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祁阿辉  丁晨 《今传媒》2006,(11):39-40
企业报由于受众群有限,信息量、影响力、知名度都同社会媒体有较大差异。企业报如何发挥好它的功能,引导职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取决于它的编辑水平。笔者认为应深刻认识企业报编辑的职责,不能因为一些人对企业报持“报微言轻”的偏见,就对编辑工作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3.
报社多种经营及对其进行项目分析的一种框架(之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报社来说,开展多种经营是自身经营方式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如果说没有多种经营项目的报社,是传统的、本来意义上的“报”社,那么,一旦着手实施多种经营项目,报社就不再单纯是“报”社,而是既办报,又办其他实业的新型经济组织。这种既是报社,又不单纯是“报”社的局面的出现,无疑是对报社经营管理者的开拓、创新能力的新的考验。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进行报社多种经营项目分析时,首先使用的框架是:把报社经营项目划分为本业、本业延伸和非本业三大类。报社的“本业”,当然是办报。报社的编辑工作。发行工作属于办报的本业之列…  相似文献   

4.
《新闻三昧》2006,(3):F0003-F0003
聂世勇同志现任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今年47岁,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他从1998年5月任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以来,与报社领导班子一道,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两个效益一起抓”的工作思路,在内部改革和管理上大胆探索,狠抓报纸质量,构筑精品工程,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双丰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高”。自1998年11月平顶山矿工报获得“全国二十佳企业报”荣誉之后,报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2005年先后获得“河南省一级报纸”、“河南省最佳企业报”、“全国先进企业报”、“中国媒炭…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新闻三昧》是我们的良师编辑:您好!《共青报》是江西省唯一荣获首届“全国百优企业”报奖的企业报,由江西省共青垦殖场创办的。感谢《新闻三昧》的编辑在《共青报》成长的历程中,给我们提供了必要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感谢共青报社的领导在企业资金困难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太化工人报》是太原化学工业公司主办的一张企业报。从1988年开辟“企业文化”专栏以来,不仅《新闻出版报》就这个栏目的主要特色作了报道,而且北京、四川、福建等地的不少读者也纷纷来信,称赞“企业文化”专栏办得好。作为这个专栏的创办人和编辑,我的确对它倾注了感情和心血,也获得了思想和业务上的收益。企业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企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玄”的,“虚”的,不象抓生产那么实在。其实,并不尽然。从企业文化角  相似文献   

7.
为尽快提高编辑、记者自身素质,从去年开始,湖北保康报社对利用业余时间考函授、报自修,提升学历档次的编辑、记者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同时,对限期内未达到基础学历(专科)的编辑、记者将作待岗处理。5月10日至6月10日,报社还利用业余时间强化提升全体编辑、记者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现在,报社编辑、记者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学习风气。(汪华)保康报社鼓励员工业余“充电”@汪华  相似文献   

8.
副刊四题     
报屁股与后花园报纸副刊,从前人称“报屁股”。究竟是何出典,人们说法不一。最近看到一种说法,即早年有人到报社访  相似文献   

9.
本期发表了《浅谈企业报经济报道的重要性》一文,意在提倡将企业报看作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的系统去研究,而不是机械孤立地就“报”谈“报”,就“技巧”谈“技巧”。该文将企业报本身看成记者、编辑、总编及内部各部门组合的运作系统,看成由导向、信息、服务各方面组成的功能系统,看成内容与形式、表层到深化、目标与方法组成的动态系统。同时,它将企业报看成所在企业有机的组成部分,看  相似文献   

10.
《扬子报》是扬子石化公司所办的企业报.周三刊,期发13000份。该报社曾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新闻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企业报先进集体和全国“百优”企业报,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他们将自己的办报之道总结概括为“一、二、三、四”。“一”即“一个中心”,就是办好报纸,提高报纸质量。“二”即“两个基本点”,就是一方面增强报纸的思想性、指导性、权威性;另一方面增强报纸的贴近性、服务性、可读性。“三”即“三个有利于”:一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二要有利于增强报社人员的政治责任感,三是有利于出精品。“四”即处理好“四个关…  相似文献   

11.
罗厚 《军事记者》2009,(7):14-15
自2009年1月1日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推出“版面介绍有声版”,由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在《报摘》中用自己的声音介绍所在报社的独家稿件、重要言论,以及编辑思路、选题背景、采访过程等。《报摘》有声版面的推出,是中国之声系列改革中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难,而企业报进行舆论监督尤其难。作为企业党委和群众喉舌的企业报,如何在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需要,是企业报为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作用的需要,也是企业报赢得读者、自身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企业报受到企业有形或无形的制约,周旋的圈子小,受众的读者少,都在一个企业,低头不见抬头见,吹喇叭唱赞歌愿意听,倘若想说个“不”字,那可就糟了,通过各种关系,给报社施加压力,以后再去采访,冷淡你,刁难你,向企业领导告你的状,甚至有人会来到报社寻衅闹事。尽管企业报进行舆论…  相似文献   

13.
先学做新闻编辑,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编辑! 就我自己的体验,认为还是“先学做新民晚报的编辑”好。每一个报纸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编辑工作有它自己的一套特殊规律。初学新闻编辑的人,得先有感性知识,掌握自己报纸编辑工作的特殊规律,才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去掌握新闻工作、包括编辑工作的一般规律。新民晚报原名新民报晚刊,解放前就已在上海出版。如果从1929年新民报在南京创刊的时间算起,它已存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家老报纸是出过一些编辑人才的。三十年代有“三张一赵”之说,就是张恨水、张友鸾、张慧剑和现任报社社长的赵超构。新闻编辑  相似文献   

14.
行业报是一个很有特色、富有活力、颇具发展潜力的报业群体,同样它也面临各种问题和严峻挑战。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进一步振兴行业报,是许多报人、特别是行业报同仁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石油报创办近2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非常重视报社的信息化建设,把它看成是振兴行业报的必由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曾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企业信息化先进单位”。最近,我们采访了主管报社信息化工作的王毅锴总编辑,请他谈谈八年来在领导和推动报社信息化中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15.
报社编辑部建立内部评报制度是实施民主办报,提高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规的出版报纸的新闻单位大多数都设有“评报栏”。但是,有不少新闻单位的评报活动或流于形式,难以持之以恒;或方法不当,显得力度不足,从而致使评报活动事与愿违。 山西工人报社在总结以往评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1998年元月一日起,重新制订评报方案,设置评报奖金,建立了新的评报机制,评得报人一个心眼办报,评得版面活龙活现,评得稿件好中求好,评得报纸质量大有提高,全报社呈现一派相互学习,你追我赶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6.
产品要打入市场,靠质优取胜。报纸能否赢得读者,靠好稿件、好版面,而不在大报或小报。企业报不要因小而自卑,应在“创优”上下功夫。这几年,我们报社开展了“创优”活动,取得较好效果。从1988年至今,有数十篇新闻作品在各项评比中获奖。1990年底北京市工业记协、北京市工人集报协会评比“企业报20佳”,本报名列榜首。在1991年3月全国首次企业报评比中本报又获得唯一的特等奖。总结近年的办报体会,我们感到,创优,首先要优化编采队伍。没有一支采访作风深入、工作精益求精、肯于吃苦、能打硬仗的编采队伍,办好报纸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作法是,凡调入报社的编辑记者,既  相似文献   

17.
办报没有钱不行,有了钱管不好也不行,要管好钱缺少监督机制更不行。有人形象比喻道:企业经营像一个艺水池,要防止池子渗漏,就要有监督防护措施,这个措施就是内部审计。改革开放以来,多数报社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特殊管理模式.承担起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报社作为独立法人,应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近几年报业的经济发展很快,报社的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几倍、几十倍的增加,同时,各项开支也增加了。另外.许多报社也出现了多种核算体制并存的局面,这样不仅给报…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报在开展批评报道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先后有言论、通讯、消息三篇稿件在陕西省好新闻评选中分获一、二、三等奖。下面,谈谈自己对企业报如何开展批评报道的浅见。一、企业报开展批评报道的难度。批评报道对于身处企业的企业报来讲是难上加难。因为,他所批评的单位、人和事都在本企业,他们同报社以及编辑记者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被批评单位同是企业的中层机构,对报社工作有很多制约。被批评单位的主管厂级领导,同时也是报社的上级。因此,上  相似文献   

19.
我搞新闻报道多年,也常听人感叹:“在报社没有关系,要登篇稿子,难啊!” 情况果真是这样的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记得我在采访枝城市红花套镇蔡家冲村6组共产党员吴连富一家少生快富孝敬老人的事迹报道,正准备投给《三峡晚报》和《枝城报》,当时有人劝我:“你已退休,无职无权无钱,编辑素不相识,报社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寄去也是被扔进纸篓,还是算了吧。”听了这话,我犹豫了好几天。但最后还是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将稿子投进了信箱。没想到,《三峡晚报》和《枝城报》的编辑老师都帮助我把稿子作了修改,《三峡晚报》以《“儿”是婿“女”是媳孤婆婆晚年好福气》为题,《枝城报》以《儿孝·孙效·老人笑》为题,都刊登了。这一事实对我的震动很大,我意识到,要赢得编辑的青睐,最重要的是在稿子质量上下功夫,只有高质量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编辑的心。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报究竟应该姓“党”还是姓“企”?答案已日趋明朗,企业报就是应该姓“企”。我认为,当前应该在怎样才能真正姓“企”的问题上作深入的探讨.有人说,要让企业报姓“企”,只要把报社(或编辑部)从企业党委管辖下的一个部门分离出来,置于厂长(经理)领导之下就行了。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不是简单地改换门庭所能奏效的,而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除旧布新,才能达到目的.首先,要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受旧的办报观念的影响很深.一是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念.这个观念如得不到更新,企业报的宣传就不能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