察分析,有助于认识儒“礼”现代性文化资源的范畴或层面,庶几厘清有关儒“礼”讨论中某些笼而统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叔孙通为"汉家儒宗",他为儒学在汉初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为儒学的全面兴盛奠定了基础。从叔孙通本人的性格特点及处世艺术方面出发,分析他身上具备的品质和精神,从而说明他"何以为儒";从他对儒学的贡献分析他如何从实用的角度使统治者认识到了儒学的作用,使儒学与政治初步结合,从而说明他"何以为宗"。  相似文献   

16.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偶题》这是杜甫在五十五岁那年(即唐代宗大历元年)秋天,对自己的思想和创作所作的总结。意思是说,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致力于诗歌创作,思想多取法于儒家。杜甫一生每每以“老儒”自诩,又以“腐儒”自怜。后人研究杜甫,也多从这方面去探索他的思想渊源,研究他的诗歌创作与世界观的关系,在文学史上是很少有人把他看成儒家的异教徒。只是前些年,在“四人帮”鼓吹的“儒法斗争”的谬论的影响下,有些人才用儒  相似文献   

17.
卢昌德 《茂名学院学报》2003,13(2):47-50,54
叔孙通制朝仪是将儒家之“礼”纳入大一统封建王朝政刑法度的嚆矢,亦是儒“礼”发生流变的一大关节;秦汉之后的儒礼源流概分为三途:制度礼仪、行为礼仪、礼学经典;各自源流形貌及其体现的儒礼精神不尽一致;作此历史“个案”观察分析,有功于认识儒“礼”现代性文化资源的范畴或层面,庶几厘清有关儒“礼”讨论中某些笼而统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从贾雨村看中国儒生的没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体现了古代儒生的生存常态,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儒生的没落。由于儒家价值论本身有所欠缺,加之强权政治的干预、欺凌,儒生很难能在入仕后坚持其原有的理想和信念,蜕变和分化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9.
西汉初年虽然以黄老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但儒家思想在诸如叔孙通、陆贾等儒家代表性人物的努力下,仍部分应用于国家统治之中。至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主张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面临着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对传统儒家思想加以改造扩充后更加符合时代要求,而汉武帝敢于突破前人的雄才大略为新儒学的萌芽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积极倡导新儒学,从而快速确立了新儒学的官方地位,在思想、文化、礼仪道德等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白生于一个祖辈经商的商贾之家。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万家”,从小就受到了多种思想影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而自己又不是专以儒术为业的李白,在他的诗歌中竞多次提到孔丘。而那个以“老儒”、“儒生”自许的杜甫,作品中提到孔丘的次数反而远远不如李自多,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力图解释这一问题。他们认为李白多次写孔丘表现了李白“不那么尊敬孔子”和“轻儒的思想倾向”;表现了李白“批儒嘲孔”的精神,甚至断定是李白“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