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使成式的定义进行讨论,从而进一步明确其特征及其判断标准。同时,依靠这一标准析取《世说新语》中的部分例句进行讨论,初探使成式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为后代史学家编写历史提供了示范,尤其是司马迁正直不屈的精神品质,影响了一代代后人。《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史记〉选读》作为选修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全面系统地了解《史记》的体例特点、人文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自身的品位,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史记〉选读》的教学要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使学生领略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使成式产生时期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成式的产生时期,学术界说法不一,分歧较大。要鉴别确定使成式,关键在标准。王力先生所讲的使成式特征难以作为鉴别的标准。确定使成式的标准当是:能使其变换为使动用法、兼语式,加“得”或“不”式、处置式等。以此新标准检验先秦部分语料,可确认使成式的产生时期在于先秦,而不是产生于汉代。  相似文献   

4.
《史记》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独具魅力。司马迁巧妙运用歌谣谚语,使《史记》语言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史记》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且熠熠生辉,显示了司马迁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精湛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史记》对朝鲜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英选》是朝鲜国王正祖御定编校的一部《史记》选集。正祖酷爱史籍,对《史记》评价极高,晚年指令群臣编印《史记英选》,并亲自参与编选、校注,使之逐步完善。《史记英选》备受重视,君臣广泛研读,深入讨论,深化了《史记》在朝鲜的政治与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史记》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清代李景星曾撰《史记评议》,对《史记》进行了逐篇的介绍和研究,但内容过于简单。故有必要按照《史记评议》的形式编一部《史记题评》,以引导人们正确地阅读《史记》。现选《平原君虞卿列传》等三篇“题评”刊出,进行一些必要的读解。  相似文献   

7.
简论使成式产生的时代及判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成式的研究一直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关于使成式的产生时代各家看法不一,其所见的史书资料没有太大的区别,故而产生各种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家对于使成式的早期形式及其判定标准的不同看法。因而脱离使成式的判定标准来谈使成式产生的时代是没有意义的,故而本文将涉及这两个方面。同时,在使成式的形式方面,V+O+C是否应归入使成式范围也是各家意见分歧的地方。本文限于篇幅及作者能力,只讨论最典型的V+C+O式。  相似文献   

8.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的生命主题。《史记》反映这一内容有四种形式 ,这四种表现形式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 ,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
以《史记》所写人物、事件为题材而改编的戏剧很多,仅《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杨燕起、俞樟华编)中,所收和《史记》有关的戏剧篇目就有233部.这些戏剧,对《史记》中所写人物、事件,有的做了改动,有的稍加改动,有的几乎不做改动(按《史记》中的情节框架设计结构,把《史记》中人物的语言直接用作唱词或对话).这种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史记》的内容丰富生动,为后世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历史题材;二是《史记》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有明显的戏剧性特点,易于改编成戏剧.在这两者中,后者更是主要的原因.《史记》的戏剧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戏剧性的情节结  相似文献   

10.
刘小林 《巢湖学院学报》2006,8(2):102-104,109
从文学的角度读《史记》,《史记》无疑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座高峰。司马迁的“情感判断”决定了其散文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史记》表达了司马迁至深的哀感和深入肺腑的惊心动魄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比较分析法,将《史记》与《左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史记》在采用《左传》的材料时,显现出以下特点:表现出司马迁独特的思想《史记》立场;兼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处理;显现出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语言更加通俗化。  相似文献   

12.
《史记》写人,不只重视事功,更关注"为人",《史记》"写人→写心→写魂"的指向,使其在开掘人性的进程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呈现一片"人的世界""性情世界",具有了"超史"性质,进入了人学领域。《史记》除了为中华述史,还为民族铸魂,读《史记》,如果只得到史的知识而没读到人物的魂,民族的魂,就是没读懂《史记》。  相似文献   

13.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的生命主题。《史记》反映这一内容有四种形式,这四种表现形式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太平广记》中的特殊被动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广记》一书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中古汉语的面貌,本文从中归纳了中古汉语的三种特殊被动句:“为A见V” 式、动词后出现宾语的被动句、被动式与使成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主题。本文对《史记》反映这一内容的四种形式进行了重点论述,并认为这四种表现形式,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在《史记》的一些纪传中,使用了类传方式写人叙事,但《史记》中到底哪些传纪属于类传,至今人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史记》中的类传共有《外戚世家》《刺客列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等11篇。《史记》中的人物类传具有先议后叙、详略结合两个鲜明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与中国古典传记(二)张新科《史记》对中国古典传记的贡献《史记》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史传的传统,使中国古典传记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史记》对中国古典传记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形式《史记》以前的著作在写人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史记》中人物具有强烈的价值诉求,因而《史记》的内容充满了追求永恒价值的渴求,激励人们追求生命的理想境界。关注人物的"价值生活",反映人物的"价值诉求",使《史记》具有了丰厚的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对《史记》文学性给予界定。它从前人对《史记》文学性的认识过程及今人对这一认识的分歧谈起,指出如今问题的症结和焦点已经不是《史记》是否使用了文学手法问题,而是《史记》是否具有文学创作的性质问题了。文章分别从道理上和实质上─—着重从所写内容对象(以人物为中心,对人物“为人”特别关注,使笔下人物具有了文学上“人学”的人的特点;写进了作者的人生体验、生活发现以及作者的理想、追求,是经过审美观照之后的审美创作)、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动机(不但有历史家的强烈使命感,还有文学家的创作冲动;不但为中华民族述史,而且为中华民族写心,把自己作为民族的良心)、作品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方法(重点从心理描写、人物语言、人物典型化考察分析)、以及将《史记》及《史记》据以为素材的那些先秦典籍中得到的实证几方面进行论证。同时,本文就《史记》文学性的概念、《史记》的文学创作性质与《史记》作为“实录”的关系作了简要界说。  相似文献   

20.
《史记·六国年表序》关于“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的记载,使一些人误认为秦始皇烧尽了各诸侯国的史书。《人文杂志》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发表《史记取材于诸侯史记》一文,认为司马迁生时诸侯史记犹存,而且为《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