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范长江通讯集 怎样评价一位知名作者,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对其作品进行认真剖析:如何对一个人的作品进行解读,两个方面的意见是应该听的,一是编者,一是读者。编者是发稿者,读者是接受者,编者为何选择这个作品发表,他是怎样认识作品的.如何评价作品的;读者读了作品后有何受益,有何意见,  相似文献   

2.
争取读者的阅读是报纸副刊连载的终极目的,所以报纸副刊连载作品题材的选择尤为重要,连载作品要吻合读者的阅读口味,要对所选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才能选择适合读者受众广泛阅读的作品。副刊连载的作品选择和读者定位最为关键,曾经是报纸最大的卖点。要办好报纸副刊的连载,编辑要不断提高文学修养,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学习创新,要调研图书市场掌握信息,因为编辑的修养,决定着报纸的品位。编辑要有大格局,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读者的需求,才能保持副刊连载的格调和品位。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方法,它把作家、作品、读者联系起来,把读者作为与作家、作品并行的文学研究对象。接受美学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读者“再创造”理论。作品与读者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读者,也就没有作品存在的价值。将接受美学引入新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我们研究新闻读者提供了一个新观点、新视野。研究新闻的现象,只见传播者,忽视接受者,是不完  相似文献   

4.
科技写作中语言运用的最佳交际效果原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司有和读者阅读科技作品,究其本质,是一种科技信息的书面交际活动过程。其交际效果,指的是科技写作的作品在进入信息书面交际之后,作品的主要信息被读者理解的程度;读者理解得越多,其交际效果越好;读者理解得...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认为,未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只能是"第一文本",经过读者阅读后的作品才是"第二文本"。阅读使作品的意义得以实现。图书馆导读普遍存在居高临下、忽视读者的倾向。接受阅读理论中关于"第二文本"的观点为图书馆导读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即重视读者对作品的阐述及读者阅读经验之间的交流和分享。面对网络环境下阅读载体、阅读方式的改变,图书馆必须调整传统导读的内容与形式,并在此过程中寻找阅读理论和导读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从"第一文本"发现转向"第二文本"发现。  相似文献   

6.
几米绘本的创作理念符合读者认知心理,凭借独特的创作视角把被动接受式的读者变成了主动探究式读者,促进读者的自我构建与发现,这是它畅销不衰的内在动力所在.通过对几米作品的比较研究,让我们认识到,编辑在遴选选题时,应该去选择那些易于体现读者主体地位的作品,尊重读者就是把握市场之道.  相似文献   

7.
如何引导读者对科幻作品产生兴趣,如何把科幻作品写得适合读者阅读,这都是科幻作者们应该迫切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嘉莉妹妹》与中国读者的视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芳 《青年记者》2016,(5):58-59
根据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的观点,文学创作的最终完成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实现的.文学创作是作者与读者共同构建的循环过程,二者通过作品被连接成一个整体.文学作品的价值受到与读者和作品相关的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借助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理论分析《嘉莉妹妹》这部小说在当代中国被接受的原因,以及在接受过程中读者对作品的二次创作.  相似文献   

9.
把枯燥的经济新闻变得生动有趣,不但采访要深入,写作时还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这样写出的新闻才能可视、可听、可感,才能更吸引读者。所谓可视、可听、可感,是指新闻作品能为读者展现出场景画面,让读者听到来自现场的声音,让读者感受到现场的氛围。这样的作品能够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读者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郭毅 《新闻传播》2009,(9):52-53
网络读者期待视野的存在,引导着网络文学作品的生产。同时,网络文学作品的传播,也影响着网络读者的期待视野。谁在读?读什么?为什么读?这是审视网络文学读者期待视野的基础。在网络文学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存在被引导与独立选择的困惑,审美与消费的分野。  相似文献   

11.
好的新闻作品如同好的文学作品,耐人寻味,历久弥新。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读者不仅对作品中的事件记忆犹新,还能通过作品领略到作者的文学功底,也就是说,从一篇新闻作品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专业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还可看到作品本身透射出的作者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编辑在出版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出版行业的发展和作品的质量至关重要。编辑的创新可以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修改和呈现等方面。首先,编辑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读者喜好,选择具有独特价值和吸引力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其次,在修订和修改作品时,编辑可以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使作品更加精炼、流畅和有凝聚力。他们可以提供新颖的观点和见解,推动作品在思想和表达上的突破。同时,编辑还可以运用创新的设计和排版技术,使作品在视觉上更吸引人,使读者在阅读体验上更加愉悦。编辑的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对于作品的成功发行和读者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编辑在出版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罗 《出版广角》2013,(9):20-22
好作家和好作品同样需要宣传。这是目前国内图书市场最缺乏的一个环节。利用电视和网络等大众媒体在出版商、作者和读者之间加强沟通,让更多读者了解作家和作品,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朗读的意义     
以为读者奉献一个唯美的有声世界为宗旨,北京大学出版社特邀请曹文轩先生从其所有作品中挑选出最适合青少年阅读和朗读的作品,并将部分内容由专业播音员进行朗读。本套丛书共8册,按照成长、人生智慧、情感、生命等主题架构,既有其已经出版和发表过的作品精粹,也有其最新创作,突出了作品对读者的成长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木心先生的书在我国陆续出版,木心这位海外华裔作家越来越引起读者的关注。本刊发表几篇关于木心作品的评论文章,以帮助本刊读者了解木心先生的作品及部分有关人士对木心先生、木心作品的评论。当然,这些评论乃一家之言,为了使读者对评论有真切的了解,我们也未完全按我们的观点对评论进行修改。“实事求是地讨论有争议的作品”是我们的办刊宗旨之一。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胡粲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军事新闻工作者,只有心中装着读者,写读者所需,一切为了读者,牢牢树立"读者意识",才能认识读者,适应读者,进而赢得读者。孙晓青的读者意识,使其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把自己与广大官兵置于平等位置,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新闻必须“动”起来新闻作品首先是给读者看的,其最终目的是为读者传递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把事实介绍给读者。不能想象,一个语言枯燥乏味、内容呆板沉闷的作品,能够吸引并打动读者,使读者得到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信息。部分人的新闻观片面强调作者的主体地位,认为新闻作品是作者的产品,写什么、怎么写,作者有很大的主动权,读者只是处在被动地位。但是从大众传播的观点来分析,不难发现,传播的受众对传播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效果。所以,新闻作品只有“动”起来,调动起受众全部的感官神经,全方位的传递信息,引发受从接受渴望,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效果。同  相似文献   

18.
编辑活动是指向读者的一种活动,通过编辑,让作品或者文本作用于读者,编辑的目的才能达到.在作者、编辑和读者的三边活动中,读者是受动者,也是目的,因此,如果忽视了读者的接受心理,这样的作者和编辑是不可想像的.在这方面,接受美学的理论十分重视读者对文本生成的重大作用,甚至认为读者本身就是文本的一个有机因素.这些理论对编辑学研究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Wolfgang Iser,1926-)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认为一部作品完成之后、为读者接受之先,便已隐含着读者.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的赵元任是一位极具天赋的音乐创作人。。为了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赵元任的歌唱作品,笔者以《海韵》为例,细致地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希望对读者认识《海韵》以及赵元任其人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对第二届“中华杯”多媒体作品大奖赛的宣传和产品推介,本刊特推出中华杯参赛作品自荐栏目,向读者介绍参赛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