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企业教育是为企业生产运营,实现和提高控济效苴这个中心服务的,企业教育机构的设置、人页编制、工作内容和形式的确定选择等等方面的决策依据皆不在教育自身,而是从企业的中心要求出发的。它要求企业教育做到一个“合一”,一个“统筹”,一个“配套”。也就是说企业教育的机构管理要实行管理、办学、教学三位一体;企业的人事部门、劳资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制定政策和制度上要相互协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三讲”教育成果 ,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和省委的安排部署 ,玉溪市委决定在 1 2户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中开展“三讲”教育 ,在 3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所有国有小型企业中开展《国有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必读》活动。这次“三讲”学习教育活动 ,时间只有一个月。市国有企业“三讲”领导小组在市委的领导下 ,抓主要矛盾 ,主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解决好如何发展国有企业的信心问题。二是促进和完善改制工作 ,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三是提高企业班子成员的…  相似文献   

3.
1993年9月5日,武汉锅炉厂召开了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内部改革逐步深入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的任务是:在“教育立厂”方针的指导下,全面总结“两面向”、“两服务”的职工教育经验;深入研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职工教育如何转变职能;进一步完善企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新方案,为武锅  相似文献   

4.
一、“三后教育”紧步市场经济需求应运而生做好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前的“三后教育”,加速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各类人才培养步伐,是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给予乡镇成人教育的历史新使命,是农村成人教育在实用技术培训、企业职  相似文献   

5.
既然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又是企业教育的载体。那么,企业教育依附于商品进入市场,参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就是理所当然的。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不但是经济工作准则,而且是各项工作的准则,自然也是企业教育工作的准则。根据企业教育属性具有两重性的特点,承认企业教育进入市场竞争这一事实,将使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教育应有的开放性和革命性更明确,科教兴企的战略内涵更强化和丰富。企业教育从筹划办学开始,到教育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是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双师型”教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酒店管理专业肩负着培养酒店各岗位一线服务和管理人才的使命,而“双师型”教师则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将切实发挥“双师型”教师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加快高职教育向企业渗透的进程,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冯旭芳、李海宗在《教育探索》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备受世人的推崇。“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核心是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配合、实践与理论同时并举,企业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受培训者在接受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教学和培训中。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关东第一店”的长春国际贸易中心(简称国贸)是吉林省最大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国贸之所以成功,与企业决策者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董事会在规划国贸蓝图中首推教育,将教育培训做为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总经理王凤岐在今年工作会议上提出抓  相似文献   

9.
国家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条例》规定了14项企业自主权,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四自一独”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纲要》则出了“治国重教”思想,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总目标,制订了“治穷先治愚”、“治国先智民”的决策,这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要求。因此,《纲要》是全社会的“长远目标”,是“希望工程”,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0.
“八五”以来,武钢职工教育研究会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紧密围绕企业实际,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开展职工教育理论研究,积极推动企业职工教育的发展,较好地发挥了理论指导作用。“八五”以来,承接了国家教委、中国职工教育和企业培训协会、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及省、市重点研究课题17个;  相似文献   

11.
在“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要求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教学案例与思政融合”是一种有效途径。文章首先分析本土案例在与“思政”融合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开发和编写具有一定思政水平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的对策及有效路径,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赋能教学案例开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不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企业文化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中,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需要重点研究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三双”路径,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一、机制现代企业职教的运行机制应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全方位责任机制。主要解决教育是教育部门的事的问题。要从观念形态到制度、责任上,把职工教育工作作为企业的“第一需要”和各级部门的“第一职责”。要以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为龙头,以内部承包制为基础,把教育纳入企业经营目标计划,并将教育任务纳入各级承包责任制,与各项指标同一考核,方能保证职工教育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2.直接有效服务的管理机制主要解决学用脱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通过立法,明确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以及对在职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责任.”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就为现  相似文献   

15.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经济产业和服务行业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文章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手,对比企业用工需求和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对接,从而探讨“企业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具体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是新时期通过互联网与社会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和新趋势。基于产教融合视角,提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的基础上“互联网+”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路径。该路径通过深度剖析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重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块,形成构建了以互联网为工具的 “企业需求导向+学生专业发展导向” 和“社会需求导向+学生专项实践导向” 相融汇以及“互联网+学校教育+学生实践”相融合的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另外,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产教融合路径注重校内校外联动,形成校企协同推进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培养的全新模式。旨在为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产业如何紧密结合,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一直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校曾就校企合作育人开展了研究工作,并结合当时院校调研、企业走访情况提出了“校企合作三种模式”的观点.进入“十三五”以来,院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是否需要共同发挥主体作用、是否有实现“双主体”育人的路径、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哪些尝试等问题,需要务实的回答,找到解决的出路.本文试图在“双主体”育人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而“知识”的取得和传播又依赖实践和教育。一、教育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1、教育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助推器”层出不穷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使得全球经济飞速发展,而其原始力量来自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如今,哈佛、牛津、清华、北大不仅仅让就读其中的学子引以为荣,而且成为走产学研一体化的企业所追求的对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著名的教育基地能传递扩散乃至创造世界一流的知识产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动力的“助推器”。 2、教育为经济良性发展提供“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19.
一、现状湖北省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是在“九五”期间开始的,武汉市是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区(正式启动于1996年,其研究专文《成才》已刊发)。至2000年,湖北省共确定了武汉市的青山区(城区)、蔡甸区(郊区)、新洲区(郊区)、荆州市沙市区(城区)、宜昌市宜都市(农村)、荆门市钟祥市(农村)、武汉钢铁公司(企业)、江汉石油管理局(企业)等8个单位为湖北省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从我省8个社区教育实验单位的工作情况来看,目前已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这一期     
生活即是教育。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我们今天大力呼唤“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正映现出“生活教育”所闪耀的进步光芒。今天的“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新“生活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先进理念指导下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本刊这一期推出的《试论“生活德育”》所展现的吴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