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1923年,毛泽东主席到了广州。一天,他去夜校给工人上课。在黑板上写了个“工”字后说:“上边一横是天,下边一横是地,中间一竖上顶天,下立地,这就是个‘工’字。  相似文献   

2.
作文课上,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忽然抬起头,用胆怯的眼我看着我,欲言又止,但手中的笔始终不能落到纸上。过了一会儿,他又这样看着我。我看他那样子,知道碰到挡路的字了。于是我便和颜悦色地问:“×××,你什么字写不出?”见我叫他,他红着脸忸怩地站起来说:“‘可以’两个字怎么写?”顿时我的火气全上来了,真想大声呵斥他:“五年级学生连这两个字都不会写。”但我看到他那乞求而又可怜的目光,我强忍住了火气,把“可以”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有的同学听到他问这两个字,发出了嘿嘿的笑声。我向这几个笑的学生扫了一眼说:…  相似文献   

3.
读了彭龙驹同志《中学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分类》(《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9期)后,感到他虽然对通假字作了较详尽的划分,但却把古今字和通假字混在一起,混称古今通假,抹杀了古今字同通假字的界限,实际上取消了古今字。这是不合汉字发展的事实的,也不符合中学语文教材的实际。实际上,他自己也是很矛盾的,既说“古今通假,即甲乙两字一为古、一为今,从而造成通假”,又说“其实,这是字形的演变而造成的,严格说来,这不应算是通假。但在今天看来,毕竟成了两个不同的字。”由于“字形的演变”而“成了两个不同的字”,正好说明它是古今字,而不应该是通假字。所以,我赞成他的“严格说”,不赞成他的“矛盾说”。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主张读无字书,推崇游历,一生到过许多名山大川,可谓“汗漫九垓,遍游四字”也。对近在咫尺的南岳衡山,他是否登临过呢?此问题,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没有笔涉,他以后的诸多回忆谈话亦没有说及,因而几乎所有关于南岳景观的图书资料中,都未见有肯定性的文字回答。其实,毛泽东生前至少两次上过南岳山。一次是1908年,他十五岁那年,去南岳“朝拜香”,目的是祈妈妈病愈。此事,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亦曾提及说;“当他妈妈生病的时候,他去求神拜怫”。①一次是1917年,他于湖南一师毕业的前一年,大约在平时…  相似文献   

5.
外交部长李肇星在他的外交生涯中,曾做过5年的“新闻发言人”,是历届发言人中任职时间最长,也是最受欢迎的“外交部长发言人”之一。李肇星是如何做好新闻发言人的呢?他说:“发言人不是即兴表演、追求自我表现的演员,发言人必须掌握两条,说我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他的这两条,虽然合起来才15个字,但包含在其中的如何说话与如何做人的道理,却是值得人深深品味的。把这15个字品味好了,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合格的“新闻发言人”了。  相似文献   

6.
1、鸡蛋小贩有一个人带了一些鸡蛋在市场上贩售,他在一张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有一个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想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不久,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在那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二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结果所有的字都涂掉了。点…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一字师”1952年元旦,原在东北大学任教,后调任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的罗元贞写信给毛泽东,趁着向毛泽东祝贺新年的机会,汇报了自己学习毛泽东诗词的体会,并就对他尤其喜爱的《七律·长征》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这首诗颈联“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浪”字,与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浪”字含义相同,认为这样重复不妥。因为这是历来诗家所忌讳的,所以他建议将“浪拍”改为“水拍”,以避免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句的用字重复的现象。这样一改,“水拍”的“水”字,虽然与第二句“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  相似文献   

8.
经典     
社会上“经典”两个字用得多起来了。开初爱用这两个字的,是学院里的教授们,好像这是他们的专用品。后来教授用得多了,引出了好多人的不满,觉得这样大方地乱用经典二字,其行为如同医生开大处方,得个感冒,给一堆进口的高档药。后来,经典这两个字到处都可见,于是,只好对经典两个字进行研讨。说到经典,首先是请公认的经典人物发言,例如请马克·吐温。请他出来估计不会引起争议,比方说:“他那么年轻,称得上经典吗?”“他的作品有争议,能算经典吗?”这样的质疑在马克·吐温的“入典”资格上,还没有出现过。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各…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说的“黄豆”可不是普通的黄豆,而是我们学校的外籍教师。记得第一次和黄豆老师见面,他就吓了我们一大跳。可不是嘛,你看,他头戴毛毛的绒线帽,身穿厚厚的棉袄、肥肥的棉裤,可脚上居然踩着凉鞋,够“逗”的吧!他长得又高又瘦又白,高得像棵橡胶树,瘦得像根细面条,白得像层馒头皮儿。他走上讲台,什么话也没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大的中国字:“黄豆”。这两个字就像俩相声演员凑在一块:“黄”字又矮又胖,“豆”字又瘦又高,甭提有多滑稽。而且,两个字全都散了架,尤其是那个“豆”字,上面一横,下面一横都带着个弯钩,像雨伞柄儿,中间…  相似文献   

10.
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史”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说,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没有你,就没有我。  相似文献   

11.
“他成功的表演和唱腔是和他的勤学苦练分不开的”中的两个“和”一样吗?这句话中有两个“和”字,但这两个“和”的词性不一样,前面一个“和”字是连词,后面一个“和”字是介词。怎么区分呢?一、连词“和”连接的两个部分地位平等.前臂调换次序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两个部分,不能调换次序。如若调换,其表达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如:(1)我和他都是北京人。(2)我和他打电话。例(1)可以说成“他和我都是北京人”,“他”、“我”的位置虽已调换,但句子意思没有  相似文献   

12.
在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雪》,以其大气磅礴的笔触,宏伟壮观的意境,在山城重庆的文艺界掀起了一场空前热烈的讨论。当时文艺界的名流,借谈判的间隙,邀请毛泽东作了一次演讲。演讲结束后,有人问道:“假如这次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认真地说:“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代表两种不同的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他故意拖了拖腔,又接着说,“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说着,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豪迈的笑声。“那毛——”不待那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有一句名言,他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说。”“说”与“做”这两个字一换位置,马上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做事态度,让人回味无穷。这种由于字位置的互换,意思也随之发生微妙变化的语言现象,叫“易位”。  相似文献   

14.
请注意,避讳     
所谓避讳是指对于帝王和尊长不能直呼其名,比如某人的父亲名远送,你就不能当着他的面说恕不远送,他本人也不能说这句话。一般来说人名是两个字的避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宽容,他在世时规定只要不是“世民”这两个字连说,就不用避讳。这意思是说单一的世字,或者单一的民字都不用避。因此,在贞观年间,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照样叫民部,在人名中,虞世南,李世勣也不用因为有世字而改名。唐太宗去世之后,高宗李治即位伊始就下令天下避太宗皇帝的名讳,因而将民部改为户部,李世勣也改名李勣。如果帝王或者尊长的名字是单字,避讳就没…  相似文献   

15.
三人行     
说到三人行,我一下子想到“众”这个字。三个“人”组合在一起,稳定而美观。我不知是哪位“圣人”发明了这个“众”字,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他发明这个字的经过。他一直想创造一个字来表现“多个人组成的集体”这个含义。他住的地方有三个人,关系十分好,总在一起工作,挣到的钱按劳分配,三个人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因为他们总并肩行走,大家都称他们“三人行”,于是那人联想到把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字。可是,把三个“人”竖着由上到下排放,这字太长了;把三个“人”横着从左到右排放,这字又太宽了;苦恼之余,他猛然发现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决定,并很善于调节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另外两个人也十分听从他。那个一心想发明一个“众”字的人终于想到了将三个“人”字  相似文献   

16.
一位学生在完成《黄继光》一文课后的“读读写写”习题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于是,我把这位学生叫到面前问:“这儿还有什么词语没有写,是不是叫我帮你写啊!”他有点儿慌了,忙回答说:“老师,我去补写。”几分钟后,他把作业交来了,我一看,他把“持续”写成了“特读”。这时,我没有发火,却和蔼地说:“请你看一看,这里的字有没有写错?"第三次交来的作业,他虽把"特读"的第一个字改正了,但第二个字仍然是个"读"字。我压住火气,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认真地查查看,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第四次交来的作业才是全对的,于…  相似文献   

17.
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提出所谓“兼词”,即“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一身而二任。”提出“兼词”之说,这对古汉语研究是一大贡献,但他又说兼词中有的是合音词,即合二字之音为一字之音。急读之,是一个音节,即一字,缓读之,则为两个音节,即两字。所以,合音词可兼二字之用,可看作两个词。而另一部分却不是合音词。于是现在有些语法书就据此解释说:(这另一部分)虽然也是一个音节作两个词用,却只能说是合义而非合音词。①这种说法值得研究。因为,从兼词的形成上看,就是由两个音节“急读”为一个音节的,因而,它仍可照“缓读”的办法加以还原,来作为两个音节(两  相似文献   

18.
茶、茶     
一个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向大师请教从艺秘诀。大师说 :倒茶给我。学生恭恭敬敬奉上清茶一杯。大师以指为笔 ,以茶为墨 ,在玻璃板上写下两个“茶”字。大师写时 ,第一个“茶”是正常写法 ,第二个则是先写草头和“木” ,最后写“人”。大师说 :这两个字 ,就是两句话。你说得出么?学生沉思许久 ,终于悟出玄机 :第一个“茶”是人在草木中 ,这是说艺术创作不可以离开自然 ;第二个“茶”先有草木 ,后有人 ,这是说 ,自然是第一性的 ,而艺术创作是第二性的。这个时候 ,他大脑中出现了许多名人的话和从前老师的教导 ,“艺术是自然的儿子 ,绝不是…  相似文献   

19.
宋代有个秀才叫赵旭,京城会考得了第一名,眼看就要成状元了。不料,宋仁宗在审阅他的试卷时,认为文章中错了一个字,因为他把“具”字写成了“貟”字,便要取消他的状元资格。赵旭赶紧为自己辩解说:“这两个字是可以通用的,后者只是简写了一画。”谁知宋仁宗却十分不满地责问道:“倘若‘口’与‘厶’相通,那么,在上头‘兄’与‘允’相通否?在下头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谈。这判之前.毛泽东应邀对重庆各界人士发表演讲。有人直截了当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的小米加步枪能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吗?”毛泽东回答说:“蒋先生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加一棵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写的‘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