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作为反映成长的"励志小说",应该说《孤独之旅》非常适合初三学  相似文献   

2.
正与班上学生有一个约定:暑假里,我们共读一本书——《草房子》。暑期如约而至,再次捧起《草房子》,我没了以往的轻松,感觉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在驱动着,告诉自己不能像以往那样囫囵吞枣似地看书。于是,一有空暇,我便坐在阳台的躺椅上,看"草房子"里发生的一个个看似独立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故  相似文献   

3.
《草房子》中的水意象独具特色,雨水、河水、泪水,水之形态变化演绎着生命兴衰,见证着悲欢离合。水意象对于《草房子》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文字意义上的,它滋养着《草房子》,使作品富含诗情画意,韵味隽永,具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援了解"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作品之一《草房子》的艺术魅力和文学美誉,渗透读书方法,激发阅读兴趣。2援欣赏《草房子》,读懂、读透《草房子》中的"桑桑",初步认识其他人物,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3援在阅读、交流、参与中发现阅读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引发阅读期待,提高阅读品位。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丁海意 《考试周刊》2014,(78):10-11
《散步》的微妙情思是秘密隐藏在文本里的,必须联系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在共鸣的基础上破解文本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密码。情感密码一:愧怍是亲情的涅槃。"我"急于补偿母亲的愧怍之情涅槃重生,升华为人间真情、大爱。情感密码二:妥协是人性的本色。字里行间流淌着亲情的纠结和爱的妥协、两难,氤氲着人性的光辉。情感密码三:感慨是人文的重构。这是一个关于人生和传统文化的永恒命题,是莫怀戚对人生无奈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以全班师生及亲子之间共读《草房子》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与你共读"这一形式,轻松高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7.
【苇月的话】在本刊2005年举办的"苏教杯·我最喜欢的一篇语文课文"征文大赛中,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投了《孤独之旅》的票,还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草房子》的喜爱。如果你喜欢《孤独之旅》,喜欢《草房子》,如果你还记得苇月曾经推荐过的《青铜葵花》,那你也一定会喜欢这本《香蒲草》,喜欢"香蒲草"系列里的其  相似文献   

8.
胡小望 《江西教育》2023,(22):73-75
<正>时值春夏之交,南昌市小学、初中、高中以《红楼梦》作为共读书目开展了经典共读活动。三个学段的师生走进经典,或导读引领,或对话交流,或分享心得,用书籍点亮生活,用经典抚慰躁动的心。有学者认为,《红楼梦》是中国人的圣经,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与密码,是中国文学的珠穆朗玛峰,是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中国人相伴一生的枕边书。走进《红楼梦》这样一本大书,我们见天地、见人性、见自我,赏不同人生风景,观世间复杂人性,丰富人生经验,增长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9.
徐莉 《教育文汇》2012,(2):48-48
今天,听了本校王芳老师的一节《草房子》读书指导课。草房子是美的,草房里的人物是美的,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草房子》的过程也是美的。她带着全班学生在轻松腧悦的氛围中一起走进《草房子》,朗读精美文字,赏析精彩片段,品悟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展示读书小报,  相似文献   

10.
一束阳光射进了窗户,照在一个男孩身上,他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书,那本书的名字叫作《草房子》……《草房子》以桑桑为主人公,讲述了他终生难忘、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亲眼目睹的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故事:残疾男孩对生活的坚  相似文献   

11.
《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作品的代表作。作者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江南水乡生活为背景,通过诗意的语言文字、独特的风景描写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营造了一个唯美的世界。文章从对风景美的热情颂扬、对语言美的执著追求和对人性美的热情书写三方面来探析《草房子》的唯美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兰亭集序》里,王羲之高呼曰"死生亦大矣。"在《赤壁赋》里,苏轼借客之口叹息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两个朝代的智者均在其作品中流淌着生命的意识,探讨着生命的意义,表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但两位作者对生命的思辨意识却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人性的考验     
<正>一说到人性,容易联想到诸如贪婪、自私、冷漠、虚伪等所谓的人性之恶;或者又会想到人性之善,如高尚无私、正直善良等。其实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如《辛德勒的名单》里的辛德勒和《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们本来是无情之人,但他们人性中的善最终被唤醒。又如《祝福》里的四婶和《雷雨》里的周朴园,他们本来尚有一点点的善良与爱,但在环境的不断刺激下,逐步走向冷酷。有时,  相似文献   

14.
于莉 《小学语文》2007,(8):54-55
说来得感谢人教网萤火虫教师读书会,第一次读曹文轩的作品,是在萤火虫教师读书会举办的“儿童文学阅读研讨会”上,蒋军晶老师执教了一节《草房子》班级读书会。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交流着,一个个可爱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交流中逐渐鲜明。回来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找来《草房子》一口气读完,然后又读了曹文轩的一系列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曹文轩的《草房子》是美丽的人性诗篇,但没有能写出时代的真实,没能充分反映出时代的脉搏。作品写的是三年困难时期的生活,但未能反映当时真实的生活气息,因而有许多违背生活真实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6.
自从参加了福清市语文重点课题的《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子课题研究之后,我便摸索着建立一种以"感受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性的课外阅读活动量化评估机制,并在五年级进行了一学年的尝试。虽受农村小学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但收获甚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飞速增长,每学期每个学生的平均阅读量达到150多万字。但一个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学生更侧重量,似有走向"浮光掠影"式阅读的不良倾向。为突破这一瓶颈,在师生共读《草房子》时,我尝试重"点"关注,较为有效地引导学生沉入了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7.
曹文轩小说《草房子》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儒释道文化的对话与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使这部小说焕发出崇高美、自然美和虚静美。另外,《草房子》当中隐现着农耕文明、渔猎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态的美学因素,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复合的特色。从审美意境来看,《草房子》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调之美。  相似文献   

18.
曹轩的《草房子》是美丽的人性诗篇,但没有能写出时代的真实,没有充分反映出时代的脉搏。作品写的是三年困难时期的生活,但末能反映当时真实的生活气息,因而有许多违背生活真实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9.
一、推荐新书,建构期待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在暑假都读了哪些书?(生自由说)师:最近老师得到了一本好书《草房子》。为什么说它是本好书呢?我们先来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评论的。  相似文献   

20.
《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作为学者的曹文轩一直关注孩子们的读书、生活、成长。他的小说以其精美深厚,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表达了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在《孤独之旅》里,作者以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