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科学》2005,(3):39-40,57
一、转变观念,坚持"两个输送"的办学目标 一是转变"农村初中只为升学服务"的观念,树立了"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兼顾"的教育观.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认为农村初中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上级学校,特别是普通高中输送合格新生.这种"农村初中只为升学服务"的片面的教育观,在自觉不自觉地主导着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行为和一些领导干部以及社会舆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也严重影响了学校全部职能的发挥,使一些感到升学无望的学生中途辍学.  相似文献   

2.
要农村初中教育去向何方?是为升学服务还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基于农村现状,分析了农村初中教育农村性、实用性等特点,提出从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等六个方面考虑在农村初中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农村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一、转变观念,坚持“两个输送”的办学目标一是转变“农村初中只为升学服务”的观念,树立了“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兼顾”的教育观。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认为农村初中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上级学校,特别是普通高中输送合格新生。这种“农村初中只为升学服务”的片面的教育观,在自觉不自觉地主导着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行为和一些领导干部以及社会舆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评价,也严重影响了学校全部职能的发挥,使一些感到升学无望的学生中途辍学。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普通中等教育也进行了改革。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高中实行的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单一办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单一模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全国很多地区对普通高中办学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教育受传统就业思想的束缚,形成了一种单纯升学教育的模式。这种一切绕升学转的应试教育,使广大学生都挤到升学成材的独木桥上,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据统计: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在陕西农村仅占20%——39%.这就是说,在陕西农村,每年将有7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升学无望,这批学生由于学习的近景动机受上阻,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加剧了分化的进程。毕业后,他们要回当地参加生产动,然而由于他们在学校受到的是升学教育,缺乏参加生产劳动的思想准备。回乡后,他们既不安心,又无一技之长。因此,这种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导致了劳动力素质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严重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6.
一、立体化综合教育模式的提出众所周知,农村初中教育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而目前农村初中教育不管是从教育质量、规模效益还是管理绩效上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处于薄弱环节。并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出现了大量具有农村、城市双重特征的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是立体化综合教育模式提出的现实基础。传统农村初中教育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突出应试能力的培养,片面强凋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忽视为当地农村培养合格劳动者,结果是少数精英升学跳“农门”,大量升学无基础、务农无技术的“双无”学生回流到农村。这种典型的选择型办学模式已不适应城乡结合部的新情况、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此,探索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初中的办学模式,构建满足城乡结合部特殊需求的人才“立交桥”,对推动整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湟中县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从1999年初开始在全县10所农村初中进行了教育改革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影响,农村初中形成了单纯为升学服务的应试教育办学体制,严重脱离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自身改革需要考虑,我们认为彻底改变农村初中应试教育模式,紧密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调整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的初中毕业生,突出为农民、…  相似文献   

8.
农村初中教育去向何方?是为升学服务还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基于农村现状,分析了农村初中教育农村性、实用性等特点,提出从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等六个方面考虑在农村初中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农村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参考》2006,(7):I0004-I0004
从1994年起,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进行了高中阶段办学模式的改革,设立了外事旅游班,在扎实完成普通高中课程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化礼仪素养等,多年来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外事旅游班历年高校录取率均保持100%,其中本科录取率稳定在60%以上,外事旅游班已成为苏州市区众多初中毕业生升学的首选,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教育品牌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不少地区将初中毕业考试与升高中选拔考试合并(姑且称为毕业考与升学考的“两考合一”形式),并作为重要经验之一,大加褒奖,大有成为固定模式之势。笔者感到这种考试模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不符,理由是:一、“两考合一”不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以为采用“两考合一”方式能使学生减少参考次数,从而减轻过重负担,这纯粹是倡导者的一相情愿。实际情况是,它非但没能减轻学生负担,反而加重了学习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的负担。因为,当今的初中升学竞争几乎达到白热化程度,面对“一考定终身”的巨大压力,许多学校都尽量压缩授新课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施的是,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把“升学率”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造成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束缚了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喜的是,围绕初中学生的科学评价和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在上海、深圳等地拉开了序幕,这种一改过去仅凭一张试卷定学生好坏的新的考核模式,注重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淡化分数,强化全面测评,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80%以上,而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单一,"离农教育"、"升学教育"仍占主要地位,学校的办学模式不能满足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的基础上,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需要整体规划。追求农村学生"毕业升学有奔头、回乡务农有技术、出外谋生有出路"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不少小学生免试进入初中学习,如何更科学地评价小学的办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成为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急需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让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感到科学合理、清楚明白、切实可行的评价模式。1999年春季,我校正式开展“教学质量展示性评价”的改革与实验,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的认可和肯定。实施3年来,这种评价模式不断得以完善和优化,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且学有特长的学生。○何为“展示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农村初中教育目标看农村初中办学模式肖洪寿农村初中应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并采取何种办学模式来实现其教育目标?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一、农村初中应对学生实施相同的教育目标改革和发展农村初中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还必须确立具体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80%以上,而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单一,"离农教育"、"升学教育"仍占主要地位,学校的办学模式不能满足农村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的基础上,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需要整体规划.追求农村学生"毕业升学有奔头、回乡务农有技术、出外谋生有出路"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乡村中学“两教统筹”办学模式的探索●祖延亭农村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农村初中应增加职业教育内容,使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同时也要兼顾一部分学生继续升学的需要。这就...  相似文献   

17.
总结多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固守单一的办学模式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更新观念,不断改革,大胆更新,适时调整办学方向,广开办学渠道,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满足市场需要,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才会有立足之地,才能有发展可言。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初中办学的现状   1.教育观念陈旧   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农村初中教育等同于应试教育、选拔教育,评价、衡量一所初中的办学质量就看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其实能挤上“独木桥“的每学年只有11%左右的学生,而89%的学生就与重点高中无缘,今后多数同学都将回到农村.当前这种教育情形仍如陶行知先生当年所说的:“农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力量主要放在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放弃了其他大多数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内地高中班(简称内高班)特指选拔新疆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在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学校就读高中,利用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优势,提高边疆各民族学生受教育质量的办学模式。内高班政策为每位新疆学生提供了走出西北边缘小城到内地发达城市接受国内较好教育的机会,开阔了新疆学生的眼界,给新疆儿女铺垫了走上更美好的人生的阳光大道。我们团队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内高班教育政策具有创新的空间,尤其是在学生升学途径方面。我们小组认为研究内高班教育发展现状对进一步完善内高班办学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大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从各地实际出发,初中办学模式要多样化。农村初中要适时注入本地需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农村中学要逐步实行“三教”结合,一校多用”。为了落实《纲要》精神,我校确立的办学方向是:实施农村实际、城市文化与当地产业的结合,培养升学能求知、务农能致富、入城能就业的全面发展实用型基础人才。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