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树     
整日运目于灰色的铅字段落章节间,内心和眼睛都有一种渴望,渴望用绿色来愉悦眼肌,渴望用绿色来消除心头的烦闷。于是,稍有闲隙,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去眺望窗外的绿树。天长日久,便养成一种喜欢凝视绿树的习惯。我把这个习惯称作“读树”。  相似文献   

2.
十几年的教学生活,使我养成了读学生眼睛的习惯。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里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喜欢看人的眼睛,读人的内心,而学生们眼睛中幼稚、天真的童话世界,是我最喜欢读的。每天早上,我都会早早来到教室,等待着一个一个孩子踏着铃声走进来。有的孩子眼睛里充满了欢笑,有的孩子眼睛里充满了兴奋,有的孩子眼睛里是忧郁,有的……我不放过每个孩子的眼睛。我走到眼睛充满欢乐的孩子面前,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告诉老师,今天早上干什么了,这么高兴?”孩子就会笑起来,快活地告诉我今天早上的高兴事儿。而我,会…  相似文献   

3.
陈靖 《教书育人》2006,(2):46-46
十几年的教学生活,使我养成了读学生眼睛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里可以读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喜欢看人的眼睛,读人的内心,而学生们眼睛中幼稚、天真的童话世界,是我最喜欢读的。  相似文献   

4.
七天七首歌     
黎江萍 《新作文》2013,(Z1):69-72
第一天·临水照花(晃儿)不是难过的时候就一定会大放悲歌,有的时候悲伤也可以是一种很平静的感情。所以用最平淡的语气最寻常的口吻,我讲述这样一件有点伤感的事情。当你想要一样东西时,你会苦苦地寻找,你的眼睛里透露出你的渴望与期盼,而你却不一定会对着所有人说:"我发誓我要得到它,无论如何我要得到它!"甚至在你的内心里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儿时,总会有一两本图画书置于枕边,翻动书页的时候,就渴望能读懂那一排排细小的铅字;长大后,养成了每日细细品读的习惯,间断一日,便若有所失。每日里求知若渴的阅读,令我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细细想来,觉着于己不无裨益,便敝帚自珍般地罗列了出来。执笔而读边读边思端坐窗前,书桌左右放上字典或《辞海》,手握一支笔———这便是我读书的预备工作。小说一类的书籍,一般有序言,我会很小心地翻过去,暂且不看。一段一段往下读,遇到生字、新词需要查阅字典的,就记在自己的新词簿上,遇到自己喜欢的词句,就轻轻地划一条波浪线。我读…  相似文献   

6.
陆贝尔 《新读写》2009,(9):61-61
当我捧起这本书,看到书名和封面上的绿色时,便好似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那是一种久违的气息。森林里应该有很多树吧,我这样想着。走进“森林”,我确实找到了很多“树”。我并不熟悉书中的那些树,而那些树却是似曾相识。于是,我在记忆中,慢慢地找寻曾经伴随着我的树们……  相似文献   

7.
我爱写作     
写作本不是我所爱,书看多了,读久了,自然便有一种动笔的渴望。渴望写下那葬花姑娘的情殇,那卖火柴女孩的祈祷,那美人鱼的不朽灵魂……这渴望忽然间又似那夏天的河水,鼓胀起来,无穷的故事便幻化成涓涓的细流,流到笔下,在田字格中汇成一片汪洋。细细思量,咦,写作,竟这等酣畅。于是,在我爱的填空题里,又多了一项———写作。我爱写作,它让我尽吐衷肠。每当夜深人静时,铺开稿纸,端坐在写字台前,任思绪的骏马在无边的草原上驰骋,让情感的潮水在沸腾的生活中奔流。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我毫无顾忌地抒我性灵,写我真心,著我文章。我爱写作,它让我激…  相似文献   

8.
我习惯于把树想像成一个缄默而内心丰富的人。它站在时空的地平线上,在天空和大地之间以孑然的身影演绎着生命的四季。从第一片绿叶的萌芽到最后一片叶子的凋零,循环往复,树经历着生命的茂盛至衰败的轮回。当绿翳覆盖着树冠,树的身上流淌着绿色的液汁。这是青春的液汁,它使树充  相似文献   

9.
花凋了,我便爱它的翠叶田田;叶残了,我便爱听它演奏出的雨声绵绵。——题记高三的学习课业繁重,每天都紧绷着神经,但我偶尔会为自己解解压,去自然的怀抱寻求一种幸福感。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和小草有个约定,我们要去一个宁静的世界交谈。所以,每年的初春,我都要为它接风洗尘,努力洗涤心中那些杂念。什么时候觉得烦忧了,我便迈向校园里的那片绿色。其实,校园很美,红花绿树赏不尽,我大步流星地掠过这一带姹紫嫣红的浮华,奔向那一角的草坪,当我真正接触到它,便理解了什么叫做归属  相似文献   

10.
打开梦之墙     
墙,听起来是那么的熟悉,但有时又似乎模糊起来了。墙,犹如战士手中的矛,坚固。墙,一座渴望之墙。墙里面是鲜花,是温暖,是春天。儿时,我不知道墙外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但我渴望知道。每天,我总要跑到墙的旁边,用一双童真的眼睛看着它,看着墙上的小鸟,心想:它们从哪里来的呢?儿时的好奇心打破了我内心的无知,我跑去问妈妈为什么。妈妈看着我,笑了,她告诉我,外面是美丽的,外面是精彩的,但此时你却不能出去,因为外面又是险恶的。只有你长大了,才会理解。我渴望长大,渴望走出这堵墙。但那时的我又有了一份担心,每当跑到…  相似文献   

11.
领着孩子们从野外归来,忽然发现一只翅膀受了伤的小乌鸦,一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像孩子一样望着他。他不能把它丢弃,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样做,他会一生都记得那双眼睛。于是,他和孩子们收养了它,把它照顾得很好,直到它又可以飞翔。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关于孩子“良心”培养中的一个故事。读着“一生都记得那双眼睛”这样的话时,我读不  相似文献   

12.
背弃与钟爱     
我曾经在纸上信手写下这么一句话:语言是我的钟爱所在。虽然它是信手写下的,但我想作为一个写作人,语言无疑是我倾心交结、希望引为知己的我爱它犹如爱自己的眼睛。外部的风景成形呈态,猎猎有声,我们只需扫一眼便能得到大致印象。可是内心的声音、内心的状态呢?它常常混沌未开,迷蒙一片,此起彼伏,若隐若现。我们若不梳理它、探究它、追踪它、再现它,我们往往不知所以,不明就里。对人类来说,内心的丰满复杂常常胜过言辞的单调划一。可是要想探寻、  相似文献   

13.
九月从军记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绿色军营,绿色军营,教会我……——《一二三四歌》绿色——是眼睛的直观感受,肃静——是内心里强烈的震撼,这便是我对军训的第一印象。凝重庄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自家院子里植下了一棵幼小的桂花树.顿时,被冬寒洗劫过的院落有了点点绿色,也有了丝丝生机. 我很喜欢这棵桂花树,隔三岔五便要给它松土浇水,我还像个孩子一样凑到它凌乱的枝叶上,渴望闻到它的花香,但我不禁又哑然失笑: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八月桂花香,香飘万里的季节,也许是在今年秋天,也许是在明年以后.  相似文献   

15.
儿时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两本满是画画的书置于枕边,翻动书页的时候,就渴望自己能读懂一排排细小的铅字。长大了,养成每日必置书于膝头细细读来的习惯,间断一日,便觉寂寞。我的阅读习惯大概有这么几条: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眼睛     
记得中考那年,我经常练习的一篇作文是《老师的眼睛》。那时,我总是努力想从老师的眼睛里读懂些什么,作为自己作文的素材。而今,我也成了一名老师,每天面对孩子们。我仍然要去读眼睛,只不过读的是孩子们的眼睛。孩子的眼睛清澈、明亮,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孩子对老师最真实的看法。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因为一件小事对孩子抱怨、发脾气时,孩子眼中对你的疏远、惧怕和敌视?当你经常对自己喜欢的孩子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时,其他孩子眼中对你的不满、怨恨和渴望?当你真心地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与他们共同游戏,给予他们平等、真诚的爱时,孩子眼中…  相似文献   

17.
萤火虫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一个盛夏的夜里,睡醒的我爬起来去厨房喝水。我揉着仍充满睡意的眼睛,慢慢地沿着走廊向厨房走去。由于年幼,我对这周围漆黑的环境产生了恐惧,于是我加快步伐,而脑海里那令人惧怕的妖魔鬼怪仿佛都在我眼前出现。我赶紧低下头,不敢再想。猛然间,我发现在远处的墙上有一个发光的东西在上下移动。那绿色小小的亮光时隐时现,在那漆黑的走廊上划出明亮的轨迹,我内心的恐惧渐渐地消失了,那绿色带给我的是一种安全和神秘的感觉。我快步走上前,好奇地抓住了那点亮光。只见在我的手心中有一只小虫子,它的尾端有一团亮光…  相似文献   

18.
我所喜爱的读书方法欣赏一篇好文章,尤其是课外文章,先对它产生兴趣,然后开始阅读。阅读时,脑子总是要真空的,什么也不要想,用眼睛看!读这个“工具”由脑子来掌管,不必看着文章死死地去想,来达到展开丰富想象的目的。只要用脑子去读,跟着条件反射的原理,画面自然都显现在头脑里  相似文献   

19.
用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去形容我的母亲,是最适合不过的。母亲是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这样想着,我的情感、我的眼睛就如沐了早春气息的泥土,润泽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一棵核桃树     
房前有片菜地,自从用篱笆圈 起来,边上就长了一棵树。孩子两 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问我: "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的 这一棵也是枣树吧?"我还真不知道 它是棵什么树。于是每有人来,我 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问他们是 否认识那棵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