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从分析赵树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运用文本细读与个案分析的方法来透视赵树理的女性审美观念,并结合赵树理的生平和创作思想对其成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站在反封建的立场,赵树理以"男权"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道德标准塑造出了一系列"无名无姓"及"有名有姓"的农村妇女形象。但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以来,评论界对赵树理在特定历史变革时期所建构的这些农村妇女形象的确认却一直处在褒贬毁誉之间。立足于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赵树理笔下的农村妇女形象无疑是作家当时用心观照生活的产物。这些农村妇女形象真切地反应出了当时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通过女性理论所提供的性别视角和重读策略分析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婆婆形象,指出她们不被人理解的行为中的合理性一面,主张对其给予理解和同情,并探讨赵树理对旧式婆婆形象抑制苛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丹 《文教资料》2010,(35):9-11
农民作家赵树理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一系列女性形象不仅在他所创建的文学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展现了中国农村妇女自我解放的历程,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赵树理小说作品中所刻画的众多女性形象进行综合提炼,探寻了女性世界的外在美、人格美及其美的根源和对现代女性美的指导意义。同时,将新旧社会转型期山西地区独具韵味的女性们跌宕的命运和执着不懈的生命追求冷静深刻地剖析,为新时代女性真正的美提出新的阐释与注解,对升华人性、完美人生具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5.
农民作家赵树理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一系列女性形象不仅在他所创建的文学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展现了中国农村妇女自我解放的历程,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小说中主要有两类女性形象,但无论是他批判的旧式妇女还是他寄予厚望的新女性,几乎都是强势的,造成如此现象主要是因为特殊自然环境孕育下的特殊的地域文化心理.这种特殊的地域文化心理使得我们在赵树理笔下看到了一个父权制游离下的两性和谐的社会.而这正契舍了生态女性主义关于父权制、女性与自然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女性问题是赵树理小说所涉及的农民解放问题中特别被关注的一个侧面,在他的一系列反映农民、农村变化的小说中,不仅塑造了新时代的农民形象,而且也塑造了一系列贴近当时生活、鲜活生动的农村新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反映了新中成立前的女性自主地位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自五四运动以来,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争取解放的艰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上曾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并用他的生花妙笔塑造了那一时代的各种类型的农民形象。特别是他塑造的新一代农民的形象更是不朽的艺术,但有的作家却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意义提出了质疑,那么,我们应如何来看待赵树理笔下所塑造的新一代农民的形象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小说中的老槐树是贫穷农民聚集地的象征,而贫穷农民这样一个复杂群体所呈现出的国民劣根性是令人担忧的。赵树理选取小视角来反映大社会,折射出"思想启蒙"对群众和基层民主改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赵树理曾被用以命名其所置身的文艺时代和文艺方向。本文从赵树理的文学特质和内在分歧入手,试图重新发现其创作如何支持了四五十年代文学的自我想象,又如何被这种时代文艺的整体想象遮蔽了赵树理文艺内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13.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其中的三仙姑是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赵树理通过对三仙姑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大家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当时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领略赵树理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伟大意义,同时也能透视其“问题小说”的创作偏失。  相似文献   

14.
"以道抗势"是儒家士人的传统,作为知识分子赵树理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作品创作都继承了这一传统,他以"现实主义"作为价值本原,以此作为反拨当代以来日益泛滥的左倾思潮的武器。虽然这造成了赵树理以后人生的悲剧命运,但是却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显示了赵树理可贵的知识分子操守,这也是他为后人所敬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因其文学活动而名扬解放区内外,成为共产党及平民百姓公推的文艺标兵。关于赵树理文学话语在当时的空前火热,说法很多。文章认为,除了政治因素,赵树理文学文本的特殊性以及它与受众的文化心理、欣赏习惯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考察的方面。总的看来,受众与主导意识形态的共同作用,将赵树理文学话语推到了他文学活动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6.
“喻深以浅”、“喻难以易”,这是比喻的魅力所在.赵树理小说中的比喻运用别出炉锤,把比喻使用到了极致,为文学的大众化开辟了全新的道路.文章以赵树理的《赵树理文集》1、2、3卷为研究范围,对其小说中的比喻进行研究探讨,以加深对比喻修辞艺术的理解,提高使用比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琦  杨小红 《培训与研究》2007,24(7):1-3,22
在20世纪诸多杰出的作家中,赵树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同二三十年代其他表现农民的作家相比,最大不同在于写作立场的不同。后者是“为农民写作”,前者是“作为农民写作”。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家庭出身与社会生活经历;(2)创作前预设的特定读者群以及传统的文学观念。故事情节和大团圆结局;(2)土味十足的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18.
歌剧《小二黑结婚》是根据著名作家赵树理同名小说改编的经典歌剧。为了打造赵树理文化品牌、适应广大观众欣赏需要、锻炼提升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在院庆10周年之际重排歌剧《小二黑结婚》。排演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舞台艺术手段,大量渗透浓郁地方风味的元素,使人物个性更鲜活,节奏更顺畅,地方风味更浓厚。评委点评道:歌剧《小二黑结婚》代表了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与民间文化的内在联系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而对其所酷爱的民间戏曲上党梆子则关注不够。其实,无论在人物塑造,还是在文本框架安排以及叙事方式上,上党梆子等民间戏曲都对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