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琼林雅韵》的编著适应了明代中叶逐渐兴盛的南曲的创作及演唱需要。这部韵书平声不分阴阳,全浊声母依然存在,入声派入三声,其语音上的特点既不同于正宗北曲韵书《中原音韵》,也不同于正宗南曲韵书《洪武正韵》,颇有些不南不北的味道。这是由入明之后处于上升阶段的南曲积极吸收北杂剧的成份,进而演化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南北合腔(套)所决定的。这种新的戏曲形式用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入声字的处理上:入声字既可单独押韵,也可与平上去声通押,运用灵活。《琼林雅韵》平声不分阴阳,而又入派三声正是这种南曲用韵的记录和反映,因此它是一部南曲曲韵专书。  相似文献   

2.
《阅读》2011,(6):F0004-F0004
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前来摘果的人却接连不断,树下都踩出了小路(蹊[xi]:小路);而味苦的李子就算结在大路边也无人问津。比喻一个人的品行、学问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3.
《幼学琼林》是在启蒙教材《三百千》向《四书》、《五经》过渡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其书名有两重寓意;其编排有方,卷类条目清晰;内容丰富堪称蒙学教材中的“小百科”全书,兼有“成语小词典”之称;语言采用两两相对的骈句式韵语,富有节奏美。此书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作用,须以现代观念审视其内容与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切韵>一书的编纂目的、方法、原则及我国语言的发展来判断,此书为单一音系,并非综合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原音韵》音系有无入声的争论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由于这场争论牵涉到近代汉语共同语声调系统的确立、现代汉语共同语声调系统的来源以及《中原音韵》音系韵书的研究等重大问题,所以参加的人很多,争论也异常热烈。许多著名的音韵学家纷纷著文参加辩论,分别从韵书、序言、起例、作词十法、戏曲押韵等方  相似文献   

6.
《八音定诀》入声韵体现了不同历史层次的语音特点,对于正确认识与研究汉语近代音特别是入声韵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白异读作为汉语历时方言中特有的一类语言现象,在反映北京话时音的一些重要韵书中多有保留,比如《中原音韵》《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李氏音鉴》等。清初韵书《音韵清浊鉴》为大兴人氏王祚祯所编,其成书受《中原音韵》影响较大,韵谱中入作三声的类别里也保留了不少文白异读词。《音韵清浊鉴》作为北音系韵书之一种,所保留的这些文白异读及其所呈现出来的若干特点,对于北京话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有明显的受司马迁《史记》及屈原《离骚》影响痕迹。《红楼梦》开卷的“开宗明义”与《报任安书》中的有关段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芙蓉女儿诔》则是直接摹仿屈原的《离骚》,而楚辞中的“草香美人”,与《红楼梦》中的“女儿国”同是文化思想的符号,曹雪芹是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9.
对《长恨歌》的主题意义,人们的理解有较大的分歧。而我认为这是一首对李、杨坚贞爱情的赞歌,理由有:一、作者以"长恨"为题,即已点明了诗的主题。二、唐明皇是一个有情有意"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至诚君王。三、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尽情描写了玄宗对贵妃的思念。  相似文献   

10.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1847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了一篇特写《霍尔与卡里内奇》,受到了进步读者的热烈欢迎.于是,他连续在《现代人》上发表了二十篇特写.1852年,他又增补了一篇,共二十二篇,出版了取名为《猎人笔记》的单行本.1880年,作者又增加了《且尔托泼哈诺夫的末路》、《车轮子响》和《活尸首》,共二十五篇,出版了最后定本的《猎人笔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离骚>的植物崇拜观念及巫术化的楚地文化氛围,认为<离骚>的原创意图在于作者施展巫师式的想象,向楚地最高神灵东皇太一陈词,以求获得超自然的神力,从苦难现实中解脱.文章从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审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大版《大学语文》教材在编选的指导思想、选文的思想性、编辑体例及知识的系统性等方面均存在着缺憾 ;“大学语文”不应仅被视作工具学科而应看作一门人文素养学科。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可歌、可舞、可诵,开了语用美的先河。本文就《诗经》的社会背景及其所反映的祭祀文化、礼乐文化以及它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创造等方面,从语用学中最重要的礼貌原则入手,旨在揭示《诗经》是语用美真正的发端,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诗经》进行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试论《桃花扇》的人格意识孙丕文汤国梁孔尚任历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而成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名著《桃花扇》,借李香君、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形象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灭的必然性,从中张扬、赞颂的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人格意识。人格一词的涵盖面较广,通常...  相似文献   

15.
本以历史悲剧《屈原》的作郭沫若在抗战时代背景下对战国历史的独特认识为基础,阐明了该剧“借古喻今”的根据及伦理意义上的“崇高美”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剧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上的道德倾向。  相似文献   

16.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这一对照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以多方面的实践和运用,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对比、情节与场景对比、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自身的美丑对比,以及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对比这几个方面.雨果运用多样的手法,通过小说中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比的艺术原则,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卷,表现了他一贯创作的核心--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回归的苏联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中,普拉东诺夫作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天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令人困惑的是,人们对他的研究越深入,越感到“要和他处于同一位置,还需在精神上作出巨大的努力。”这是因其独特的象征、夸张、怪诞的艺术风格,和其思想的深刻所致。普拉东诺夫曾是一个热情讴歌时代狂热的革命知识分子,但最后因不能“长久地忍受真理与现实之间的断裂”,  相似文献   

18.
一 文体是独立成篇的文章的体裁或样式,是文章构成的一种规格和模式。它反映了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文体的本质在于表达思想,选用何种文体样式表达思想,是由社会生活表达需要决定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思维活动的发达,人们从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中创造出了五花八门的文体样式。在我国历史上,文体样式经历了若干次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我们姑且叫它文体革命吧!  相似文献   

19.
试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张丽丽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而在《围城》中作者所要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人们的虚伪面孔。以漫画夸张手法嘲弄、揶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通过对留学生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间大学,从...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极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远古社会的历史风貌,它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是从远古到周代社会的文化积淀。作品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