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萍 《考试周刊》2009,(45):57-58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课程改革将给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知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任文娟 《小学生》2010,(12):23-24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通过“自读、自选、自悟、自创”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刘臻 《知识文库》2023,(1):52-54
<正>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而教师需要抓住这有限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无限的“价值”。目前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欲望,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打造高效率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双减”思想的作用下,小学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把教师的“教学”与“合理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双减”,接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深度学习背景下,语文创新教学倡导的是,学生应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语文创新思维。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研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文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为例,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是人们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刻不容缓。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因素包括教师的主导因素、学生的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要提升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就是要从提高教师“教”的策略、提升学生“学”的策略、环境因素的改进切入,为教与学构建个性化桥梁,以期对提升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苑春霞 《新疆教育》2013,(7):158-158
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承担语文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学生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并且,《课程标准》还为教师系统规划了小学语文“六大学习任务群”,充分说明了“任务群”在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要以“任务群”为基本参照,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品质。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用好语文这门工具.又要凸现小学语文的人文精神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相似文献   

11.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母语的一门核心的课程。语文课堂是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平台.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意义的。通过课堂上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在教师创造的课堂情景之下,小学生的母语知识得到了发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12.
张善丽 《新疆教育》2013,(15):110-110
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仲玉霞 《甘肃教育》2013,(20):56-56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当今,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态势——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已形成共识,教师开始重视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和自主生成。但是,课堂中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不能遗忘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否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首先,要抓好语文本体的学习,抓听、说、读、写训练这个基础。当前谈论较多的论题之一是“超越”,“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超越”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但“超越”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超越要得法,要适度,要从基础出发,从文本出发…  相似文献   

15.
不论哪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应着眼于改变和促进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认知。新课标理念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心理、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习惯。作为一门极具人文性与综合实践性的学科——小学语文,应在创新方面领先于其他学科,使语文教学成为重要的创新基础,让小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在思想、审美体验、精神品味等均有所进步与发展,充分彰显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针对乡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几点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杨慧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做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树立学生的美好思想。因此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趣味性、知识性强,为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一、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汉字的发展与演变,简化汉字的特点与规律等,设计出许多创新训练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如《乌鸦喝水》一课,可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导入新课时出示课件上的乌鸦图,让学生比较“乌”和“鸟”,“鸦”和“鸭”的字形和读…  相似文献   

18.
朱言刚 《考试周刊》2023,(39):31-35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表现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既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科学合理地教学,又顺应了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呈现出强烈的“表现欲”的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以小学三年级语文统编版教材作为载体,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将表现性学习融入课堂的内涵及现状,探求实施表现性学习教学的具体措施,旨在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关参考,从而创造出高效性的语文课堂,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职前教育的专业课程,在提高小学职前教师理论素养和培养其教学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都严重抑制了这门课程的积极作用.为了提高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内容,构建自学汇报式、观摩模仿式、协作探究式、主题探讨式、操作演练式等多元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反复实践体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法理论知识,培养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