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人的意义     
人是“作”出来的。没有作,便没有人;正如没有说,便没有话;没有走,便没有路。话是说出来的,路是走出来的。但说话、走路,得有主体,即,有人说,有人走。然而作人(heinghuman)却没有主语,因为当你说“谁”作人时,未有作人,便有了人,这是矛盾的。但作人的“作”不是做工的“做”,不是做馒头。做原子弹。作人不是动宾词组。“作人”是系表结构。作人的“作”是系词,即为人、是人、成为人,而不是造出一个人。只有人才需要作,作而后有人。作人的作,具有本原、初始、本体的意义。自始就是作人,而不是人。没有“作石头”、“作…  相似文献   

2.
有些老师,看到参考书上写的成語全是四个字的,于是认为四个字的都是成語,結果把“紅旗飘扬”“共同前进”等等也说成是成語。显然,这是不对的。成語有广狭二义。广义地說,凡是习慣上常常作  相似文献   

3.
作不囿于成说,不迷信权威,唯真是求。通过用《七月》本及其他相关的献,对当今几成定论的《七月》“奴隶(农奴)作”与几被推倒的“周公作”二说,进行多角度的、事实求是的考辨,从而得出:前不能成立,后确然无误。  相似文献   

4.
9.逆喻:本体与喻体呈逆向形式的比喻。逆喻与倒喻的异同:相同之处都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不同的是,倒喻的本体与喻体次序颠倒,二者有修饰或限制关系,而逆喻是本体作喻体,喻体作本体,二者无修饰或限制关系。逆喻分三类:一,把“A像B”说成“B像A”;二,把“A是B”说成“B是A”;三,在诗歌中喻体与本体并列。例如:  相似文献   

5.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 ①“离家”:一作“离乡”。作者三十七岁成进士,在此以前就已离开故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②“无改”,一作“难改”。“衰(cuī),有两说。一说,头发疏落,“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另一说,“衰”,同缞,古时丧服,用粗麻织成,色白。这里的“衰”,是取色白之意。“鬓毛  相似文献   

6.
清人金圣叹,作《不亦快哉》文,竟成一体,仿作者不乏其人,如现代有林雨堂,当代有三毛、李敖、贾平凹。本人读书成瘾,故买书成癖,中多趣事,亦欲一吐为快,遂也来凑凑热闹,不敢说“话作”,只能说“效颦”。少时家居乡下,偶尔进城,必先到书店,距书店三二百米处,...  相似文献   

7.
说“作”话“做”周希文“作”与“做”用法有什么异同呢?现在就这一问题作个简略分辨。“作”,《说文》释为“作,起也;从人从乍。”形声字,本义为起身,引申义有开始、兴起,又引申为工作、制造、从事各种活动。“做”,据《正字通》说:“做,俗作字。”于是,“作...  相似文献   

8.
“四百年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著名的画家。”如果要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你会怎么说?说成“达芬奇是意大利人,他是四百多年前的著名画家。”行!说成“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他是四百多年以前的人。”行!说成“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有个著画家叫达芬奇。”行!说成  相似文献   

9.
诉诉,古文字作①,《说文》:‘法也。”也写作“搜”,特指把委曲告诉别人,例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授于王”;也指一般的告诉、诉说,例如《琵琶行》中的“似诉平生不得志”句。现代汉语中一般地讲来。“告”与“诉”都有把事情、原委、情况等陈述给别人的意思。然而“告状”不能说成“诉状”,而“诉讼”也不能说成“告讼”。lh,古文字作②,《说文》解释为“客也”。《段注》:“此与欠部欣者义皆同”,即“:斤”是“欣”的异体字。《说文》:‘锨,笑喜也。”打心眼里高兴而面露喜色叫‘掀”。后来,“…  相似文献   

10.
1.引言1·1“一方面……一方面”是一对使用频率很高、用法灵活多变的关联短语。用来连接相关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关的两个方面,组合成为相关性的或对比性的联合整体,作各种结构成分。后一个“一方面”前边可以加“另”或“又”,说成“另一方面”或“又一方面”,也可以说成“另方面”。例如: (1)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自卫。(鲁迅《准风月谈·喝茶》)  相似文献   

1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这两句名诗,不但已经家喻户晓,而且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但对其中字词的解释,似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对“横眉”二字,迄今我所见到的注释和讲解,都把“横眉”说成“怒目而视”或“无比愤怒”。有一篇专门论述“横眉”的文章也说“‘横眉’意思就是‘瞪眼’,就是怒目正视。”并以鲁迅的“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作为旁证(《文史哲》七七年第三期《“横眉”小议》),这是  相似文献   

12.
佳谜趣事     
老板请酒李秀才好酒,也善猜谜,一天,他照例来到“太白楼”酒店。王老板一见是李秀才,便笑说:“我出个谜你猜。”说罢吟道:“唐虞有,尧舜无,商周有,汤武无。”李秀才道:“我将你的谜底也作成一谜,你看对不对:‘跳者有,走者无,高者有,矮者无,智者有,蠢者无。’”李秀才接着说:“右边有,左边无,凉天有,热天无。”王老板又道:“哭者有,笑  相似文献   

13.
谈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组成成分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数的成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胸有成竹”、“草木皆兵”、“杞人优天”、“自相矛盾”等等也有一部分成语不是四个字的,例如“一窝蜂”、“一举手之劳”、“五十步笑百步”等等,但这只是少数。成语的结构和组成成分都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更换或增减里面某一字词。例如,“千方百计”不能说成“千方万计”;“南腔北调”,不能说成“东腔西调”;可以说“一清二楚”、“七嘴八舌”,但是不能说“七清八楚”、“一嘴二舌”。成语中也有很小一部分在结构和组成成分上古今是有变化的,例如“四通八达”,古时是“四通五达”;古时说“看帆使舵”,现在说“看风使舵”。有些成语,它的几个组成成分习惯上可以互换使用,例如,“一发千钧”可以说成“千钧一发”,“同工异曲”可以说成“异曲同工”,调换后意义不变。还有些成语,在应用时,为了适应某种表达上的需要(如为了强调某种意思和照顾句子的节奏等等),有时也可以灵活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字慢读成两个字又只表示一个字的意义的字,叫做“慢声字”。这种字,现代汉语里也是有的,如北京话中把“有”说作“爷九”,吴语中把“一”说作“郁结”。不过,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例如:一个字慢读成两个字又只表示一个字的意义的字,叫做“慢声字”。这种字,现代汉语里也是有的,如北京话中把“有”说作“爷九”,吴语中把“一”说作“郁结”。不过,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例如:  相似文献   

15.
假借字与古今字有些假借字长期借用,久借不归,喧宾夺主,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假字变为“正字”了。如容貌之“容”(《说文》:“容,盛也”),歌颂之“颂”(《说文》:“,颂兒也”),仁义之“义”(《说文》:“义,已之威仪也”),友谊之“谊”(《说文》:“谊,人所宜也”)。也有些后来又特地为它新造了字。如作突然解的“猝”(《汉书李广传》:“然虏卒犯之,无以禁。”师古曰:“卒读曰猝”)。又如回避之“避”《论语微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经传均作“辟”。)有了新造字,则新造字名正言顺成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作水平是体现学生语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作创新可以说是语创新的重头戏。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的。作创新应该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严华银先生说:“在写作中,能写出富有新意的章,也就是有创新能力——否则,连作家也成了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人了。”学生在作中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挥了自身的想像能力,那么,便是有创新。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以来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 ,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学理论指导的错误 :“语言说”、“工具说”、“例子说”、“能力说” ,皆各有偏颇 ,难于成立。建议改“语文”为国文 ,对语文教学作正本清源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8.
文体发生论是文体学研究中的“基础工程”。我国报告文学研究始于三十年代。此间,即有学者对这一新文体的发生作了初步的研究。其后60余年,数代研究者对此论析颇多。关于报告文学的发生期,各家要说有古己有之说,起于近代说,起于“五四”前后说,起于30年代说等。其实,文体的发生有着一个运行的过程,中国报告文学并非成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法国美学家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英国美学家浮尤·李、法国美学家巴希等人对“移情说”的研究,使得“移情说”成了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对西方近百年来影响颇大。三十年代朱光潜先生就介绍过移情说,在我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实,“移情”在《诗经》中就已广泛运用,在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中亦有过论述。本文想就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审美移情作一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左传解题     
一“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汉书艺文志”说这部书是和孔子同时的鲁太史左丘明为注解“春秋”而作的“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在叙述孔子作春秋以后,也说:“鲁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可见自汉代马、班诸家(?)把左传看成和公羊传、穀梁传同样性质的作品,是传春秋的,并且是与春秋同时先后成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