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锋 《教书育人》2002,(3):19-21
课堂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因此,瞄准素质教育、搞好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一位政治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就改进与优化课堂教学问题谈几点粗浅的想法。一、“形散神不散”散文写作讲究“形散神不散”,此法对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很有指导意义。政治课堂上,如果教师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或是单纯地由老师讲、学生听,采取“满堂灌”,如此教学,可谓“形不散”,但结果只能使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致使课…  相似文献   

2.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色,笔者以为,这个说法应成为新课改语文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特色。即教师这一主导运用自己的教学能力把握教学的主线,并在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得以积极地发挥。  相似文献   

3.
第二册 第五单元 【学习要点】 本单元为散文单元。 一、认识和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神聚,即形散神不散。先明确“形”和“神”的含义:“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而言,“神”是指散文的内在思想而言;外在形式包括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表达方式的采用等,而内在思想体现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再明确“散”与“不散”的关系:“散”与“不散”是相对而言的,是对立统一的;散的“形”可以使题材天地广阔,行文灵活自如,不散的“神”可以使题材凝聚在一点,主题鲜明;二者紧密结合,构成了散文这个体裁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活而不乱”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传统课堂中“活泼不足,严肃有余”的否定。课堂上的“活”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丰富教学情境的发展现、灵活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何界定“活”与“乱”?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存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肖云儒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确立了散文的最基本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这一论断准确地概括了散文的实质特点。“形散”即取材广泛,写法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神不散”或叫“神聚”,即主题集中贯通一体。“形散而神不散”的论断,是对散文特征的最准确概括,也是我们学习散文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复习课忌“散”,否则学生抓不住重点;也有人说复习课贵“散”,认为“散”正是复习课的特质。其实,复习课应该“形散神不散”,在“形”的自由中贯穿“神”的凝聚,在“神不散”的基础上,注重“形”的突破,以此确保生物复习课堂精彩、实效,且学生乐于参与。  相似文献   

7.
受着某些条条框框和理论的影响,散创作曾经出现了“模式化”的倾向,其中“形散神不散”的影响就很大。影响所及,弄得我们的学生。一谈到散。就说它是“形散神不散”,除此,便再没有了语言。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教任何体裁的文章时都要揭示作者的思路,散文尤其是这样。这是由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决定的。散文的这种“散”与“不散”的辩证统一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明确:某篇散文“不散”的立意是怎样通过貌似零散的材料得到表现的。这个“怎样”就是作者的构思,就是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因人而异的。散文其“形散”的特点更决定了每篇散文都各有其独特的思路。因此,备课时教师要  相似文献   

9.
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而神不散,这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对散“形散神不散”审美特征的否定,而提出的所谓“四不像”的新提法进行了反驳,对“形散神不散”这个散创作的审美规则提出了审美新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形散神不散”论断产生、发展、演变进行了回顾分析,既指出了论断合理成分,同时也指出其理论的概括局限性和束缚性。结论是“形散神不散”作为散文特点和本质的这一论断应该抛弃。  相似文献   

12.
“形散神不散”是文学创作中对散文这种文体特点的精辟概括。所谓“形散”是指在散文创作过程中突破时空限制,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而“神不散”是指立意深远,主题集中。散文的“形”必须紧扣并服务于它的“神”。在语文教学中,移用这一术语并赋予新意,这对于新课  相似文献   

13.
正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最显著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取材广泛,手法灵活,章法自由。所谓"神不散",是指中心明确,紧凑集中,始终不离开中心思想。"形散"与"神不散"是和谐统一的,既放得开——"形散",又收得拢——"神不散"。笔者认为高效数学课堂也应像一篇散文一样,要有一个主题,一个线索。数学中的形散,是指变化数学知识的外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式,如变化叙述的  相似文献   

14.
“形散神不散”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散文的本质特征,“形散神不散”论风行了数十年.随着当代散文的复苏和兴盛.这一论断已难以完全适应社会的飞速变化和当代人新的审美要求,新的“形散神不散”论认为.散文的“散”是指散文在取材、手法、结构、语言方面的潇洒随意、纵笔自如,“不散”是指散文表现出的真情、真境、真知.  相似文献   

15.
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散文,从表达方式上看,或叙事写人为主以托物寄意,或抒发激情为主以寄情言志,或议论为主以明辨事理,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或者叫做“形散神聚”、“形散神联”。“形”是散文的外部表象特征,“神”是散文的内在主旨灵魂,“形散神不散”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在散文教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进行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苏教版必修一)的教学时.总结完全文的结构后问学生:散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形散神不散!看到学生反应这么快,笔者心中很是高兴,因为这个答案是笔者早已预设的。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时.我对“散文形散神不散”这一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了思考,觉得这一论断需要推敲、商榷。  相似文献   

17.
黑河教驾驭好课堂在课改中,教师通过活化的课堂教学“解放”生。然而那些被束缚已久的学生,面对获得的“自由变,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一些教改课是“形散神也那么如何驾驭好课堂教学,使之“形散而神不散”呢一、对课堂中的不良现象应采取的对策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不良现象主要有:听倦、走神、睡意朦胧、小憩或呼呼大睡;讨论问题意尽,在进行下一个环节时,他们调整不过来;讨论时,谈论一些非相关问题,说怪话、搞小动作、看其籍等,总之是紧张不起来。针对以上现象,授课者最好不要打断正常的过程,更不要使问题扩大化,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它清新隽永,古朴自然;情感流露自然,似汩汩清泉;形式活泼,篇幅不限,读后如饮佳酿,回味无穷。一堂好的政治课也应该吸取散文的特征,给学生美的感受。散文化的教学语言:以朴实营造美感散文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语言的优美,朴素自然,清新明快,生动形象等。政治课堂教学侧重于理性分析,对逻辑性要求严密,因而常常使教学语言显得空洞、乏味,缺乏走进学生心灵的亲和力。欲使政治课堂教学弥漫一种散文化的氛围,其讲解词——教学语言的锤炼是非常必要的。要让经过锤炼后的教学语言,句句平白如话,然而浅中有深,…  相似文献   

19.
在争奇斗艳的文学园地里,散文,堪称为一种最古老而又青春常在的“母体艺术”长期以来一直被奉为文学的“正宗”。 正因此,自古至今,人们对散文的含义、分类、艺术特征和写作手法各抒已见,难成确论。但是,在当代文学观念中,四十多年来,人们一提到散文,最深的概念就是“形散神不散”。一谈到散文就离不开“形散神不散”。散文作者们也自觉不自觉地以此来规范自己的创作。“形散神不散”几乎成了散文创作的“黄金定律”。  相似文献   

20.
散文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取材范围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指中心不散,内涵不散。"语言"是散文的"魂",作者把自身的情感都融入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想象、比较去细细琢磨和品味这些语言,进而发现散文之美,体验散文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